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民國百年祭之人物篇(隨筆)
前言:林蛙之文,皆是井中窺天之論,或有謬誤,諸賢可一笑置之。
(一)王國維
王國維先生所著《人間詞話》第26則,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白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二境語出自柳永《蝶戀花》:“獨倚危樓風(fēng)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绷颖臼腔ㄩg人,所作艷詞亦是為女了所作,王國維先生卻從中得人生大意境,著實出人意料。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國維攜3種生平著述,隨兒女親家羅振玉逃居日本京都,從此以前清遺民的身份處世。居京都田中村,僑居日本達五年之久。
王國維本身即是大學(xué)問者,其所述人生三境,恰為其人生寫照。《人間詞話》于1908、1909二年成書,冥冥中似有天定,當逢其時,舉世巨變。儒家思想指導(dǎo)下的皇朝,伴隨清庭走進歷史的塵埃。民主共和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王先生卻不愿與時俱進,懷揣著被世人遺棄的社會理想,遠走避難。
1923年,王國維由蒙古貴族、大學(xué)士升允舉薦,與羅振玉、楊宗羲、袁勵準等應(yīng)召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食五品祿。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伐逼近北京之時,王國維留下“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的遺書,在頤和園昆明湖沉湖而死。
王國維后半生何止不悔人憔悴,甚至以身殉其所忠,有人說王國維忠于清室。辛亥革命前后,舉國沸騰之時,王國維卻無片言涉及政治。對孫中山、袁世凱等巨人,亦無文章評說,只是埋頭治學(xué)。愚見王國維有救國之心,只是心無定論,乏善策可陳,故對外界變化持觀望太度。此后十余年軍閥混戰(zhàn),國事日糜,民不聊生,王國維想必對所謂民主、共和之類學(xué)說,大失所望。作為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出自海寧書香世家,理想的社會環(huán)境,想必不離儒家范囿,所以應(yīng)溥儀召。
即稱大師,必有其執(zhí)見所在。少年時望盡天涯路,尚思山長水闊知何處。棄科舉而就新學(xué),以圖不負此生,將以有為也。轉(zhuǎn)至暮年,除學(xué)問日增,其余皆不符合理想。尋他千百度,回首燈花闌珊處何在?斯人憔悴,身心日損,內(nèi)心滿是痛苦。正統(tǒng)的讀書人不怕死,一死以報國恩,以死警醒世人。雖身死而流芳百世,勝于茍全妻子性命于亂世,這是他們的終極理想之一。王國維最終走上了,無數(shù)讀書人得以激烈長存的道路。
我更贊成王國維是忠于一個文化之說,執(zhí)見至深入骨髓。在自己青年時設(shè)想的人生三境,身體力行,以證其說。百年回首,王國維其人生,可敬、可悲,甚至可笑,君子可欺以其方,自欺若此,真是作繭自縛。
(二)徐樹錚
1901年的冬天,濟南城萬木凋枯,寒鴉哭號。在山東巡撫衙門外不遠的一個小巷頭,武備學(xué)堂總辦段祺瑞。遇到雖然衣單體寒,卻不失軒昂氣宇的徐樹錚。一段老套的湯武喜相逢的故事上演了,二人經(jīng)過深談,段大喜過望,從此二人的命運糾纏在一起。
1905年,徐樹錚被保送至日本陸軍士官學(xué)校步兵科就學(xué)。1910年學(xué)成回國后,在段祺瑞的部隊,任清朝第六鎮(zhèn)軍事參議,1911年任第一軍總參謀。此時的徐樹錚,在當時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還是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人物,他的恩主段祺瑞,還在唯袁世凱馬首是瞻。
辛亥革命所帶來的大時代變革,造就了許多英雄人物。段祺瑞更是成了民國最初十五年,北京北洋政府的主角。徐樹錚作為段身后的影子,慫恿段發(fā)動武力統(tǒng)一的禍首。也在他翻云覆雨之間,進入到全體國民的視線。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推翻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北洋42名將領(lǐng)聯(lián)名電請清廷,請立共和的電文,即為徐樹錚所寫。徐有儒將之風(fēng),其文及詩詞,頗有功候,不乏斐然之作??的虾槠渥珜懙耐炻?lián)亦作此品評:“其雄略足以橫一世,其霸氣足以隘九州;其才兼乎文武,其識通於新舊。”
1911年還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在沙俄的極力慫恿之下,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古宣布“獨立”,建立“大蒙古國”。驅(qū)逐了清朝政府駐庫倫辦事大臣,此后又派使赴俄,請俄國派兵保護。此事件發(fā)展成就了,徐樹錚在歷史上的盛名。1919年,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同年10月,徐樹錚率領(lǐng)步兵二旅,騎兵一團,揮師出塞,使外蒙短暫回到祖國懷抱。
徐樹錚確實不負康有為之贊,出將入相遠勝同期袞袞諸公。其傳世之作《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皆有可取之處。以少量兵力閃電奇襲庫侖,并巧施疑兵在短時間內(nèi)穩(wěn)定住外蒙局勢,可謂用兵奇才??墒巧咸觳⒉痪祛櫵?,皖系在多次戰(zhàn)爭中失敗,徐樹錚沒有在國內(nèi)建立傲人的武勛。1925年在廊坊的火車站上,徐樹錚被馮玉祥派人殺害了,時年45歲。不幸中的巧合,徐與孫中山先生在同一年,離開這個世界。
英雄輩出的年代里,光環(huán)只能屬于一個人。同樣是秀才帶兵,吳佩孚有如神助般,席卷中國北方。1924年9月8日,吳佩孚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志周刊封面的中國人。是時,吳佩孚掌握直系最多的兵力,擁兵數(shù)十萬,虎踞洛陽。上海英文雜志《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吳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tǒng)一中國”。最關(guān)鍵的是,吳佩孚領(lǐng)導(dǎo)的直系,擊敗了徐樹錚所在的皖系。是吳佩孚讓徐樹錚,在群雄逐鹿的舞臺上被邊緣化。
辛亥革命改變中國的同時,也徹底改變徐樹錚的命運。如果袁士凱不搞帝制復(fù)辟,以段祺瑞在當時政壇中的強勢地位。徐樹錚必能在此后的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墒切鞓溴P在歷史上的最后背影,是英雄末路的凄涼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