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舌尖上的揚州(散文)
離開瘦西湖時,太陽早偏西。
孩子們提議,去東關街逛逛。順便,享受一下舌尖上的揚州美食。
東關街是一條老街,離瘦西湖并不遠。車子不再能移得動,決定打的。左等右等,每輛的士都停不下來,只能改乘公交。公交,人也是多。擠進去,再不能動彈,更別說想使勁看一眼窗外行走的揚州城了。下車,又迷了方向,卻不見東關街。東關街,竟是深藏在城的最里面,左拐右拐,問幾個行人才得見。街不寬,也不甚古老,大多是老樣子新建筑。
進去,仿佛是一條深巷子。一千多米長,穿過去卻要近兩個小時。走走停停,因為,那里有好多的東西拽著你的步子和眼睛。街道不寬,也不奢華,兩邊都是鋪子,開門向著一條街。一間間房,青磚,黑瓦,木門,高低錯落。每一戶,各有特色,大多是地方特產和古玩藝。其間,地方小吃居多,每間房都打著古老的招牌。古老的東西,似乎都能吸引人,譬如老樹、老房子、老古董、老物件。只有一樣東西老了,似乎別人不大待見,那就是人。所以大家都怕老,特別是女人。可是,又不能不老。有些明星,翻過來調過去地涂抹和折騰,最后還是逃不過一個老。
揚州美食太多,多得讓我們看不過來,更數(shù)不過來,別說是吃了。什么揚州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干菜包、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什么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什么的什么……
一條街,都是人間煙火味。別說吃,看都要飽。
天將暮,我跟兒子說,就來一份文思豆腐吧。
文思豆腐,這名字叫起來很好聽,更斯文。斯文的東西,大家似乎都要喜歡,所以吃的人也多。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淮揚菜肴,不只是選料嚴格、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更因為它有故事。傳說乾隆年間,文思和尚在揚州天宇寺修持,由于前往燒香拜佛的佛士頗多,他便研制了易變化菜肴的豆腐,組成豆腐宴。其中有一道以嫩豆腐做的豆腐羹,不僅滋味鮮美,而且賣相上佳,吸引了遠近的善男信女前往寺中品嘗。據(jù)說當年乾隆皇帝曾品嘗過此菜,得到乾隆皇帝的鐘愛,還一度成為清宮名菜。上千縷細如發(fā)絲的豆腐絲,似沉似浮的飄蕩在其中,輕盈﹑潔白﹑精致,其中還點綴著些許的或紅或綠的蔬菜。這道湯羹,堪稱五彩繽紛,美妙絕倫。豆腐絲細嫩爽滑,配料清新艷麗,湯汁清醇滋補,回味無窮。別說是信男善女了,我們這些凡人都想嘗嘗呢。
端在手里,開始不忍得吃,只是細細地賞。后來一點點品,沒打算一股腦下去,不知覺就見了底。還想再來一碗,兒子說,揚州美食那么多,別按一樣吃,吃飽了,其它美食怕都要沒了味。
這確是一條吃貨街。摩肩接踵的人流,沒有一個手里拿的、嘴里嚼的不是美食……
一開始,還有太多的不好意思,怕自己那份貪婪吃相,被別人笑。見大家那樣放肆,自己也變放肆。從沒這樣在大街上,在眾多人面前,一邊行走,一邊無遮攔地吃出一臉的快意。生活中,若是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能放的下、放得開,其實很簡單,也更輕松。
兒子買了一盒烤生蠔,硬是讓我們吃。吃不慣,直想吐??僧吘故莾鹤拥囊黄⑿?,最終還是生生地咽了下去。然后,兒子又買了好多新鮮玩意給我們吃,什么牛皮糖、三把刀、風鵝……好吃是好吃,可我們早就不再能吃得下。
看到一家家人,三五成群,美美地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忽然間想到姐,想到小時候的我們自己。小時候,哪里吃過這樣好的東西啊。那些歲月里,要是能有白芋丁煎餅卷著大蔥,飽飽地吃上一頓就不錯了。想來,真得要好好感謝這如花樣的歲月和年景。
要是姐還在揚州該多好啊!她在,我一定會請她來東關街嘗嘗這些美味……
離開東關街時,城市開始點亮了燈。
燈影里的揚州城,很好看。
揚州自古來以月色著稱,古詩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月亮掛在中天,朗朗地罩著這座城。月是夜的唇,霓虹是城市的唇,唇唇相依。這一刻,我忽然又想起了二十四橋。我想,揚州城最美的夜色,該是在一湖湖安靜的柔波里。二十四橋明月夜,這一晚,不知是不是還有婉轉悠揚的簫聲……
夜點點深,東關街依然不減熱鬧。
兒子花了二十元,匆匆買了一只洪七公叫花雞,說帶回家做夜宵。
回頭,揚州城已是萬家燈火。離開揚州,似乎有一種不舍,回眸里的每一處,似乎都有姐和姐夫流浪過的腳步。姐不在了揚州了,不知這一次來,是不是我的最后一次?
到家時,早已夜深人靜。拿出洪七公叫花雞,全家人笑成一團。一只不足二兩的叫花子雞,躺在一個寬大的有著瓊花和二十四橋標志的綠色紙盒子內。沒敢吃,只是看。
不知是什么時候,才睡去的。
這一夜,夢里夢外似乎都是瓊花,都是二十四橋的月,都是姐的揚州了!
(首發(f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