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年味都去哪啦
“這個年過的真沒意思……”,每每聽到這句話,漣漪在思緒里不斷擴(kuò)大。
臘八前后,被拉到屋子里,煞有介事的學(xué)著媽媽的樣子摶著粘豆包,找個機(jī)會偷偷摸摸的跑到外面,抓起正在晾涼著的豆包邊跑邊往小朋友家鉆,引來的那種羨慕特有自豪感;媽媽在二十九蒸好了兩碗扣肉,一碗在三十吃,另一碗在正月十五吃。蒸好后,我先挨碗偷吃幾片,那一咬滋滋冒油地連肥帶瘦的大肉片子,那叫一個香;最欣喜的是在初一的早上穿上大了許多的新衣服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的照著,嘴里還不停說著:不大,正好;最難忘的是在初二初三時偷果匣子吃。親屬送來的果匣子爸爸不讓動,說留著送給別人家。我就偷偷的小心翼翼的把捆果匣子的紙繩打開,不能弄壞紙繩,之后還要按照原樣打好繩結(jié),然后打開匣子蓋,挑好吃的裝在兜里,系好紙繩后一溜煙的跑到外面在小朋友們的面前邊顯擺邊吃;媽媽領(lǐng)著嫂子們忙活著年三十的團(tuán)圓飯,爸爸和哥哥們張羅著喝哪個酒放哪個鞭炮,我呢,哪個菜好了就先偷吃一口,鞭炮預(yù)備好了我也偷摸的揣起來幾個二提腳大麻雷子。
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是爸爸講“糧票的故事”的時候,每每飯后,爸爸就把我們幾個叫到面前,戰(zhàn)爭歲月的故事就著60度“大山雁”一股腦的塞給我們。
現(xiàn)在,我也是鬢發(fā)斑白的人了,每到過年時都在腦子里使勁的搜索著兒時的年味兒時的樂趣,但是,再也沒有了那時的年味了。于是換位思考,那時的爸爸是不是也是這樣對年味麻木和無奈呢?
歲月帶走了老一輩的溺愛,送給我一個溫柔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于是,我努力的讓兒時的年味在她們身上繁衍。也包起了豆包,做了扣肉,買來了時髦的衣服,親自下廚做幾道她們愛吃的菜肴,甚至還買來了果匣子,但是她們的木訥讓我知道了我內(nèi)心中的年味永遠(yuǎn)也不能取代她們眼中的年味。
轉(zhuǎn)眼間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們倆也成了空巢老人?,F(xiàn)在聚在一起,“糧票的故事”沒了,每人盯著手中的手機(jī),電視機(jī)任性的播放著春節(jié)晚會,這就是眼前的年,眼前的年味。
其實,我心里明白,不是現(xiàn)在的年味不濃了,而是我們的品味都隨著經(jīng)濟(jì)條件的提升而提升了?,F(xiàn)如今的年,人們不再挨家挨戶的拜年,建一個群,發(fā)個紅包就可以搞定;團(tuán)圓飯不用再辛苦的做,帶著全家到飯店就可以享受到饕餮盛宴;利用春節(jié)長假,來個春節(jié)全家游。
年味其實沒有離開任何人,年味始終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做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年味文化,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日的年味傳承了古人的期望,我們不知不覺中都是年味中的鞭炮、新衣、扣肉和春節(jié)晚會、手機(jī)、飛機(jī)。
作者:路路(城關(guān)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