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鳳凰文學 >> 短篇 >> 雜文隨筆 >> 【鳳凰】從《阿Q正傳》說起(雜文)

編輯推薦 【鳳凰】從《阿Q正傳》說起(雜文)


作者:葛紀發(fā) 白丁,42.6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564發(fā)表時間:2021-03-17 22:54:00

【鳳凰】從《阿Q正傳》說起(雜文)
   常說酒越陳越好,記得上世紀70年代初湖南馬王堆墓里發(fā)現的幾壇酒,經過兩千多年的蒸發(fā)已變成濃稠漿狀,卻還香醇撲鼻。有的書,也如酒,雖出書許多年,甚至歷經百十年歲月,或更久,讀來依然頗有味道和有現實啟迪意義。魯迅寫于快一個世紀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便是久讀不厭的不朽作品。
   小說主要塑造了阿Q、趙太爺、“假洋鬼子”錢大少爺幾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
   阿Q,當然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貧窮,懦弱,愚昧,被人欺負,卻以“兒子打老子”的“精神勝利法”聊以自慰,最后要被砍頭了還在地上認真劃圈。在他身上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民的卑微、屈弱、奴性的性格特點。
   而趙太爺則反之,是個有錢有勢的強權者,他是小鎮(zhèn)末莊地盤的至尊。他反對社會變革,當阿Q揚言要革命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置于死地。在清朝滅亡,民國初興的動蕩時代,他是一個維護自身既得利益的可憎的封建主義衛(wèi)道士,是地方專制者,連阿Q僅說了句自己姓趙的話那樣微不足道的事也會遭他一記耳光。
   “假洋鬼子”錢大少爺,雖描寫不多,卻也典型。他到東洋學堂混跡了半年,回到鄉(xiāng)下,剪了長辮子,穿了套西裝,柱起一根黃“文明棍”,耀武揚威地在街上晃悠,自以為是洋人了,實際是個假洋鬼子,連阿Q都對其鄙夷不屑,但結果還是挨了他的棍打。其實“假洋鬼子”之稱,最早起源于19世紀下半葉的上海,有個叫華爾的美國人組織了一支所謂的“常勝軍”,經常招搖過市,兵勇都是些頭上拖著條長辮的中國人,只是身上穿了套美式軍服,被國人貶稱為“假洋鬼子”?!凹傺蠊碜印焙髞韺映霾桓F,大多為真洋鬼子的跟班跑腿,魯迅借以錢大少爺鞭撻當時助紂為虐的帝國主義走狗。
   在阿Q、趙太爺、“假洋鬼子”等人物身上,都有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的深刻烙印。阿Q的奴性,趙太爺的專制,錢大少爺的媚外,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人的人性弱點和劣根。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今非比;然而那人性的劣根仍存在于一些國人身上,只是表現形式有異。比如,唯上是從,趨炎附勢,就是一種奴性,它抑制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使人變成唯唯諾諾、沒有斗爭精神的阿Q式小人。又如,長官意志,家長作風,一言堂,無視民眾或下屬的沉痼,在一些人身上時常表現出來,破壞了民主,滋生了腐敗。還有一些所謂明星、名人、土豪慕洋跪舔,卷走巨資,離開中國,加入外籍,實在是背宗忘祖。更有甚者,某些知識“精英”,呼應西方敵對勢力,攻擊、抹黑、唱衰中國,以圖他們的“民主”體制,有的早就為諸如美國政府的御用智庫蘭德公司的境外機構服務。那是真洋鬼子的走狗,是中國的內奸、敵人。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它創(chuàng)造了自己燦爛的文明。但由于幾千年的封建政體,和連綿不斷的內戰(zhàn),以及近代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而阻礙、沖擊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遺存不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精神污詬。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在經濟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也被打包進了西方文化的糟粕,甚至中招布熱津斯的“奶嘴”計劃;以至功利主義、官僚主義泛濫,人性的劣根被激發(fā),道德素質下降。
   魯迅先生當年創(chuàng)作《阿Q正傳》,是對國人劣根性的批判,今天仍有現實教育意義。
   當然人性優(yōu)劣是復雜的。戰(zhàn)國時思想家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后荀子認為人性本惡,西漢學者揚雄則認為人性既有善也有惡。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人性有階級屬性,不同階級的人有不同的人性。
   其實蕓蕓眾生,人性是具體的,優(yōu)劣善惡,有的是通過人一時一事反映出來,而更多則是一生所言所行體現出來的。
   早年臺灣人柏楊寫過一本《丑陋的中國人》的書,2004年大陸出版過,據作者自稱是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tài)寫的,書中羅列了中國人的自私、保守、奴性等丑陋表現予以抨擊。書立題“丑陋的中國人”,顯然自誣,不能茍同;然而有丑陋有劣根的人存在是不爭的事實。當年魯迅將國人的劣根性通過小說塑造的人物予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揭露批判,今天我們也應以這種心情和態(tài)度正視身上的劣根,并予以克服。
   中國的物質文明已有長足的進步,而精神文明尚滯于后,諸如自私自利,不遵守公共秩序,隨地吐啖,亂丟紙屑,動輒口出污言穢語等,這就需要倡導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需要重視教育。
   北宋思想家、文學家歐陽修的《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得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币馑际怯袷蛔聊ブ撇怀善魑?,人不學習就會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而變成行為惡劣的小人。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山東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時指出: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fā)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
   今天重閱魯迅的《阿Q正傳》,再看看習近平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論述,頗有現實意義,真是隔聲百年,有異曲同工之妙。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皆為誨人振奮,興我中華!
  
  

共 198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本篇雜文以陳酒喻書 ,引出魯迅先生的不朽作品《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說以傳記的形式,描寫了辛亥革命之際,農村雇農阿Q的生存境遇。阿Q地位卑微,備受欺壓,而他本人也精神蒙昧,以精神勝利法來逃避自己被奴役的現實。在社會動蕩的大局下,阿Q如無頭蒼蠅一樣混日子,最終被糊里糊涂地處決。阿Q是魯迅筆下最經典的文學形象,其性格和悲慘遭遇,是魯迅對于舊社會農民群體特征最精粹的提煉,更加反映了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文關懷。在當今的和平建設年代,《阿Q正傳》依然深入人心,因為社會依然殘留阿Q式的人物。文中引經據典深度解讀《阿Q正傳》,語言精練、別致,以古鑒今,并提出“魯迅先生當年創(chuàng)作《阿Q正傳》,是對國人劣根性的批判,今天仍有現實教育意義”的觀點。因為當今社會,那人性的劣根仍存在于一些國人身上,只是表現形式有異。因為“人性優(yōu)劣是復雜的。人性既有善也有惡。人性有階級屬性,不同階級的人有不同的人性?!蔽闹凶髡叱姓J“有丑陋有劣根的人存在”,也陳述了“劣根性”依然存在的原因,但不是如柏楊先生《丑陋的中國人》以點概面這種片面的、自誣,自貶的一無是處的說法。應該“倡導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需要重視教育?!比缤斈牯斞笇说牧痈砸酝ㄟ^小說塑造的人物予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文關懷,今天我們也應以這種心情和態(tài)度正視身上的劣根,并予以克服,加以正能量的引導。并提出習近平主席“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fā)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边@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論述的現實意義,與魯迅先生《阿Q正傳》所表達的人文關懷,有異曲同工之妙。進一步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最后文中以“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皆為誨人振奮,興我中華!”為總結。觀點令人耳目一新,讀之振奮人心。為作者點贊,推薦共賞!【編輯:淺影淡煙】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凌鳳凰        2021-03-18 14:14:42
  好文章,好編輯!贊!大道無垠,大愛無疆!
凌鳳凰
2 樓        文友:洛鈞天        2021-03-21 22:04:54
  阿Q其實一直在徘徊,并未遠去。提阿Q精神勝利法的魯迅先生是偉大的,他的遠見卓識也是為世人所稱道的!今讀葛老師之文章,甚覺意義深遠,警醒國人,剖去劣根性,并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走向未來!為葛老師點贊!
詩帥劍與酒,人物數風流!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