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一花一世界(隨筆)
喜歡仲殊的詞,此前曾讀到過他的一首《訴衷情·寶月山作》,今日拿起這首《南柯子·十里青山遠》亦讓我感觸頗深。
作為僧人,對于佛門來說,自然會想到一個另類那就是花和尚魯智深,此人喝酒吃肉殺人,可謂佛祖不容。但就這樣一個出家人,在小說《水滸傳》里依舊是讀者最喜愛的好漢之一。縱觀其人生軌跡我想這也是他入空門后的另一種“修行”,不然他最終為何會在杭州六和寺再次出家并圓寂于此。而對于仲殊而言,其內(nèi)心的感悟并不會比花和尚少,少的只是仲殊沒有魯智深的殺氣豪氣。但命運終究給仲殊開了一個玩笑,其妻的謀害終將其送入空門。仲殊皈依佛門后,一些念輕輕放下,未必不是一種解脫;有些傷漸漸愈合,未必不是一種睿智。一方凈土,一念一清凈,心似蓮花開,此生,心安。但即使如此,人終歸是人,其內(nèi)心依然會有普通人的心理。
讀到他這首《南柯子·十里青山遠》,更加覺得仲殊內(nèi)心情感的細膩。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遠眺,青山朦朧,綿延不斷。潮水一波波的蕩平沙灘。此刻,我遠在天涯。耳邊響起歸鳥的鳴叫,叫聲嗚咽。唉,又到凄苦悲涼的秋天了,這嗚咽的鳥鳴仿佛是在哀怨時光的無情和流逝,我又該怎樣?
冰冷的秋夜即將過去,白露晶瑩,殘月西墜,蕭瑟的秋風吹散朝霞。信步走在湖中的綠色掩映的大堤上,看見似曾相識的荷花,問起:你可記得,那年來買酒的那個人嗎?
每次讀到“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這句時,總會會心一笑。我會想到荷花也會隨風點點頭,表示認識這位曾經(jīng)“沽酒”的人兒。我想仲殊走到堤上看到此景,禁不住感嘆和喜悅,他肯定某年某月曾經(jīng)在此地有過沽酒喝酒的經(jīng)歷,不然怎么會有此問?怎么會欣然的說出:“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妙!此詞之妙就在于此。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筆中可以見出仲殊的性格、達觀以及他那放任的灑脫。
對一個差點命殞于妻的人來說,對于一個已入空門的僧人而言,此心、此情已讓我佩服之際。
其實從詞中可以想見仲殊也屬性情中人,走在堤上,看著一池荷花,那些往事,如縷縷荷香,浸入心間。此前放浪,今時已入空門,想來也未免會有一番嘆息。世事難料,仲殊也未必會想到此生會怎樣?即使如此仿佛仲殊也沒有過于自責或者怨天尤人。反而皈依后卻從此達觀平淡。如此,行走在自己的旅途上,一個人的世界,一顆恬淡的心,卻也閑暇。雖然日暮將至,失落、孤獨的情境依舊會困擾著仲殊,但水清清,花妖嬈,湖中亭亭荷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卻又讓仲殊的心情豁然。那些熟悉的場景,一定會驅(qū)散他身上的迷茫和惆悵,一種莫名的小幸福不經(jīng)意間涌進他的心底。放眼塵世,如果生命,是一場聚散,那所有的分分合合是不是都有著歲月的印記,那一直執(zhí)著在我們心中的念,是不是也會在心靈皈依后從此解開,不辜負時間的打磨和自我的釋懷?;赝麃頃r的路,此刻,于光陰的一角,獨自品味,品味那酒香,我想即使不是那么醇厚但也足以溫暖自己和季節(jié)的薄涼。
想來我們每一個人有時候心情也如一潭幽靜的水,雖然風來雨去卻沒有了波瀾;這時便會想到心靜如水,真好。這是一種包容,一種淡然,不問是非,不用在意外界的看法和態(tài)度。有時候人活著,不單單需要一種心情,更需要一份淡然寬廣的眼界,舍得由己,風雨后守一份波瀾不驚的淡定。心如止水,安然閑適。
荷,對于佛家而言,是一禪悟。有時,參禪,只在一瞬間。以一株荷,一葉蓮來看一個物外的世界,也能盡得世理,也可從中鑒明一顆澄明無物的禪心。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株荷花?;ㄩ_花落,緣來緣散,人生之路上有多少相遇,又有多少離別。往事穿越時光,打動了誰的心房?是否也如仲殊那句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倉央嘉措在《問佛》中所言:“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比绾苫ㄓ幸猓欠褚矔卮鹬偈獾囊蓡?,我想是的,荷花已經(jīng)回答了仲殊,世事難料,意欲遠離俗世凡塵,但晨鐘暮鼓,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從自內(nèi)心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里發(fā)出的。亭亭玉立,暗香浮動,一切如花,亦如佛祖拈花一笑,便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