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溫馨(小說)
大老劉這些年的日子過得很是舒心。
當了近四十年的起重工,他表面稀里糊涂實則心細如發(fā),不僅人緣極好,口碑極佳,憑著尚好的技術(shù)還被評上了高級技師,每月總要比別人多拿好幾百塊錢。
在煤礦,人們都把機電科的起重工叫水手??傮w上,機電科的水手們所獲評價普遍較高。評價高的原因除了一般性的起重技能外,主要是因為在許多人看來匪夷所思,幾乎干不成或者不可能干成的事情,對他們來說簡直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易如反掌。比如,十幾米長的鐵軌順著狹窄的井筒溜下去后,愣能從下井口給擺到直徑只有兩米多點兒的平巷里去。怎么從下井口那個胳膊肘子彎兒一樣的地方給鼓搗過去的呢?一般人不僅做不到,而且想都想不到,絕對整不明白?;疖嚥皇峭频?,羅鍋子不是崴的,水手們的名氣不是吹的。在這幫人尖子中能被評為高級技師,而且還能當上組長管著人尖子們,也算是在這個行當里小有成就了。因此,在昌盛煤礦的技術(shù)行里,人人對大老劉相當尊敬,就連科長們、礦長們見著大老劉也都客客氣氣的,全沒了軍訓檢閱時的那種威嚴。
昌盛礦周邊有許多個體小煤礦,采的是淺層煤,個別膽大的礦主也時不時偷偷摸摸地越界采些昌盛煤礦的保護煤柱,但是不管采哪兒的煤都需要技術(shù)人才。雖然開小窯遠不需要研究“神七”般那么高的科技含量,但也絕不像打杠子似的那么簡單,一些窯主就轉(zhuǎn)圈兒地挖昌盛礦退休的技術(shù)人員和一些老師傅,因此,小窯上也就集聚了一大批的退休技術(shù)能人。有些名氣大的在職人員也被土“獵頭”們納入視線,那些小窯非用不可的在職人員,只能搞兼職或在崗位上偷偷摸摸地溜出去干。小窯用不著出培訓費,就能用上那么多“高、精、尖”的人才,何樂而不為!所以,人們戲稱昌盛礦是小煤窯的“黃埔軍?!薄6恍「G雇傭的人,特別是那些兼職的人,吃著盤兒、看著碗兒,兩個窗口開支既能補貼家用,又可以在窯坡上得瑟,自然也是暗中得意。兩廂情愿的事兒,一拍即合。
在小窯干得最吃香的是兩部分人。
一部分是干過地質(zhì)的,他們腦袋里裝滿了圖紙,掌握著資源,哪里有煤,哪里沒煤;哪里煤肥,哪里煤瘦,都在腦袋里裝著呢。原來礦上退休的工程師老金,長得五短身材,冬瓜般的腦袋上沒剩幾根扎手的毛兒,還是個結(jié)巴,聽他說話牛都著急,只可以唱,不可以說,放個屁能磨磨嘰嘰描寫五分鐘,一向是被大家伙兒取笑的對象。萬萬沒想到,退休后立馬成了香餑餑,辦手續(xù)的第二天就被小九用輛車號為一排“8”的豪華奔馳拉到一片亂墳地。老金也不說話,微瞇著眼,像個神漢似的裝神弄鬼轉(zhuǎn)了幾圈后,把腳往地下跺了跺,扭頭又鉆進了小九的黑奔馳。隨著汽車尾氣的吞吐,一座小煤礦拔地而起,黑色的金子泡沫般地往上涌,國家的資源就這樣像條日本船——完(丸)了。
吃香的第二部分人就是水手,尤其是像大老劉這樣沒有多少文化,但實際操作經(jīng)驗特別豐富的高級藍領(lǐng)。說來話長,大老劉的名氣坐火箭般一飛沖天是有個緣故的。小九開礦積聚原始資本后經(jīng)過高人指點,計劃在原來采煤的基礎上延伸產(chǎn)業(yè)鏈,于是招了一批大學生幫他搞煉焦制氣。土建工程完工后,有一個二十多米高的煙囪要安裝上去,但是,一群眼鏡圍著煙囪像老虎吃天誰都無從下手,遲遲不得完工。后來請了一位據(jù)說是享受什么特殊津貼的退休工程師來,在他的指揮下,煙囪倒是能立起來,但也僅限于能立起來,可就是站不穩(wěn),老忽悠晃蕩,終于“哐當”一聲,演了出“美人春睡”,弄得香塵滿地,驚得圍觀的眾人作鳥獸散。無奈之下,小九找到大老劉的老婆瑤琴,請大老劉出馬。
大老劉是下班后隨小九的奔馳來到現(xiàn)場的,出場時像香港警匪片里的大佬,被人民群眾星捧月一般護送到了安裝地點。經(jīng)過了之前的幾次懸念和變故,整件事的進展總讓人有欲擒故縱的感覺。在圍觀人群地注視下,在夕陽余暉的映照下,大老劉一米八二的身軀顯得更加高大,只是腳上常年趿拉著的布鞋令他的形象受損,滑稽得有點不倫不類,不禁讓人懷疑他能不能救世或救事。
全場一片寂靜。大老劉乜斜著眼瞄了瞄基座,用腳踢了踢煙囪,拿了一截磨禿了的破鉛筆頭,不知以什么為參照物對著煙囪順了順線,又變戲法似的從懷里掏出個巴掌大的測風儀對著空中舉了舉,然后把在什么位置栓幾分鋼繩布置下去。只見他一揮手,起重組十個小伙子立刻沖了上去忙碌起來,在大家忙的當口,大老劉嘻嘻哈哈地對目瞪口呆的小九說了聲:“我走了,瞧好兒吧!”順勢鉆進汽車揚長而去。整個過程就這么輕描淡寫,像極了傳說中陳毅邊指揮打仗邊下圍棋的灑脫。煙囪順利豎起來了,大老劉的名氣和形象也和這煙囪一樣在業(yè)內(nèi)樹起來了。事后,起重組的伙計們每人分了兩千元。有大老劉這樣的頭兒伙計們還能吃虧嗎?
于是,大老劉更閑不住了,除了下班后屢屢被人請去帶著伙計們干活掙外快,還有不少人慕名而來登門拜訪,請他退休后到他們那里去干。小九更是大方得很,每月開出一萬元的高薪,請他時不時到小煤窯里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有事就干,沒事就轉(zhuǎn)。
大老劉的老婆瑤琴在房管局熱力所上班,還差幾年就退休了。今年,政府成立了危舊房改造辦公室,臨時把她抽出到危改辦負責協(xié)調(diào)危改區(qū)域配套供熱這塊工作。危舊房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供熱配套的協(xié)調(diào)也僅是危改中的一小部分,所以,瑤琴工作很輕閑。閑來無事就喜歡叫上幾個女伴悄悄跑到市場上去挑選布頭,回來后,不是給這家做個被罩,就是給那家做個床單什么的。
大老劉總是在外忙活,女兒已經(jīng)出嫁,所以家里也沒什么事兒,選布頭、買布頭就成了她的最大樂趣。賣布頭的甭提多喜歡她了,因為總往市場跑,只要她一進市場,看布頭的女人們就沸騰起來了,老遠就叫著大姐,爭相把她往自己的布頭堆前拉。她很有耐性,蹲在中意的攤前,一蹲就是半天,許多時候是脫了鞋,光腳徜徉在五顏六色、凌亂不堪的布頭海洋里,不厭其煩地翻揀著,一塊,又一塊……只要她和女伴們一到市場,布頭銷量就會大幅度攀升,像極了金融危機前一路飄紅的中國股市。
每當她向同事或左鄰右舍炫耀收入囊中的布頭如何好看實惠,做什么用最好的時候,一般離這些布頭成為那些人的戰(zhàn)利品的時候就不遠了。也有些女人背后私下議論:大老劉那么有錢,她還買布頭穿?說時一臉的不屑。即便如此,瑤琴依舊樂此不疲,總覺得布頭實在、舒適、便宜,比去百貨大樓買成衣要省不少錢。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自己做的穿在身上,鋪在床上更顯踏實、溫暖。只是天天弄得滿屋子插不進腳來,她也看出大老劉有些不大樂意,因此,每天晚上多了給大老劉做做足療、耳療的節(jié)目。
其實,大老劉在市場上的風光也不次于瑤琴,瑤琴的風光是在布頭攤,大老劉的風光是在海鮮攤前。大老劉喜歡吃點兒、喝點兒,尤其喜歡吃海鮮,這一愛好還成就了一個他住的這棟居民樓里的段子,專供娘兒們和爺兒們吵架時派上用場。兩口子吵架,娘兒們揶揄自己的爺兒們沒本事時常說的話是:“你也和大老劉似的提溜著黑塑料袋回家呀!”原來大老劉沒事想吃海鮮了,就常去市場買些活魚、螃蟹之類的海貨回家。市場上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活魚、螃蟹、皮皮蝦之類的鮮活水產(chǎn)品一般都用黑塑料袋盛裝,只有干蝦皮和其他大路貨才用白塑料袋。也有人說是攤販們黑心,用黑塑料袋方便掉包,偷梁換柱或是多夾帶些水,壓壓秤;還有的說攤販們聰明,揣摩到了顧客怕露富的心理,所以用黑色掩護藏著掖著。
不管啥原因,總之,值錢的鮮活海產(chǎn)才能用黑塑料袋盛裝。每當大老劉一進市場,“大哥,大哥”的叫聲就會此起彼伏,大老劉潛意識里洋蹦的成分就會增加,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有時一興奮,也會和年輕的女攤主打情罵俏,或逗弄女攤主的小孩讓人管他叫“爸爸”。女攤主倒也豁達,一邊笑罵著,一邊把又鮮又肥的海蟹往黑塑料袋里盛。正如老婆買布頭從來不用他一樣,大老劉買海貨也從來不用老婆,二人各有各的勢力范圍,各自獨立保持著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
大老劉的姑爺叫趙明海,是供熱公司的技術(shù)副經(jīng)理,在他們那群學水暖的學生中間,也是個優(yōu)秀分子。原來供熱歸口熱電廠,熱電廠靠賣電掙錢,也不太重視供熱,于是供熱的基礎管理和基礎設施也就一塌糊涂。電廠一改制,組建了熱電公司,又把供熱這塊單獨分出來成立了供熱公司,實行自負盈虧,每年上交利潤,這樣供熱公司就相當于從頭干起。過去管理粗糙,沒有圖紙,缺乏資料,僅剩的一些資料也被某些有心人順走了;熟悉管網(wǎng)布局和情況的老工人大部分隨著改制退休的退休,退養(yǎng)的退養(yǎng)了,供熱公司這群年輕人只能抖摟手干著急,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兩年,趕上供暖期,處處狼煙,遍地烽火。老百姓更不給留情面,一摸暖氣管是涼的,抓起電話就打市長熱線,追得姑爺、閨女活像防汛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堵完上口堵下口,比李毅中、趙鐵錘他們都忙,成天腳后跟朝天——翻蹄亮掌,還整日介挨罵。姑爺有心,也很能吃苦。那年,只要天兒下雪,姑爺準拿個本子在居民區(qū)晃悠,沿著因為暖氣管路溫度高積雪融化露出實地的地方,邊走邊畫管路走向圖。一個供暖期下來,他把歸他們公司管理的一次網(wǎng)、二次網(wǎng)的線路摸得門兒清。至于分支網(wǎng)、三次網(wǎng),那就是其他單位的事了,憑著這股子泥腿勁兒,姑爺脫穎而出,收入高了,買了房、有了車,每年夏天都要拉著大老劉去北戴河洗海澡、吃海鮮。
閨女娟子雖然已經(jīng)有了六歲的兒子,但還像個姑娘亭亭玉立,一口白牙,五官端正神似宋慶齡,挑不出什么毛病,伙伴們有時也戲稱她為“國母”。娟子愛讀書,不愛說話,當了七、八年媳婦了,還是愛看什么品味生活呀之類的生活勵志類讀物,但一雙大大的眼睛永遠沉靜若水,能讓暴躁的人立馬安靜下來。
娟子很孝順,每周回家都要幫瑤琴洗洗涮涮,給大老劉帶些東西,知道大老劉喜歡喝酒,專門托人從柏各莊部隊農(nóng)場弄來純糧食釀的白梁醇,還不忘在送酒的同時送上瓶寫滿了大老劉看不懂的洋字碼的護肝藥。趕上陶瓷博覽會,轉(zhuǎn)了一圈,沒給自己的大平米住宅添置什么,卻精挑細選了一套宜興紫砂茶具送給大老劉。這紫砂壺造型很別致,像一捆干柴,粗得不能再粗,拙得不能再拙,但做工極細,蓋與壺身嚴絲合縫,據(jù)說是出自一位大家之手,仿造一件名品而做。
大老劉喜歡自己的閨女,再怎么沒正行兒也深知女兒的用意。原來一頓得喝半斤酒,現(xiàn)在減為二兩左右,隨著喝茶的日子漸長,那把柴形紫砂壺也在他雙手的摩挲下顏色逐漸變深了。說來有些可笑,大老劉有些憷女兒,憷她的安靜,憷她的細膩,憷她的不動聲色,憷她的只做不說?,幥賳栠^大老劉知道你為啥怕閨女不?大老劉琢磨了半天,憋出幾個字兒:沒挑兒。瑤琴告訴他這叫小棉襖的力量,呵呵。
其實,娟子單位里許多人也憷她。娟子是社區(qū)供暖隊的書記,所在單位負責趙明海他們供熱公司下游業(yè)務,也就是小區(qū)內(nèi)直至居民室內(nèi)管網(wǎng)這一段的維修工作,算是所謂產(chǎn)權(quán)單位的供暖維修隊。嚴格地講,房改以后絕大部分居民把房屋和土地買了,產(chǎn)權(quán)應該歸業(yè)主。企業(yè)也一直想搞市場化,把吃喝拉撒睡這套移交到社會,但是一直是只聽雷響,不見雨點。成立社區(qū)后,將這塊業(yè)務又劃給了社區(qū)。搞供暖維修的長期和居民打交道,時間長了,難免有人疲了,油了,個別人甚至一肚子壞水。當然,居民當中也有個別人不是好棗兒。一次,有群眾給娟子打電話,說你們維修隊的人正在和群眾打架呢。娟子急忙趕到現(xiàn)場,一看,當時就有點兒哭笑不得。一個長著一對金魚眼的中年婦女正沖著維修點兒的嘎子大叫,著急時分國罵、京罵、唐罵一起往外冒。
嘎子見怪不怪,很沉得住氣,也不著急。只要金魚眼一罵街,嘎子就舉一舉左手上的紙板牌子,金魚眼再一罵,嘎子就舉一舉右手上的紙板牌子。左手牌子上有三個字和首都接軌,是地道的京罵“x你媽”,右手牌子上是本地名罵“你媽x”,比較之下一點兒也不高攀國罵,再后來,干脆左右手不閑著地做上下機械運動。此舉氣得金魚眼兩只眼睛恨不能奪眶而出,帶著兩道血紅砸向嘎子,娟子急忙擋在那對血紅和牌子中間,嘎子才驚覺之下收回紙牌,扔在小單排座維修車的后斗里悻悻走了。
大老劉一家人除了他自己,老婆、閨女和姑爺?shù)墓ぷ鞫几┡嘘P(guān)。閨女、姑爺戀愛結(jié)婚是瑤琴一手撮合的,協(xié)調(diào)供熱地把女兒、女婿協(xié)調(diào)在了一起,也把溫馨留在了家里。
次貸危機、金融危機讓大老劉和瑤琴的生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早前,王輦莊那邊的小煤窯一次死了九個人,加上地方的小煤窯沒有火工品,于是盛極一時的小煤窯全部停了產(chǎn)。小九倒是轉(zhuǎn)換得快,又鼓搗來一個房產(chǎn)開發(fā)的執(zhí)照,鉆政策空子,搞起起了危舊房改造,賺安置房外可以自行出售的65%住房的錢。
英雄沒了用武之地,大老劉閑了幾個月了。進入十月份,因為房產(chǎn)市場形勢嚴峻,開發(fā)商們大都按兵不動、等待觀望,危改辦也愈發(fā)清閑,因此瑤琴有了更多的時間逛市場買布頭。娟子和明海他們倒是賊忙,每年供暖期前總要忙上一段,有時幾個星期看不見人,這已經(jīng)成了規(guī)律。過去居民區(qū)的暖是由熱電廠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