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挪年俗(小說)首發(fā)
“我們還是把年俗挪回去吧!”年三十的凌晨四點,妻子一邊穿衣起床,一邊與丈夫商量著說。
丈夫不解問:“干嘛又要改回去呢?中午團年有足夠的時準備供品,不會像早晨團年那樣倉促,對你不是更好嗎!”
“對我做事是好。可全村人都早晨團年,就唯獨我們一家中午團年。大家都私下說我們對祖宗不敬畏?!?br />
“盡瞎說,依我看這是對祖先的最大敬畏。若是爺爺在天之靈,看見今天的生活,一定會很高興的!”
“那為啥去年自改中午團年后,就一年都不順呢?”
“咋不順了?不是個個都好好的,今年收獲的農作物也不比往年差呀!”
“先是你患病住院,后來又一只大肥豬莫名會死掉呢……我不想明年再不順。”
“嘿!這叫什么不順?那是我起床沒及時穿衣,多盯了會手機。起床后又沒穿襪保暖,光著腳又趿著雙冰冷的塑料拖鞋去上廁所,受寒感冒引起的,也是你們強拉去住的院。至于豬死,那是你疏忽大意,大熱天煮豬食不揭鍋蓋。引起的硝酸亞鹽中的毒……”
看見妻子顧慮重重迷霧一團。丈夫把妻子拉到身邊問:“你知道團年為什么是早晨嗎?”
妻搖頭說:“不知?!?br />
“開始我也不曉,后來爺爺告訴我說:不知是那輩祖先,有年年景不好,地里莊稼欠收。收回的谷籽還不夠交租。為了活命,便早早團完年帶著僅有的幾斗米躲進山里去,直到太陽下山了,收租人走了才回來。后就一直流傳下來?!?br />
“那為啥整個村都是這樣呢?”
“聽爺爺講,我們這個村,先前是座沒人居住,野畜四處橫竄的深山凹。都是些窮苦沒勢力的人逃債呀、躲兵呀什么的跑到這里來隱居,經年累月人多了慢慢就發(fā)展到現在的村子。你看我們的村名都叫半天仙,就是地理位置在半山腰上高的緣由!”
“哦!是這么來的?!比园胄虐胍?。
“對呀!可我們家現在不但沒有欠債,反而住進了鋼筋水泥建筑的樓房。銀行里還有存款,用現代行話叫脫貧致富了。還過上以前地主般的生活……”
農村人“團年”也稱“燒年紙”,是一件喜慶又嚴肅莊重的事情。每年的這天,都會把家中平時最舍不得吃,只用于招待貴客的食物及豐收了的作物,拿出來祭祀祖宗和天地。以表對天地祖宗的敬畏和來年的美好希望。所以團年這天婦人不可多嘴多舌,也不能生氣。全家人都臉帶笑容,一團和氣。一切言行都有規(guī)有矩,做一切事都謹小慎微。盡量不出一絲毫的差錯。所以,當地人有句俗話,就是在逃過一件意外(如刮風天行走時,突然一棵大樹倒在你身后或跟前而自己亳發(fā)無損時等)驚魂未定地用手在胸前一拍,自然脫口而出:“這下真是年紙燒得好哇!”
妻子不敢多語怕帶來晦氣。只好依從了丈夫。
光陰不隨心增色,日子卻因俗添彩。妻子進廚房,丈夫填紙(過年燒的一種黃紙,要在黃紙上用木刻的銅幣印鑿,用棒槌敲打,印上銅幣形狀的印痕)。兒子貼門神和對聯……
十一點半,妻子從廚房端來烹飪好的一年辛勤汗水凝結的精華,誠惶誠恐地按酒肉飯菜的順序,小心翼翼的擺正放好在廳堂的供桌上。丈夫洗凈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臉色莊重肅穆地在神龕上燃香點燭。敲了三下鐘(家庭神龕上配置生鐵鑄的碗形小鐘)后,便雙手合攏捏著三柱香在胸前,口中念念有詞虔誠地向神龕彎腰叩首作揖拜了三拜,再轉身去燃燒黃紙……當去點燃門口兩串長長的鞭炮時。
猛然炸響,抬頭一望,全村家家戶戶不約而同地響起了團年的鞭炮聲。還有幾戶人家放起了城里人的煙花。妻子聽見,趕緊跑出廚房來觀看,滿心歡喜地對丈夫說:“嗨!全村都脫貧了哈……”噼里啪啦的爆竹和煙花聲響徹云霄,這響聲足足持續(xù)了十五六分鐘,芳香夾帶著喜悅和愿望在小村莊的上空形成一團青色的濃霧,許久后才慢慢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