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想起那些課文(隨筆)
我很少寫老師,不是上學時老師對我不好,是我成年后的庸常讓我有一丁點對不起老師,少了幾分寫作的勇氣。當然,太多的愧疚也實在沒有,只是一丁點。這與那個年代師生間的所謂理想以跳出農門為第一要務多少有些關聯(lián)。那時不在乎跳出農門以后怎樣,只在乎跳的瞬間如何加速。
我受過八年的基礎教育,受完基礎教育以后,再去專門學校學習了四年。說是專業(yè)學習,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沒名堂地玩。將最好的年華用在玩中,是對造物主的褻瀆,所以,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造物主不慌不忙用草衣木食清算。
寒蛩露草覆。所謂秋后算賬大概就有這樣一層意思。
老師可以不想,但有時會想起學過的某些課文,特別當課文情景與生活的某點契合。在一個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坐在庭院中,亮堂堂的月色落在我身上,眼前幻化出一望無際的蘆花。麻邑是有蘆花的,但從來不存在一望無際,最早知道蘆花堅韌柔美不是讀孫犁先生的《荷花淀》,是管樺的《小英雄雨來》?!缎∮⑿塾陙怼肥切W五年級下學期的一篇課文,那時小學課文不標注作者,知道管樺先生是《小英雄雨來》的作者是在很多年以后。有一天讀一篇關于管樺先生文革中的軼事,當時他工作在北京作協(xié),某一次一群紅衛(wèi)兵要揪斗他,有人說這就是寫《小英雄雨來》的那個作家,滿臉殺氣的紅衛(wèi)兵一聽馬上泄了氣。他們是讀著《小英雄雨來》長大的,不好意思對童年崇拜過的偶像下手。管樺先生因此逃過一回皮肉之苦。
我對《小英雄雨來》印象深基于兩點,一是冀中平原那一片茫茫的水鄉(xiāng)氣息,與我所生活的地帶丘陵連著丘陵,山崗接著山崗完全不一樣。一個長年面對黃泥巴土的人,內心渴望有些水泊來潤澤也是可以理解的。再一點就是,故事中的雨來,泥鰍般滑溜溜,一個猛子扎入水中的細節(jié)刻骨銘心。至今還記得在春天的某個上午,老師誦讀時的情景。雨來年紀和我們那時相當,但他的古靈精怪是我們遠不及的。他能夠隨心所欲在河水中徜徉,特別激賞。因為自己是個旱鴨子。
五年級的上學期有一篇課文《少年閏土》,開頭便是“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沙地、西瓜、天空、圓月,還有月亮底下一個帶著銀晃圈的少年,一幅極美的畫面。特別西瓜能夠種在海邊的沙地上,很是新奇。那時候沒有見過大海,腦殼中懷想海邊沙地長滿一個個西瓜的場景。這段景物描寫今天還能夠背誦。那空闊、浩瀚又帶一點朦朧的美,氤氳滋養(yǎng)了流年,像一個旖旎的夢。后來寫作文時也常借鑒那景物?!渡倌觊c土》是《故鄉(xiāng)》回憶中的一個畫面,《故鄉(xiāng)》選在初中教材中,體裁是小說,但我更覺得像一篇回鄉(xiāng)散文,賣老屋子賣家什,與今天在城市扎住腳、再也不想回到鄉(xiāng)村的最后一代村民多么想象?!豆枢l(xiāng)》冷的基調就在第一句話中:“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兩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去?!彼裕谖覍幵钢挥小渡倌觊c土》那段故事,不再衍生其它。更寧愿時間凝固。老年閏土沉重的身影毀了多少人年少時那個旖旎的夢。
千年以后,魯迅流傳于文學史上的,一定是阿Q、閏土、祥林嫂這些。
柳宗元《捕蛇者說》,“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那個第三代捕蛇者眼淚汪汪哭訴的樣子,有很多年在大腦里面回放。這種苛政不只是李唐時期有。柳宗元也真敢說。作為其時處在永州貶謫的失勢小吏,寫這樣言辭鋒利的時政文章,沒有幾分文人的骨氣和膽氣是下不了筆的。當然,從另一個方面看,也表現(xiàn)了時代的包容。劉禹錫戲題玄都觀的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換來的也只是接著再貶謫,讓人想不通從司馬還變成了刺史。司馬基本是個沒說話分量的閑職,刺史卻是州郡長官,一把子。柳宗元和劉禹錫是同時期被貶的“八司馬”中人。劉禹錫比柳宗元還硬氣,為這桃樹再貶十四年后,又游玄都觀,接著再題:“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不愧詩豪。
《最后一課》,一位法國人的作品,初中二年級上學期或下學期課本,從一個平時讀書不怎么上心的小學生視角,反應一個民族的大事件。小說最后,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寫“法蘭西萬歲!”,然后,對學生們做了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表n麥爾先生無可奈何、憂心忡忡又心有不甘的情態(tài),成為一個永遠的經典,留存在腦海中難以抹去的。這位叫都德的法國作家,用平靜的語氣敘述一件國家民族屈辱的大事,傷感而不屈的勁道力透紙背。特別是最后那句譯成“散學”而不說“放學”,我覺得“散”似乎更有意味。
初中畢業(yè)后,雖說后來囫圇讀了一些書,但心思已經不在書上,能夠記起的已經很少了?;匚陡劜簧稀9湃梭鹧浴昂诎l(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一個庸常而又喜歡感慨幾句的人,都可能這樣嘆息過。
(作于2019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