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星月詩話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老饕東坡(散文)

編輯推薦 【星月】老饕東坡(散文)


作者:聽雨齋 白丁,4.1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206發(fā)表時間:2020-08-16 15:15:44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宗主,也是笑傲食林的食文化大師。詩人祖籍四川眉山,青少年時代主要是在家鄉(xiāng)度過的。四川物產(chǎn)豐富,川人有“尚滋味”的傳統(tǒng)。詩人的母親能夠讀懂《漢書》,尤擅烹飪。蘇軾曾作《老饕賦》,稱自己是貪吃的“老饕”。在他之后,不少追逐美食的文人雅士便多以“老饕”自喻。如明清之際的食文化翹楚張岱、袁枚,都公開宣稱自己有風味之好。
   胸襟、才情和宦游經(jīng)歷,是蘇軾成為食文化大師的重要主觀條件。黃州是他一生的重大轉(zhuǎn)折。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臺詩案”貶黃州團練副使?!白孕ζ缴鸀榭诿Γ蟻硎聵I(yè)轉(zhuǎn)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濒~美筍香,是黃州給予詩人最強烈的印象?!盀榭诿Α惫倘皇钦Z帶雙關(guān),但政治上的挫折顯然絲毫未能影響詩人追求美食的熱情。哲宗紹圣元年(1094),詩人又一次遭到迫害,被貶到廣東惠州,三年后更是遠謫“天涯海角”之地的海南儋州。但是,盡管命運一次又一次向他亮起黃牌,卻始終保持隨緣安適、樂觀曠達的心態(tài)。美食在其中或許起到了開解和慰藉的作用。
   蘇軾特別喜食河豚,他的為此“直那一死”的逸事,是詩壇食林千年傳誦的佳話。中國人食用河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渡胶=?jīng)》卷三《北山經(jīng)》中,就有“赤鮭”的記載,赤鮭即河豚。漢代名醫(yī)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收錄了當時人們食用河豚的內(nèi)容。但似乎只有到了宋代,河豚才真正受到士人的追捧,尤其是在宋代吳地,食河豚魚成為一種時尚。
   在柳花飄墜、蔞蒿泛青的仲春,河豚魚逆江而上產(chǎn)卵,此時的河豚最為肥美,價格亦不菲。宋代名士梅堯臣在《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詩中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于此時,貴不數(shù)魚蝦”。張耒《明道雜志》記載:“河豚魚,水旅之奇味也……在仲春間,吳人此時會客,無此魚則非盛?!焙与圄~因腹腴甘美,甚至被人們冠以“西施乳”的別名。胡仔、洪駒父在他們的詩文中多有記錄:“吳人珍之,目其腹腴為西施乳”,“蔞蒿短短荻芽肥,正是河豚欲上時,甘美遠勝西子乳,吳王當日未曾知?!?br />   但是,河豚是一種含毒素的魚類。倘若廚師處置不當,對含毒素的物質(zhì)清除不凈,食客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據(jù)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在《明道雜志》中記載:“子瞻在資善堂,嘗與人談河豚之美者,云:‘也直那一死。’其美可知?!闭f的是元佑初,有一次擔任經(jīng)筵的官員在資善堂聚餐,大家對東坡特別喜歡河豚覺得好奇。其中,呂元明就問東坡河豚的味道怎么樣?東坡回答說:“直那一死”。即吃了味美的河豚,哪怕是毒死了,也是值得的。這個典故在宋人的著作中多有記載,且有不同的版本流傳?!爸蹦且凰馈保@固然是蘇軾戲謔的一面,是對河豚魚作為奇味美味的機趣的表達,同時也可以看成是對來自于食用河豚的心理過程的美感的一種表述。也許正是河豚的味、毒兼?zhèn)?,大大增加了飲食過程的刺激性和新奇性。“直那一死”的興奮和快樂,不僅來自于味蕾的感覺,更來自于美感形成的心理歷程和心理機制,來自于一種心靈的探險。當然,這種心靈的探險,或者說有驚無險,其實是以嚴格、嚴謹?shù)呐胫萍妓囎鳛橹蔚摹?br />   在廣州惠州,蘇軾第一次吃到荔枝,歡欣不已,寫下了《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詩:“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貶謫之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真如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所說的,“‘飲食之人’無論到了什么地方總是不能忘情口腹之欲。”此后,荔枝滋味之美在他的味覺記憶中一直占據(jù)重要的地位,“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荔枝與河豚一樣,都為詩人所念念不忘。生長南方的荔枝在北方則物以稀為貴。漢唐貢荔之禍,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的驕奢淫逸,詩人在自己的詩中多有反映。《荔枝嘆》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尤其引人注目。詩中前十二句可視作上篇,是對漢唐貢荔之禍的歷史敘事,從“君不見”開始轉(zhuǎn)入現(xiàn)實政治批判,從諷古變成刺今。詩人在對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的食風,以及當時的權(quán)臣“爭新買寵”的卑劣行為進行揭露和批判的同時,對底層民眾的食生活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他大聲祈愿:“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diào)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北磉_了詩人關(guān)注國事民瘼的憂患情懷和民生關(guān)懷。詩人以貶謫之身,正直敢言。千年以后,仍然讓我們不能不為之動容。
   飲食的快樂,不僅關(guān)乎吃什么,尤其關(guān)乎怎么吃?!皬膩砑衍萍讶恕保@是蘇軾對茶的態(tài)度,也是他對待一切食物的態(tài)度。他對待食物,無分貴賤,豐儉由人。詩人常常從尋常菜把、家常風味中體驗和創(chuàng)造審美快樂。他對“牛糞火中燒芋子”的烤山芋的新香是那樣興味盎然。極其普通的園蔬如蔓菁、蘆菔、苦薺,在他看來也是“信凈美而甘分”,“與五鼎其齊珍”(《菜羹賦》)清醇甘美,是天下至味。在他的食生活中和璀璨的筆下,頻繁出現(xiàn)并擔當主角的是被袁枚稱之為“廣大教主”的豬肉,以及尋常水產(chǎn)、環(huán)餅、冷淘、菜羹、豆粥等。由于包括蘇軾在內(nèi)的不少文人士大夫崇尚簡樸、清淡的飲食觀念,促成有宋一代食風的轉(zhuǎn)變。
   蘇軾不僅精于烹飪之道,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烹飪實踐中,隨時隨地搜集和記錄食譜。他所記錄的肴饌制作方法大約有近30種之多,涉及肉、魚、蔬菜、豆腐、粥、面點各類。以詩人名字命名的名肴亦不勝枚舉,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玉糝羹”,等等。蘇軾貶謫黃州時,當?shù)刎i肉價賤,“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作《豬肉頌》,介紹烹飪方法,人們競相仿制。詩人“好自煮魚”,作《煮魚法》一文詳介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于常法,以松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shù)莖,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蘿卜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diào)勻,乃下。臨熟,入桔片,乃食。”這種烹魚方法,類似今天的“水煮魚”。詩人作為“才大如海”的文化大家,其食譜記錄,食味與詩味交融。他的飲食美文名篇《菜羹賦》,將原料淪洗、菜羹烹飪、火功掌握等娓娓道來,意趣橫生,讓人神往。
   蘇軾一生差不多一直處在險惡的政治旋渦之中,但卻能光風霽月,屢貶不屈,保持天真淳樸,且終生不渝。他以飲食為主題的詩文,不僅拓寬了中國古代詩學表現(xiàn)的疆域,也是這位食文化大師為后世留下的一份珍貴的食文化遺產(chǎn)。
  

共 2508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蘇東坡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閱歷和樂觀淳樸的性格贏得了世人的敬佩。而東坡的多才多藝,始終不向命運低頭,又增添了無限的人格魅力。這篇散文圍繞其食文化方面的追求與貢獻寫其一生的經(jīng)歷,也算是別出心裁。這篇文字先是通過其“老饕”的自稱寫其在食文化方面的癡好。又根據(jù)其不幸的遭遇現(xiàn)其對食文化不懈的追求寫其飲食的快樂,寫其烹飪之道,更是借此寫其樂觀豁達的性格。推薦欣賞?!揪庉嫞嚎鞓酚肋h】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快樂永遠        2020-08-16 16:33:41
  感覺好久不來了呢。謝謝老師支持。
2 樓        文友:聽雨齋        2020-08-16 17:51:47
  謝謝快樂社長。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