【柳岸】閑話清明節(jié)(隨筆)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br />
唐朝詩人杜牧的這首小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從詩中可以看出,清明節(jié)這一天,行走在路上的詩人巧遇紛紛細雨,于蒙蒙細雨中,詩人又看到,路上的行人憂愁哀傷,幾欲“斷魂”。清明,一個春天里普通的節(jié)氣,僅僅就表示了四時的變化交替而已,何以讓行人有如此的情緒變化呢?原來,這一天不但是一個節(jié)氣,同時也是祭奠先人的日子,或者叫“鬼節(jié)”。鬼節(jié)來臨之際,又巧遇蒙蒙細雨,自然也就讓趕在路上去祭奠祖先的行人平添了幾分感傷和哀愁,自然會讓詩人感到斷魂。目睹此情此景,羈旅之人自然也會深受感染,憶起自己的祖先,想起自己的親人,愁緒和哀傷當然也會油然而生,既然如此,雨中行走又多有不便,索性尋個酒家,小酌一番,借以消愁,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借問”和“遙指”。
其實,清明作為節(jié)氣在上古時期就已存在,而作為節(jié)日卻是后來的事了。
我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公元前672年,晉國晉獻公攻打驪戎的時候得到美女驪姬,對之寵愛有加,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為了進一步討得驪姬歡心,居然將太子申生(非驪姬所生)派駐曲沃,遠離晉國都城,顯而易見,那就是當獻公百年之后,身為儲君但卻遠離京城,接班也就沒他的事了。后來由于驪姬不斷吹“枕頭風”,不但設計離間了晉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的父子感情,最終導致儲君申生含冤上吊而死,倆個弟弟重耳和夷吾(也都非驪姬所生)也不得不亡命天涯
重耳逃亡的日子一共過了十九年,期間有一次逃亡到衛(wèi)國,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有一次在喝野菜湯的時候和隨從說,要是有一碗肉湯就好了。他的一個手下叫介子推的人就偷偷把自己大腿肉割了一塊,做了肉湯送給他喝了。后來得知肉湯的來歷后,重耳非常感動,就對介子推許愿說,將來做了國君,一定重重封賞他。到后來,重耳在眾人的扶持下成就霸業(yè),當上了國君。只是功成名就的重耳也就是后來的晉文公在封賞百官之時忘掉了“割肉熬湯”之臣,介子推恰恰又是一位謙謙君子,并不計較此事。事后,晉文公偶然想起了介子推以及相關的事,覺得愧對了人家,就想補救,可此時介子推已厭倦功名利祿,攜帶老母逃到深山隱居起來。只可惜晉文公不理解介子推的本意,一味的要成就自己知恩圖報的美名,便采納了部下的放火燒山,迫使其下山受封的餿主意,其結果是,介子推母子二人抱在一起,活活的被燒死。得知這一結果后,晉文公是既悔恨又悲痛,為了紀念介子推,便把這一天(農歷冬至后105天,恰好是清明的前一兩天)定為寒食節(jié),下令全國在這一天禁火,不得煮飯,只能吃涼飯。其后,人們把這種紀念活動延伸到清明,并把祭奠的范圍擴大到已故的先人,于是,清明這個節(jié)氣自春秋時期又成了鬼節(jié)。
然而,清明這個節(jié)日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時令的變化,也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哀傷,也有春天回歸,草長鶯飛的欣喜和歡樂,我們來看宋代詞人晏殊的《破陣子?春景》: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br />
這首詞以清新明快的筆調描繪出清明時節(jié)特定的景物,歸來的春燕,謝后的梨花,碧綠的苔蘚,以及輕飛的柳絮和鳴叫的黃鸝,這些看似平常普通的自然景物,經過作者的妙筆簡單勾勒,就會引起人們的喜愛,不僅如此,在詞的下片作者筆鋒一轉,一個妙齡采桑女巧笑著走進我們的視野,看到她飛笑的面孔,作者懷疑這個采桑女昨夜做了美夢?卻原來是今早在玩斗草游戲時大獲全勝。從詞的風格和內容上我們不但可以看出詞人的欣喜之情,也可以看出,清明節(jié)不僅僅是個鬼節(jié),是個憑吊先人的日子,人們也可以在美妙的春光里嬉戲玩耍,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更是將這種習俗和歡樂描繪得暢快淋漓。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br />
你看,這篇散曲不僅告訴我們,清明時要禁火,還可以蕩秋千,甚至還可以揚鞭躍馬,穿行于生機盎然的楊柳之間,游春賞花,讓自己陶醉在美妙的春光里。
再過幾天,己亥年的清明節(jié)就要來臨了,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了,人們也越來越富裕了,加上越來越便利的交通,讓千千萬萬個闖蕩在外的游子回鄉(xiāng)祭掃祖先墳墓,祭奠先人成為可能。其實這掃墓和祭奠都是一種儀式,更重要的是,在紀念先人追思先人的同時,應該學習和繼承先人的優(yōu)秀品德,培育良好的家風。而且,思念也好,哀傷也罷,都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流,況且這樣的情緒長久下去也會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總要繼續(xù),人們總要前行,所以,一定不要辜負大好春光,整頓好心情,打點好行裝,讓自己的腳步與春風共舞,讓自己的心情與春光一起綻放。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清明時節(jié),春光正好,讓我們吟詠著南宋詩人唐惟信的這首《蘇堤清明即事》,一起擁抱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