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人世間】稗子(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人世間】稗子(散文)


作者:決決流冰 秀才,2649.9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643發(fā)表時間:2019-11-20 11:56:37

“這是誰的田?。俊?br />   “三娘的田。”
   “三娘的田,怎么長的都是稗子?”
   “三娘老了。”
   一個“老”字說明一切。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學到一個成語“青黃不接”,田里的青禾還沒有成熟,倉廩里的陳糧已經(jīng)見底。那是饑荒時代的象征。饑荒時代,人為了果腹,什么都可以干出來,包括能逾越和不能逾越的,都可以。上了五十多歲的農(nóng)家子弟,多多少少有些印象。一句“改革開放”,田地沒有增加,勞力也沒有增加,倉廩卻厚實了許多許多。說“科學技術(shù)是生產(chǎn)力”不假,接地氣的方針政策同樣也是生產(chǎn)力。
   我想起三娘年輕時的模樣,既俊俏,又勤快麻利。那時候三爺還在世,但三爺從小日子過的優(yōu)越,好吃,卻懶做,三娘嫁給三爺?shù)臅r候,家里常常揭不開鍋,三娘拘泥了幾個月后,就放下新媳婦身段,鏟野菜,采蓮藕,到河塘坎堰撈魚補蝦,上東山砍柴挖藥,只要能吃和能換吃的,三娘都干,三爺更是落得個清閑。雖然,三娘累不過氣不過的時候,也和三爺吵,甚至拿刀子干仗,生活卻大為改善,家有余糧,心里不慌,鍋里也“豐儉由人”。后來三爺抱病了,腿腳不靈便,樓陵灘人說三爺那是懶病,只有三娘知道,三爺是真的病了,縣里的周神醫(yī)說三爺是軟癱。周神醫(yī)還打了一個比方,軟癱就像板車胎癟了氣,拖是能拖動,但費力,并且磨損大。三娘聽說三爺走路磨損大,反而再不作三爺?shù)闹竿?。好在那時已經(jīng)包產(chǎn)到戶了,三娘再也不需要挖野菜撈魚摸蝦,就一心埋在責任田中。樓陵灘人總是拿三娘的責任地當示范,因為三娘利根(樓陵灘方言,挑剔的意思),任是一朵野花、一個野蒿子也不能忍許長在田地中。
   有相當一段時間,三娘是樓陵灘的標桿,她將全部心思浸淫在田地中,田地也沒有辜負三娘的一片苦心。三娘的油菜籽飽滿,出油率高,麥粒兒臃腫,棉花球大朵大朵,雪白晃眼,稻谷地金燦燦,沉甸甸,厚實像試驗田,連苕地和花生地也比別個出產(chǎn)多。雖說三爺做事不中用,三娘家什么也不比別個家落后。幾個孩子要肉有肉,骨骼高朗,氣色明潤。時興電扇時,三娘家有電扇;時興電視時,三娘家有電視;時興樓房時,三爺拖著沉重的腿在三娘指揮下,一撬一撬掀沙。三娘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男人中不中用,日子一樣可以過得風生水起!當然風光的背后,有更多汗水和堅韌。
   在我們那個旮旯,平畈不完全是平畈,丘陵也不一定算丘陵,田比地多,人比田地更多,所以,相當時間內(nèi),田地比人金貴,到邊到角都利用上了。正經(jīng)田地當然是按照季節(jié)種小麥、棉花、油菜、稻谷,稻谷還一定要種兩季,早稻和晚稻,農(nóng)藥、化肥自然也不能少。那些邊邊角角,可以種黃豆、綠豆、油麻、花生、紅苕,總之,在樓陵灘并不廣袤的大地,野花、野草,甚至荊棘灌木是沒有席位的,也不忍許太招搖,太招搖就有滅頂之災(zāi)。人們對土地的依賴和熱愛,到了空前程度。在所有的野花、野草中,最不待見的就是稗子。因為稗子既狂野又貪婪,瘋狂地長,瘋狂地蔓延,瘋狂地擠占,乃至于見縫插針,把稻田肥力吸得干干凈凈。
   稗子的不被待見,也情有可原。
   掉一回書袋:稗子在遠古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時,也曾經(jīng)當過糧食。據(jù)說稗子還是水稻的祖先。這說法當然也不應(yīng)該有多么奇怪,即使是現(xiàn)在,從情形看,水稻和稗子,還有互相的影子?!洱R民要術(shù)》說稗子既不怕干,又不怕澇,種無不熟之時,稗子草桿茂盛又可做燃料,“宜種之備兇年”。想想饑荒時候,當肚子餓得前胸貼后背,稗子總比觀音土、榆樹皮合口。當年,靖康之難后,宋徽宗、宋欽宗一干王室子孫和后妃,被大金國掠到北方,這些曾經(jīng)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再也沒有大魚大肉和精米白面了,糊口的是“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為米,得一斗八升,用為糇糧?!保ê檫~《容齋三筆》)人都是惜命的,為了生存,這些過慣了“天上”日子的人,在南望江南中,茍且過著“人間”生活。也算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翻版。
   生長于農(nóng)村,三五歲就認識野麥,再接著就認識稗子。那些年父母親在秧田扯秧,總要把秧苗中的另類隨手丟在田埂上。這另類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桿比一般的秧苗粗壯、堅硬,根須還帶點紫紅色。在軟踏踏秧苗中,它們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父母親說,這些另類曬得再干,沾點水還能活。言外之意,要想讓它滅活,一定要枯死成柴。秧稞中的稗子總有漏網(wǎng)之魚,所以,插秧時還會分離出稗子。插秧也有漏網(wǎng)之魚,所以薅秧時有發(fā)現(xiàn)也會掰開。薅秧還有漏網(wǎng)之魚,等到谷子灌漿抽穗時,還會扯稗子。因為稗子總是比谷子搶先一步。農(nóng)人對稗子厭惡到這樣,但稗子從來沒有根絕過,年年歲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比起水稻,它的生命力,不知頑強幾百倍。有時候我想,人心何嘗不像稗子,狂野得欲無邊無際?
   后來的事,當然計劃沒有變化快。誰都明白,當土地出產(chǎn)不足以支撐心中的欲望和憧憬的時候,稗子瘋長是遲早的事。這個時候,三爺早不在了,三娘也老了,三娘的兒女都出外展翅翱翔了。外面是另外一個世界,是堅韌的三娘無法理解和認識的世界。
   所有的荒蕪都是意料中的事。
   過了幾天,我聽到三娘車禍的消息。三娘倒在她那長滿稗子的旱田旁。
   這一年大旱,稗子豐收。
  
   (作于2019年11月3日)

共 2060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散文借“稗子”寫三娘的故事,寫三娘的勤勞、堅忍和剛強,文中回憶了農(nóng)村實行責任田承包制度后,農(nóng)村的新變化。三娘的形象在農(nóng)村具有典型性,正是因為有這樣勤勞的農(nóng)村婦女,所以,我們的土地才煥發(fā)出青春,那一堆堆的稻谷便是最好的證明。散文立意較好,感情樸實。佳作薦讀?!揪庉嫞焊吡顏啞?/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高令亞        2019-11-20 11:57:14
  佳作薦讀,感謝支持。問好。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