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春之夢”征文】春日話柳(散文)
一
立春過后,北方微寒,春的氣息還是被有靈性的草木率先捕捉到了。路邊一棵棵柳樹慢慢地褪去了厚硬的冬衣,婀娜的新枝隨風(fēng)輕舞著,一副懵醒的模樣。醒了自然是要睜眼的,它一睜眼,柳芽兒就拱破了那層薄薄的皮兒,“哧溜”一下就探出頭了。
看著這一樹的綠,思緒不禁飄回到了童年。鄉(xiāng)間小道上,我們一群兒童像小鳥兒一樣奔跑著、戲耍著。玩累了,就跑到柳蔭下歇息一會。幾個“猴機(jī)靈”蹦個高就拽下一把柳枝,輕輕地一擰,皮芯就分離開了,隔著皮輕折一下,木芯便斷開了,抽出白白的帶著滑滑汁液的芯兒,截成兩三寸長的短節(jié),柳笛的雛形就出來了。用拇指指甲用力一摳,去掉外面的那層皮兒,簡易的柳笛便做成了。輕輕一吹,就發(fā)出“嗚哩哇啦”的聲音,成調(diào)的不成調(diào)的曲子在春風(fēng)里蕩漾著,蕩出了我們愉悅的心聲。
做柳笛時,男孩子們喜歡粗而壯實的,聲音雄壯有力;女孩子們則不一樣,她們鐘愛細(xì)小的,喜歡輕柔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吹盡興了,再扯上幾條柔柳,碼齊整了,擰成了麻花,首尾一接,一個漂亮的頭環(huán)就編成了,戴在頭上,如仙女般美麗。
扯柳條,做柳笛,吹柳曲的日子已隔在了歲月的彼岸,但是那些快樂的情景依然清晰如昨。
二
年少時不懂柳,也難解柳枝的柔情,只把它當(dāng)玩物,玩過就扔。真正懂柳,是讀了寫柳的詩句后。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紛紛?!惫爬系摹对娊?jīng)》時代,先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柔柳之美,把它寫進(jìn)詩里,用它來撫慰心靈。《詩經(jīng).采薇》里,那位遠(yuǎn)離故土多年戍邊的士兵終于踏上了歸途,可惜關(guān)于家鄉(xiāng)人事的記憶都不太清晰了,只有門前那幾棵柔柳的姿容依然在眼前閃耀著。歸途中,漫漫的長道,皚皚的積雪,跋涉中的身心俱疲,他都不在乎,因為他心頭存著那一抹綠,一抹見證他年少歲月的綠,一抹牽動他鄉(xiāng)思的綠……
也許從那時開始文人筆下就多了一個物像——柳,從此依依之柳就受到了詩人們青睞,成了中國詩詞里的一個特別的意象,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蓖蹙S給好友元二餞別時脫口而出的《渭城曲》,被人傳唱了千年,如今再讀依然回味無窮。渭城早晨細(xì)雨綿綿,客舍楊柳色青青,那一杯酒中蘊(yùn)含著依依不舍的因子,那一樹新柳里飽含著詩人對朋友的美好祝福。
“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是宋詞里的明珠。柳永面臨離別惆悵,他并沒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用岸邊的柔柳、拂曉的涼風(fēng)、天邊的殘月來間接表達(dá)。這三個意象組合在一起,將遠(yuǎn)行人停船靠岸后孤獨悲涼的心境表現(xiàn)了出來。他筆下的柳沒有長在家鄉(xiāng)門口,也沒有長在送別途中,而是長在遠(yuǎn)方的河岸邊。
折柳送別,以柳代留,那些含柳的詩句,成了古詩詞園里的一顆顆珍珠,熠熠生輝,至今讀起來依然口齒生香、回味無窮。
三
離別的朋友折柳相贈,喜歡柳的諧音,而夫妻戀人之間用“柳”的意象,表達(dá)百般不舍、萬般無奈。
白居易在李楊的愛情絕唱《長恨歌》里用“柳”的意象,既刻畫了楊貴妃柔媚之態(tài),也讓讀者看見了玄宗滴血之心。
對玄宗而言,安史之亂是一條河,盛世與歡樂隔在彼岸,衰落與孤單留在此岸。出逃時他是皇帝,車馬喧囂,侍衛(wèi)護(hù)佑,愛妃陪伴;歸來后池苑依舊,他卻成為遲暮老人,愛妃也香消玉殞了。不過,在西宮南苑,他仿佛看到了昔日貴妃的影子,那是一朵花、一樹柳?!皻w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毙诨实凼坼ソ胶蟮钠喑c頹喪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ū臼瞧胀ɑ?,柳也是尋常柳,當(dāng)它們成為貴妃的化身時,日日相見又日日不見,這情景怎能不讓人淚流成河、肝腸寸斷?
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故事本來就很凄美,他們的故事里因那一樹柳,就更多了一份柔情與傷感。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分離之后,他們偶然在沈園遇見,唐婉的美貌賢德依然,可是在滿城春色里,她就像宮墻內(nèi)的柳一樣和自己隔著千山隔著萬水。歲月流逝情難斷,相隔四十年后,陸游再次來到沈園,留下了《沈園》二題,“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道盡了他的相思之苦,抒發(fā)了他的癡情之心,令人感喟不已。
四
柳,植入茫茫沙漠之中,便成為一道堅固的防沙屏障。
1879年,清朝大將楊昌浚到新疆籌辦軍務(wù)時,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看到楊柳成蔭,得知這一浩大的功績是左宗棠的作為后,遂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大將籌邊尚未還,瀟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
對一個熟讀詩書的人來說,寫首詩并不難,可要“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楊大將感慨的是,左公還是把這最不易的事情做成了。
據(jù)記載,左公剛到西北時,看到那里“赤地如剝,禿山千里,黃沙飛揚(yáng)”的景象,他憂心如焚。為了改變惡劣的環(huán)境,他要求凡大軍過處必植樹,人人隨身攜帶樹苗,一路行走一路栽植。左公與軍士一樣,親自攜鎬植柳。在左公的倡導(dǎo)督促下,形成了道柳“連綿數(shù)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
為紀(jì)念左宗棠為民造福的不朽功績,后來人們便將左宗棠和部屬所植的柳樹稱為“左公柳”?!白蠊比缃褚呀?jīng)不多了,但在嘉峪關(guān)、玉門鎮(zhèn)和瓜州縣以及新疆有些地方還是可以尋到的,酒泉一處景區(qū)內(nèi)還有一棵三人才能夠合抱的“左公柳”。這棵粗大的垂柳雖然皮爆體裂、瘡痍昭昭,但依然蒼勁虬韌、鐵骨錚錚。龐大的身架上那些密密的細(xì)長如刀刃的葉片,年年都在傳遞著新春的信息,傳遞著左宗棠和瀟湘子弟“綠滿天山”的期待。
多少年來面對狂風(fēng)的肆虐、“黃龍”的咆哮、驕陽的照射,它始終面不改色、身不傾斜,堅挺地屹立在戈壁之中,以它巨大的軀體、茂密的枝葉為大地染綠,讓戈壁生輝。
如今左公柳已經(jīng)不是一株普通的柳,它是一個歷史見證者,見證了大漠戈壁的滄桑變遷,也見證了大漠人的無比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