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清風書苑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清風】訪泰山馮玉祥紀念館不遇(隨筆)

編輯推薦 【清風】訪泰山馮玉祥紀念館不遇(隨筆)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194發(fā)表時間:2020-06-07 17:41:57

訪泰山馮玉祥紀念館不遇
   作者:胡春雨
  
   泰安中院在泰山之陽,余詢之友人劉君,其地去馮玉祥紀念館不遠。余久聞其名,遂因公干余暇,欣然前往。至則以疫情之故,不果登堂入室,唯瀏覽庭院之間而已,然所獲已豐矣。
   昔民國之時,九州幅裂,蔣公暫得統(tǒng)一中國。中原大戰(zhàn)之后,馮玉祥將軍下野,兩度歸隱泰山。然忠憤所在,乃心無不在于國計民生。其間,于泰山南麓修烈士祠,祀辛亥革命灤州起義死事諸君。于崗前多植梅花,因名之曰梅花崗。有于右衽刻石曰:“催帝制之末運,奠共和之新基。大烈萬古,蹈死無辭,與黃花之碧血兮,永照來茲?!?br />   又與畫士趙望云,繪《泰山社會寫生》系列畫,馮公配之以“丘八詩”,今人選其佳者四十八幀,銘于其側。將軍生逢亂世,寄身鋒刃之間,壯歲雖致力于學,然所為之詩,以文士之習于風騷者觀之,或不雅馴,故以丘八自名:丘八者,合而言之,兵也。
   然余讀丘八詩,每為之動容,概其善以樸實切直之語,道盡國家之弊病,民黎之情狀也。使百年之后,吾人如推松窗,有以瞭見民國亂離之窘境,民生之困苦,感傷之處,歷歷在目也。如其狀農人耕地之苦曰:
   老農六十一,趕騾耕山地。右手拿著鞭,左手把著犁。
   吁吁喘不住,汗流如雨滴。一畝未耕完,太陽漸偏西。
   刻畫樸實,然其意則在于推廣機械作業(yè),發(fā)展生產,改革農業(yè)也。
   描寫小兒牧牛曰:
   可憐小牧童,年只八九歲。衣服難遮體,形貌何狼狽。
   營養(yǎng)嫌不足,顏色太憔悴。為何不上學,工作多苦累。
   終身為文盲,遭遇實可悲。大眾難讀書,國家需栽培。
   純以白描筆法,勾出農家子弟窮迫之狀,以倡言教育之普及。故馮公隱居泰安期間,創(chuàng)辦武訓小學凡十五所,是其德澤及于吾泰山之民矣。
   其狀黃河泛濫,災民死亡流離之慘狀曰:
   三個孩子,一夫一婦。面皆菜色,衣都破補。
   一犬一雞,貧瘠瘦肚。一藍一席,一只水壺。
   除此之外,別無長物。逃得性命,走投無路。
   讀其詩,雖自平淡中道來,然其情每至于泣血。將軍狀貌威猛,出身戎行,然究其惻怛之心,博愛之誠,未嘗不見之辭色,故晚年肖像,尤慈眉善目若學者。雖高臥泰山之陽,然拯民水火、亟圖富強之志,未嘗暫忘諸懷也。
   嗟乎!余讀丘八詩,有以知民國大亂之世,國窮民盡,危若累卵,民生痛苦之極,誠一悲慘世界也!其最大之印象,不外一“窮”字。概窮則困,窮則弱,窮則盡,人情窮則不安,窮則思變矣!故孫中山先生以為“可見中國人通通是貧,并沒有大富,只有大貧、小貧的分別?!必M虛言哉?正中舊中國最大之病癥也。故豪杰之士,或拔興其間,倡言革命,以登斯民衽席之上。及乎世事陳陳相因,千回百折,漸至于今日,社會文化面貌之變遷,天翻地覆,無復囊日之舊。考其成敗之要,亦在于不折騰,不妄作,不懈怠,實干興邦,空談誤國,戮力于國家之建設而已矣。

共 1157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一篇隨筆,寫出出行時候的情景,標題就緊緊抓住讀者的視線,讓讀者深受感染。在這個季節(jié)里出行,滿懷的希望落空,卻沒有失望,還是從這次的行程中得到了很多,讓讀者跟著一起有所收獲。隨筆帶著藝術的美感,留給讀者遐想的空間。語句凝練,生動形象,充滿正能量。感動讀者。寫出真情實感,落筆有力。文筆流暢,意境優(yōu)美,內容飽滿,精彩紛呈,好作品。佳作欣賞,問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推薦閱讀。【編輯:卡米】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飛瀑流云        2020-06-07 17:46:07
  欣賞問好,期待精彩繼續(xù),感謝支持。
飛瀑流云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