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平凡人家平凡媳(散文)
住在楊廠附近的人,都熟悉一個八十高齡的聾啞老人,她是先天性的聾啞,一輩子都沒開口講過話,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她的名字,只是習(xí)慣性的稱呼她為“昌陸的姆媽”,因為她的兒子叫昌陸。
老人由于身材瘦小,體單力薄,年輕時就干不了什么農(nóng)活,現(xiàn)在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加上視力越來越差,近乎失明,生活上已經(jīng)完全不能自理了。即使飯菜遞到她手上,她也要摸索半天才能吃到嘴里,這樣的狀況,如果身邊沒個人照顧,其凄慘可想而知。每當老人拄著拐杖在街上步履蹣跚時,村里人總是會感嘆:“這老太太,多虧有個好兒媳婦,要不然……”
是啊,一個農(nóng)村老太太,沒有退休工資,沒有勞動能力,就連最基本的交流與溝通都有障礙,反而還要人專門侍候,這天長日久的,即使是親生兒女也有厭煩的一天,更何況人家還是兒媳婦。能當她兒媳婦的人確實不容易,能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的照顧聾啞婆婆的兒媳婦更是不簡單。
而這個大家公認的好兒媳婦就是公安縣甘家廠鄉(xiāng)楊家廠村六組的張龍秀。龍秀有著農(nóng)村人特有的純樸和善良,她不會口若懸河的對外標榜自己多么賢惠,控訴婆婆有多么難以相處,她只是盡著自己的本分,相夫教子,侍奉婆婆,默默的為這個家操勞著。因為婆婆身邊離不開人,一日三餐都要人照顧,而丈夫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外出打工,有時好幾個月都不回家,這料理家務(wù)侍候老人的事就落在了龍秀一人的肩上。
每天早上,龍秀都會早早的起床,將做好的飯菜端到婆婆手上,用肢體語言和婆婆進行著簡單的交流,詢問她晚上睡得可好,是否還需要些什么,檢查水杯是否還有茶,將婆婆需要的東西放在她觸手可及的地方,因為白天龍秀還要到田里地里去干活,有可能就是一整天不在家,得把老人安頓好了她才能出門。把一切安排好后,再把老人換下來的衣服拿出去洗。到了傍晚時分回家,無論多么累,龍秀都不敢休息,得趕著做飯,她說自己年紀輕可以堅持一會,但是不能讓老人餓著肚子,等老人吃了晚飯,再給她打來洗腳水,看著她舒舒服服暖暖和和的沒什么事了,龍秀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還是一身泥土,肚子也開始鬧意見了。這些端茶倒水漿衣洗裳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一天兩天的很容易做到,一月兩月的也不在話下,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就不容易了。而且,這還只是婆婆,又不是親媽,更何況,老人一輩子養(yǎng)了五個兒女,憑什么就該她一個人負擔?這要擱在別人身上,非鬧得雞飛狗跳不可。但是,龍秀沒有怨言,所謂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窮,既然跟了她的兒子,當了她的兒媳婦,自然就該責(zé)無旁貸的照顧她,總不能因為她是殘疾就嫌棄她,總不能因為她不能說話就對她的需求置之不理。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自己也有需要子女照顧的時候。這么多年來,龍秀沒出過遠門,就更別提在外面過夜了,哪怕逢年過節(jié)的回趟湖南娘家也是當天就趕回來,因為她不在家老人就無人照看,生活也就無著落,而且將老人一人放在家里她也不放心,怕萬一有個什么閃失更是于心不忍。有時確實因為有其它事沒時間做飯,龍秀都會和附近的餐館聯(lián)系好,要餐館老板到點了給她婆婆送個飯。
聊起婆婆,張龍秀回憶說,自從二十幾年前公公去世后,婆婆便一直與他們住在一起。由于婆婆不能言語,剛開始相處起來非常吃力,面對婆婆的比比劃劃,龍秀常常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這讓她很是心疼也很自責(zé)。為了能和婆婆更好的交流,為了能進一步的照顧好婆婆,龍秀總是用心的去觀察婆婆的手語,細心的揣測婆婆所要表達的意思,日子久了,婆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龍秀都能心領(lǐng)神會,就這點連丈夫吳昌陸都自愧不如,“老娘的很多手勢我都不明白,經(jīng)常理解錯,但是我老婆一看就懂,她們婆媳倒是心有靈犀,老娘有什么事也懶得找我,直接就跟我老婆‘說’了”。談到自己的老婆,吳昌陸更是贊不絕口,他總是調(diào)侃說“得妻如此,夫復(fù)何求”,他說娶了這么賢惠的老婆,是他們母子的福氣,更是老娘的造化。聾啞婆婆雖然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只要有人到家里來,老人都會嚷嚷著指著兒媳婦不停的豎大拇指,然后又扯著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的翻給別人看,意思是說這些都是兒媳婦買的,那份幸福,那份感動,像個老小孩一樣,令旁人無不為之動容。
都說天下最難處的關(guān)系是婆媳關(guān)系,好像婆媳之間不斗個天翻地覆不足以證明是婆媳似的。但是張龍秀,一個樸實的農(nóng)村現(xiàn)代女性,硬是用她勤勞的雙手和不計得失的智慧譜寫了不一樣的婆媳關(guān)系,演繹著平凡人家不平凡的婆媳情感,為平凡的生活增添著不平凡的精彩,是何等高貴,何等難得!
愿好人一生平安,愿所有的婆媳都能和平共處,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