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娘的心愿(散文)
娘是一位建國前入黨的老黨員、村婦女干部。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娘每次開會回來都是滿面春風?!吧线吀刹拷o我們講了,好好干,不用多少年就實現(xiàn)‘電燈電話,樓上樓下’‘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了。”話語中,充滿著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憧憬著幸福生活的美好畫圖。
20世紀60年代初,縣里成立拖拉機廠,招收駕駛員。正讀初中的大哥,被招用。經(jīng)培訓,成為全縣第一批拖拉機駕駛員。那天,娘高興地專程到縣城。哥開車往前走,她在后面追,跑丟了鞋子,也不管,邊跑邊喊著:“共產(chǎn)主義快到了!”
數(shù)年之后的1967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村通了電。電閘一合,家家窗戶里透出了亮光,室內(nèi)雪白的燈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祖祖輩輩生活在昏濁油燈下的日子結(jié)束了。娘迷著眼,看著燈,流著幸福的淚水,說:“沒想到,來得太快了,太快了!”
1970年,村上好事連連。郝家垴村地處高山,自立村以來,人們走的是羊腸道,飲水要下山,到一里外的鄰村挑。拉一小平車煤,要花五天時間到鄰近的襄垣縣。拉回來之后,就倒在山下,再一擔一擔挑回家。直到這一年,村上從一公里外的山下打井架管,將水抽到村,算是解決了祖輩人吃水難的歷史。娘高興地說:“再也不用叫人家笑話咱‘郝家垴水缺,唾上迷唾洗腳’了。有了水,也用不再發(fā)愁后生們說不下媳婦了!”
那年,全村人大干了一個冬天,修通了公路。大隊還采購了一輛55型東方紅拖拉機。當拖拉機第一次滿載著煤炭停在村口時,全村人興奮地圍著看,久久不愿散去。路修通了,拖拉機也能耕地了,看著那犁翻起的泥土,就像卷起的一片片浪花,一塊地不一會兒就翻好了。娘又高興地說:“這家伙不吃草,不上料,力可真大呀!”
上世紀80至90年代,是娘人生的收獲季節(jié)。孩子們陸續(xù)參加了工作,有工人、有教師、有醫(yī)生、有干部、還有當兵的,8個孩子6個共產(chǎn)黨員,并且都結(jié)婚生子。這些年,娘東家進,西家出,忙于兒女們坐月子、看小孩。誰進步了,誰家孩子考大學了,她都操在心上。雖說累,但臉上常掛著笑容。
1990年,娘得了一場胃潰瘍引起的大出血病,幾度休克,死神向她招手。在醫(yī)生的大力搶救下,經(jīng)過手術(shù),起死回生。她感嘆地說:“我娘活了39歲,爹47歲,兩個弟弟一個3歲,一個7歲,都早早地走了。我這么大年齡,這么大的病,卻活下來了,還是我有福氣啊!我是活在新社會,遇上了好醫(yī)生?!?br />
跨入新紀元,娘也步入80高齡。良好的心態(tài),喜悅的心情,打破了遺傳基因之說。娘除因一生勞累過度而腰椎變形,依然思維清晰,耳不聾眼不花,整天樂呵呵的。
2005年,中央宣傳部向建國前老黨員贈送了一臺彩色電視機。每當家里有人來,她就拍著電視機告訴大家,“這是中央發(fā)給我們的,從北京拉來的,黨中央沒有忘了咱?!?br />
平時孩子們回來,都要給娘留點錢,她臉往下一沉就說:“我吃不用出錢,喝也不用出錢,過的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chǎn)主義生活。國家給老黨員每年補助上千元,80歲老人還補大幾百元,還有你爹的遺屬補助,我要錢作甚?”兒女們大笑一頓:老黨員就是一不樣!這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還是蠻高的嘛!
那年,我自己建了幢小二層樓房。按照當?shù)仫L俗,接娘先來住幾天。她樓上樓下,每個家跑了好幾遍,看看各式各樣的燈具,摸摸油光漆亮,可分辨人臉的各種家具,按按床上厚敦敦的像海綿一樣柔軟的鋪蓋,念叨著:樓上樓下幾道門,電燈多得數(shù)不清;電話上下都能打,地下光得能打滾;做飯不用搗煤炭,洗衣不再勞背心;手指一按電視開,有唱有跳有新聞;炕上鋪的尺把厚,年輕人跌在了福圪洞……娘又問我:這是共產(chǎn)主義,還是你們變成了修正主義?
我笑著告訴娘,這是社會主義的小康生活。
娘的晚年思想解放,不再吝嗇了。那年,程控電話通到了村,村干部問她安不安裝。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安!”
電話安好了,每天鈴聲不斷,孩子們這個打了那個打,誰要占上線,聊起來沒個完。她高興地說:六百八十八,電話安到家,雖然不見面,天天能拉話……
娘的腿腳還很不錯,除了做飯、吃飯,大部分時間就是外出串門不在家。孩子們只怕她有個閃失,就給她買了個手機,無論走的哪,也能聯(lián)系。這倒好,娘整天把手機掛著脖子上,優(yōu)哉游哉。有時,娘也在眾人面前擺顯,“我這是,脖子上掛上牛鈴子,走到哪,響到哪,丟不了啦!”
那年,三閨女家裝潢新家,墻上用壁紙貼裱,圖案精致好看,又顯富麗堂皇。娘問道:那是什么東西,你們家貼著好看,你們也得給我家裝飾裝飾。三閨女大惑不解地問:“你家也要重新裝修嗎?”
娘嗤地大笑一聲,說:“我死后的那個家?!?br />
醒悟后的三閨女,感到娘說得有道理,忙帶娘到商店,但不是買壁紙,挑的是最好的綢緞。她知道娘的心意,大家索性將準備下多年的楊木壽材,換成半松半柏的。又第三次重換壽衣、鋪蓋。什么織錦緞、什么百子圖啊等等流行時尚的,中西結(jié)合嘛。
見狀,娘開懷大笑:“行了,我好吃的吃了,好喝的喝了,想的盼的都實現(xiàn)了。兒孫們的孝心,我也享受到了??吹侥銈円患冶纫患疫^得好,我沒甚遺憾的,也沒放心不下的。但咱家人誰也不能忘記那句話,吃水不忘挖井人,共產(chǎn)黨好,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社會好!”
2011年11月,離娘90歲壽辰只有一個月的時候,娘走了。她走得那么安詳,那么平靜,臉上掛著滿足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