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親親土豆(散文)
在外打工十來年,去年終于在四川的家過個年。于我這半百的人來說,過年的樂趣就是休息。那幾天是難得的安閑時光,中午坐在院子里曬太陽,下午坐在火堆邊烤火。紅通通的火炭兒落下來,漸漸攢了一堆??粗鸲?,心中突然有點不安分了,確切說是激動和興奮。這么好的火,最適合燒土豆啊。別怪我夸張,真的記不起有多久沒吃過燒土豆了。找出放了一冬天的土豆,因為縮水,它們滿是皺紋的樣子看起來比我還蒼老,但是這樣反而更面更好吃。燒土豆火太旺也不行,摻了點灰才把土豆埋住。在等待香味飄出的時間里,我的記憶快速地倒車,尋找我上一次吃燒土豆是什么時間,半天沒想起來,卻忽然發(fā)現(xiàn),中年這一大段時間,實在太忙了,忙得沒有時間回憶,許多從前的記憶已經(jīng)悄悄丟失了。
我是個不挑食的人,喜歡吃的很多,不愛吃的很少,大魚大肉可食,清粥小菜可過,每天吃啥菜,全憑心情和感覺。如今住在小鎮(zhèn)上,離菜市場不遠,吃什么都是舉手之勞,既便如此,有一樣菜,依然是家里四季長備的,那就是土豆。不管什么季節(jié),家里總要備點土豆,心里才安穩(wěn)。我只是機械地遵守著這樣的習慣,從沒想過為什么。在大過年的一個下午,在我燒了幾個土豆,又像嘴急的孩子盼它快點熟的等待時刻,那種熟悉的心情和場景又回來。原來,我的習慣來自于曾經(jīng)的生活經(jīng)歷。
老家在東北的三江平原,雖然那里是中國的大糧倉,而早些年,我們農(nóng)民卻是最挨餓的。在我們農(nóng)村,有個季節(jié)叫青黃不接,意思是舊糧吃完,新糧還沒下來的時候。而我的印象里,最難過的有兩季,青黃不接算一季,開春也算一季,青黃不接是缺糧,開春是缺菜。
北方的春天來得晚,家家一年的積攢,過一個年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家里條件好點的,還能有點白菜吃,而一般人家,有點土豆就不錯了,除去做種的,能吃的所剩無幾??粗諠u癟下去的土豆口袋,母親舍不得炒,舍不得燉,大多時候都是做成土豆醬。鍋里加幾滴油,用毛蔥爆一下鍋,加水下土豆,再加點醬就成了。有點土豆醬,也比筷頭沾醬好點。大多土豆吃完的時候,冰雪還未化盡,地里的野菜影還沒有。這個時候是最難熬的,什么毛蔥頭啊,蒜瓣啊,沾點醬統(tǒng)統(tǒng)用來下飯。母親說,日子是用來熬的,熬著熬著就出頭了。是的,熬著熬著大地就復蘇了,野蒜偽裝的焦尾巴逃不過我們的眼睛,婆婆丁也等不到它開花播種我們就下手了,沒菜吃啊。
大地種完,我們才來種土豆。那時我們剛把土豆種一瓣一瓣地埋在地里。因為不愿意干活,心里埋怨母親為啥要種那么多,留點做菜不行嗎?然后又不明白,種了這么多,為啥每年還是不夠吃。沒菜下飯,吃飯就變得毫無胃口,于是就盼土豆快點長苗,苗苗快點長高,盼著盼著,翠綠的土豆苗就開出了嫩紫色的花朵。
到夏天糧食所剩不多了。但是希望都在地里,黃瓜,茄子,豆角,杮子,它們被母親侍弄得綠油油的,精神抖擻地站在房前屋后的菜園子里。土豆開花,根底下就有了驚喜,用不了多久,母親便像挖元寶似的,把垅邦的土輕輕刨開,一棵土豆秧雖然能結(jié)五六個,但是還沒長成。母親舍不得,撿大的摘一兩個,然后又把土埋上。這樣弄個四五個土豆,我們又可以吃頓土豆醬了。雖然沒有長好的土豆面,卻有獨特的新鮮味。
青菜陸續(xù)下來,糧食也吃差不多了。為了省糧食,從青菜下來,母親就鼓勵我們多吃菜。和土豆搭配的菜豐富起來,土豆燉茄子,土豆燉倭瓜,土豆燉豆角……我最愛吃燉豆角時鍋邊貼的土豆。那個要選個兒大的土豆,削皮后一切兩半,然后挨著豆角貼一圈,豆角燉好,土豆也熟了,土豆表面閃著油泡泡,其實菜里沒有多點油,是母親加了小蘇達的緣故,看上去喜人。真正好吃的是貼著鍋的那面,焦香酥軟,既有菜的香氣,又有土豆的面軟。那時我們不會贊美的語言,更不知道夸獎母親,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肚子吃得圓滾滾。
我們?nèi)叶紣鄢缘氖庆猛炼?。印象中土豆能烀著吃,該是成熟的差不多了,那個季節(jié)該掛鋤了。農(nóng)人是沒有閑時候的,趁掛鋤這段閑暇,男人要扒炕、抹墻,女人要拆洗棉衣、做鞋。終歸不像侍候莊稼那么急,起五更睡半夜,不是急著下地,就是想早點撤桌子好歇著。這時吃飯就是休閑的好時光,一家人圍坐在小炕桌周圍,桌中間是一大盆土豆,旁邊是一盆青菜,有蔥葉子、青辣椒、香菜,一碗大醬,如果母親心情好,會答應父親的要求,蒸一碗雞蛋醬給我們。弟弟吃東西總是毛草草的,剝了皮沾點醬就大口小口地往嘴填。我不緊不慢,每樣青菜都要吃一點,吃一根蔥葉,還得吃一綹香菜,辣椒也得來一截。父親喜歡把土豆拌了吃,就是蔥、辣椒、香菜揪碎了,和懟碎的土豆和一起,再拌上大醬。如果母親蒸了小米干飯,父親會連飯也和里。母親說父親是家里的主勞力,所以干飯要緊著父親吃。而母親胃不大好,總要吃點土豆再吃點飯,飯很稀,沒幾顆米粒。最奸滑的就是我小妹兒了,她半天剝不完一個土豆,吃飯東張西望,一會喝一口母親的米湯,一會兒夾點父親碗里的土豆。她小時吃飯用門牙嚼,我們笑她像老太太。她本來吃得慢,又邊吃邊玩,我們都吃完了就一邊看她一邊笑她。脾氣火暴的母親和不怒自威的父親,到小妹兒那都變得毫無脾氣了,他們總是笑瞇地看著她。
青黃不接熬過了就是收獲的金秋。在莊稼收割之前,土豆已被收回家里。三春不抵一秋忙,越忙越?jīng)]時間好好做菜,怎么快就怎么做。白菜土豆塊,白菜土豆片,沒滋沒味的。冬天時,土豆的伙伴換成了酸菜。秋冬兩季大半年的時間里,基本上都是這種吃法,所以在我離開家鄉(xiāng)后,直到現(xiàn)在,我都不喜歡這種吃法。
冬天不缺糧,反過來菜要節(jié)儉著吃了。白菜酸菜吃得不耐煩,烀土豆母親也舍不得了。但小孩子總有小孩子的辦法,專門在兩頓飯中間喊餓,母親舍不得手里的活兒,去燒柴做點飯更麻煩,于是就在火盆里埋幾個土豆。剛埋進去我們還能耐住性子,假裝不在意地在一邊玩耍。過一會弟弟就要去撥,母親總會及時地打他的手,說你越動它熟的越慢。于是我們又熬著,心里總是覺得熟了,我們都聽到土豆放屁了,香味都鉆進鼻孔了,甚至心里怪起了母親還不給我們吃。母親卻不慌不忙,她把每個土豆翻個個兒又埋上了。好在,這之后要不了一會兒,土豆真的熟了。在炕沿上把灰敲掉,再把鼓起的表皮剝掉,金黃的脆殼露出來,要用指尖一小塊一小塊地掰著吃,這過程越長越享受。有些地方燒糊了,皮肉已無法分離,那也是不能扔的,依舊嚼得津津有味。再節(jié)約,一個土豆還是很快就瓜分沒了。雖然吃得舔嘴巴舌,卻也心滿意足了。小孩子的心思是逃不過大人的,這樣的技倆不能常用,母親可不是慣孩子的人。
那時的冬天真是棱角分明的冷,土豆放在屋里的墻根都凍了。母親心疼得跺腳。我們也心疼,心想還不如讓我們燒了吃呢,但是看見母親難過的表情,我什么也沒說。
凍土豆一到熱乎的地方就化了,土豆變軟變黑,水從麻袋縫里流出來。鄰居說,剁了喂豬吧。母親依然舍不得。后來母親把那些土豆洗凈剝皮,然后拿到有石磨的人家磨成了粉,最后摻點苞米面給我們做成了蘿卜餡的包子。雖然看起來黑油油的,聞著也還有凍腥氣,但對于長年吃苞米碴子大餅子的我們來說,這玩意是新奇的,蘿卜餡也是清香的,那清香讓我們忽視了包子皮的異味,沒多久,半袋凍土豆就這樣被我們吃完了。但是母親并沒有罷休,她決心挖個窯,把剩下的土豆收起來。說干就干,母親用菜刀在睡房的地中間畫個印就開始挖了。那年恰逢父親在山上干活,挖出來的土只有母親自己往外擔。那時妹妹還小,我和弟弟只能幫忙裝一下土。我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終于挖好了一個長方形、一米多深的坑窯。母親又借來鋸子,把平時收集的舊板鋸得整整齊齊的蓋在上面。那之后,我們就再沒吃過凍土豆,而且,春天的土豆,也能吃得更久點。
后來的許多年,我學會了土豆的更多吃法:熗土豆絲,香辣土豆條,炸土豆片,到四川后還吃了土豆糍粑。雖然現(xiàn)在不缺糧吃了,土豆再也不用做主食,也不再是主菜,土豆在人們的菜籃子里是因為喜歡它的某種吃法。但是我依然愛吃烀土豆,燒土豆,這種古老的、原始的味道像親情一樣割舍不了。去年疫情時,因為不想常出去買菜,土豆又發(fā)揮了易存儲、菜品多的優(yōu)勢,我吃遍了酸甜咸辣香的做法,再次感嘆,土豆真是好東西,我得繼續(xù)保持家里不能斷土豆的良好習慣。
(編者注:百度檢索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
又讀老師佳作,恭喜老師復出。敬茶。握手。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