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墓碑上的英雄 (散文)
我該用什么語言來記錄這些墓碑上的英雄們,與他們心中崇高的信仰和純潔高貴的靈魂相比,我的任何文字都顯得蒼白,我懼怕我的文字配不上他們。——題記
在修水烈士紀念園碩大的墓碑前,我仰臉看到墓碑頂上有七個雕刻的石雕頭像,正中央是一名戴著紅軍帽、英氣逼人的紅軍戰(zhàn)士,他的兩邊分別是帶著眼鏡的中年男人,留著滿面胡子的老人,勇敢抗戰(zhàn)的婦女,學生發(fā)型的少女,稚嫩幼小的孩童,他們目光如炬,神情堅定,有一種慷慨赴死的壯烈。他們的眼神望向的是同一個方向,那一定是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方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
我久久地佇立在墓碑前,始終用一種敬仰的姿態(tài)在望著他們,我似乎聽到他們在向我訴說:“為了心中崇高的信仰,為了苦難群眾的最終幸福,別說是鐵鏈、刑具、子彈,就算是拋頭顱、灑熱血又何妨?肉身雖死,但似我般的靈魂有千千萬萬,敵人殺得死我們的肉身,卻殺不死我們心中崇高堅定的信念,殺不死我們的靈魂?!?br />
每一個雕像的背后都有一個感天動地的紅色故事。
墓碑上一排雕像最右側(cè)的婦女和孩子是一對英雄母子,是一位23歲的守寡母親胡愛英和她8歲的兒子張敦訓,他們是修水上奉鎮(zhèn)人。胡愛英于1929年成為紅軍地下聯(lián)絡(luò)員,帶著兒子秘密從事革命工作。
當年紅軍在胡愛英家中開會,張敦訓負責放哨。胡愛英常以孩子作掩護,為紅軍傳送情報,白日采購生活物資,夜里為紅軍送米。她在1931年端午節(jié),趁敵人崗哨松懈時機,帶著張敦訓到上奉街打探消息時不幸被捕,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嚴守紅軍秘密,并叮囑和教導幼子張敦訓:
“訓兒,你要聽媽媽的話!白狗子問你什么都不要說,為了保住紅軍叔叔的安全,無論他們怎么對我,你都不要哭,不要說,你是我胡愛英的兒子,要死,就和媽媽一起,好嗎?”
張敦訓哭著說:“我什么也不說,打死我也不說?!?br />
年僅8歲的張敦訓至死都堅守著這個承諾。敵人以張敦訓的性命威脅胡愛英,胡愛英說:“殺了兒子也要革命,為了保兒子出賣革命,我做不到。”
敵人氣急敗壞先殺死了8歲的張敦訓,胡愛英看著兒子在自己眼前被殺死,悲痛欲絕。但她依然大義凜然,不泄露紅軍半點消息,最終被敵人殘忍殺害。
聽完這個紅色故事,我的心一陣陣顫栗,有一種揪心的痛自全身不斷蔓延,這對英雄母子的事跡深深地撼動了我的靈魂,尤其是震驚8歲的孩童竟能如此堅守紅軍秘密,這是何等的英勇?。?br />
墓碑的正中央刻著一行醒目的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是的,不朽!他們勇敢、悲壯、不畏犧牲的精神在后世的我們心中永垂不朽!值得我們永遠去追憶。
此刻,我想湊近些,再湊近些,看看墓碑上還刻著些什么名字,在這寂靜空曠的修水烈士紀念園,我希望能聽到他們有什么遺留的話語。我懷著沉重的心情緩緩靠近這座碩大而高聳的墓碑,目不轉(zhuǎn)睛地凝視著兩側(cè)的石板,上面刻有無數(shù)個英烈的名字,聽講解員說,這上面雕刻著10335名烈士的名字。
10335……我為這串數(shù)字而震驚。不!這不是一串數(shù)字,數(shù)字的背后是一個個因戰(zhàn)爭而逝去的鮮活生命,是一個個奮起抗爭的烈士亡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英雄!
我仔細觀看墓碑上的名字,上面是按修水縣各鄉(xiāng)鎮(zhèn)名稱和人物姓氏有序排列的,上杉、白嶺、大橋、馬坳、上奉、溪口……楊、樊、劉、胡、張、黃、李……
他們的名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像一顆顆耀眼的星辰閃爍著獨特而永恒的光芒。他們又是什么時候、在哪場戰(zhàn)役犧牲的?
時光要追溯到民主革命時期,曾有彭德懷、羅榮桓、盧德銘、滕代遠、蕭克等老一輩革命家先后在修水浴血奮斗,10萬多名修水籍仁人志士投身參加了秋收起義、兩打長沙、五次反“圍剿”等革命斗爭,且壯烈犧牲了。
這座高聳的墓碑上雕刻的就是其中一萬多名在冊烈士的姓名,還有近九萬烈士的名字被掩藏在革命歷史的風浪和長河中,但中國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修水縣曾有10萬多名烈士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作出過重大犧牲和重要貢獻。
革命精神永駐,英雄浩氣長存。愿10335名英烈的魂靈在修水縣這幽僻寂靜的烈士紀念園里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