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愿】行走的風景之泰山行(征文·散文)
云上是一種存在。
云下是另一種存在。
五岳獨尊,瑞氣東來。在天街,白云亭貼崖凌空,像一只棲停于云海浮波的大雁,以群峰拱岱為對境,靜靜坐禪。
一
盤古開天辟地,造就大千世界,它的頭部變成泰山。泰山地處東方,契合東方屬木、主生的中國五行說,并衍生“萬物孕育之所”的中華岱宗和“直通帝座”的仙山佛國。
以岱宗坊為起點,沿泰山東路即紅門路,自一天門經中天門(爬十八盤或乘纜車)上南天門,轉天街,拜碧霞祠,登玉皇頂,這是歷代帝王拜祭最經典的泰山御道,也是游人香客敬天祈福的首選之道。
話說,與姜子牙打賭時,繡鞋落地處即岱宗坊址,碧霞元君的勢力范圍一賭定局。
另有三條線路,可供喜獵奇且腳力好之人參選:一是桃花峪線(西線:桃花峪—桃花源—南天門)、二是天燭峰線(東北線:天燭峰—后石塢—玉皇頂)、三是天外村線(南線:天外村—中天門——后石塢索道)。
通過泰山旅游管家麗麗網(wǎng)上報名,由地導小侯結集并帶隊的泰山散團,十八人年齡參差,男女老少齊全。鶴發(fā)童顏老伯已86歲,最小皮猴兒不足6歲,卻個個都是有長途高山攀爬旅歷的驢友。故,一行人沐雨游完岱廟,坐大客循著中軸線到了中天門處。神清氣爽的他們匯入登山大軍,用腳步丈量十八盤。
俯仰之間,山巒疊翠,蒼柏綠樹,奇峰俊秀,松石多姿。巍巍泰山,半倚青山,半倚白云,無處不風景。
小侯陪我們母女乘坐纜車,半空攬勝,專職講解。
書法精湛,楷草隸篆各體齊備,顏柳歐趙一應俱全,或金,或紅,或墨,灼然可見的御碑、刻碣,宛若一個天然書法博覽館。刻文內容繁復,有歷代帝王封禪大典的紀實,也有不少圣賢感悟頌揚的即興題詞:孔子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
由岱頂玉女池輾轉遷往岱廟東御座內的李斯小篆碑(秦刻石),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千佛殿的宋代彩塑羅漢像……這些稀世珍品,無一不是中國石刻、書法藝術的完美呈現(xiàn)。
經石峪石刻《金剛經》是中國佛經摩崖刻石,北齊人刻寫于緩坡石坪上,唯剩千余字依稀可辨。
一路行來,每一處景點都有游客駐足觀摩。我也細詳察之,卻未曾尋得一塊字體清晰、內容完整的詩碑,轉求度娘尋蹤中華文化長廊。
枚乘一壑曲繞的“泰山之溜穿石”,謝靈運“崔刺云天”(《泰山吟》),杜甫“造化鐘神秀”(《望岳》),唐伯虎“舉頭紅日白云低”(《登山》),明朝祁承濮陡如天梯的“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李健吾先生有“泰山煙雨圖”(《雨中登泰山》)……這些詩文墨寶蘊含多少豐饒而厚重的思想精華。
不勝枚舉的自然美景、名人真跡和人文景觀,璀璨多元的古遺址(97處)、古建筑群(22處)等文化遺產,泰山才榮膺我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勝地。
二
泰山是帝王封禪告祭、刻石紀功的權輿名山。
“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睆埵毓?jié)《正義》如是說。
封禪是聯(lián)通人間帝王與天、地的宗教儀式。泰山極頂,筑土為圓壇,祭天作“封”,答謝“授命”之恩,彰揚文治武功;小山除地設方壇,祭地稱“禪”,護佑國泰民安。
西線登山起點的天外村,天地廣場上有一條石雕封禪長廊,稱得上完整版的封禪盛典。其中,封禪浮雕分“告祭”、“封天”、“禪地”、“朝覲”四個流程逐一刻繪,完整地還原開元盛世唐玄宗封禪致祭的壯觀場景。
自秦皇漢武伊始,除了武則天登封嵩山之外,有史有據(jù)的帝王有秦始皇、漢武帝、漢章帝、漢安帝、清乾隆等12位,無一不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前后有27次,更有20多代帝王遣官祭祀70余次。秦漢前72代君王封禪,則可能是口口相傳的逸聞。天外村天圓廣場那十二根浮雕石柱上的十二盤龍就是標志性文物。
或受逸史目染使然,我心之所向,最具儀式感的轉山、封禪和膜拜之人,不是驚天偉業(yè)的秦皇漢武,也不是11次來泰安、6次登上極頂、170余首詩篇詠頌泰山、遍題碑碣和詩刻(萬丈碑)、創(chuàng)禮祭之最的清乾隆,而是隋朝開國者隋文帝楊堅。
在西魏八柱國之一的獨孤家及關隴集團的助力下,文韜武略的隋文帝接受北周靜帝禪讓,代周自立,一統(tǒng)天下。執(zhí)政24年,采聽民情,親問疾苦,詳解吏治,尚節(jié)儉,嚴刑法,矢志以仁義治理天下,自謙薄德。虛設六宮,意篤情深,誓無異生之子,以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為政治智囊和精神支柱。帝后共掌皇權,相顧欣然,并尊“二圣”。
皇后薨逝,隋文帝悲痛欲絕,在禪定寺祈禱冥福,還跋涉幾百里路,親送靈柩泰陵安葬,追號妙善菩薩,封謚文獻皇后。還詔尊佛教,供奉佛舍利,修寺建塔,廣做佛事。
話說當年,隋文帝以東狩為由,遠赴泰安,先祭玉符山,繼之開壇于泰山,親自“服袞冕,乘金輅,備法駕”,柴燎祭天,親祀青帝,求降甘露。第四根龍柱“登泰祈雨,赦建四門塔”殊可為證。
封禪泰山,借祭祀天地神以完成“神權天授”的皇權鍍金,一般是要登臨玉皇頂。然,隋文帝是個異數(shù),好一番浩浩湯湯的接力苦旅,他卻祭祀一畢,不升山而回鑾。
唐玄宗之功,在唐摩崖碑。隸書銘文《紀泰山銘》,獨占一整片巖崖。每逢艷陽天,整個崖壁都金光奪目。
足夠高調與自我膨脹的玄宗,還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壇頌》、禮部尚書蘇颋撰《朝覲壇頌》……
古代封禪的帝王中,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玄宗知人善任,即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又因寵幸楊貴妃及其兄長,釀成安史之亂。
一到岱頂大觀峰,大家都爭涌留影。熙攘的人流,不包括我。
隋文帝是勤政勤儉的君主,也是中國尊崇女權、婦唱夫隨的良人,才是我所朝圣的對象之一。
三
情境通幽處,誰設計了神話世界?
燈光一亮,十二個童男童女就一齊敲鑼打鼓,妖怪就跑了。山南海北,誰家鬧妖氣,泰山石敢當放在誰家的墻上,那妖就跑了。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于橋道要沖或砌于房屋墻壁上,美好的傳說也可以避邪!
一道南天門,是人天之界?
《西游記》、《八仙過海》、《封神榜》、《哪吒鬧海》、《寶蓮燈》中國神話故事。
十八盤,即十八盼。據(jù)說當年皇帝上山,又陡又長的石梯,抬轎子的人休息了十八次,盼望了十八次。
十八盤,長達一干八百多級臺階。
南天門,十八盤盤道極頂,屹立于飛龍巖和翔鳳嶺間的山口。莊嚴凌日月,挺拔屹乾坤。
據(jù)載,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云門,今名開山,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后毀。西巖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盤路統(tǒng)稱為“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33級,是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
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云梯”、“如登天際”諸石刻。
慢十八,又十八,緊十八。泰山一帶,流傳著一句“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的俗語。王靈官是泰山神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奶奶)身邊的一名護士武將,十八盤通道就是他用火雷金鞭一鞭抽出來的。
退后抽身是人間,一步之遙登天庭。
仰視,猶如天上宮闕,不知今夕是何年?
向東上行,石階盡處是一座花崗巖牌坊,坊上赫然“天街”二字(武中奇題刻),三門四柱,沖天西立。據(jù)說,天街成于西漢,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卻是北宋。
北依危崖,南臨深壑,天街佳境,自然天成。
商鋪儼然,亦市亦街,由西而東地排布著天街賓館、遇街閣、泰山石特色超市、美食作坊等店鋪,游人熙攘,老濟南名吃的香氛氤出溫熱的煙火氣。
小確幸的是,上午一陣突如其來的雷雨,天街“夏”雨也如酥,空氣遙聞近更新,狹長而寬的麻石板路已然纖塵不染。
云海盛景正當時。在天街,離天最近的地方,緩步徐行,層云蕩胸,飄然如仙。母親手扶石欄,張目四顧,愜意十足,站成了一朵虔誠的云。
起伏的山巒,流動的白云,一闋煙波送遠。
飄裊的云,和時間對流,與泰山玩迷藏。天那么藍,藍得那么澄凈,像嬰兒的眼,可以不受塵埃地看到深處。
念青階之無盡,嘆云深之無痕。古代與現(xiàn)代,蜃樓和真象,是人間天上,又是天上人間,一時都在浪漫的云里。
世人多愛蓬萊仙境倚山抱海,我則傾心于泰山云海。
愿化祥云一朵,棲身石敢當,夏雨初晴,蒼穹如海,白云似浪,一幅巧奪天工的素錦鋪陳在天地之間。
天街,何止是一個地理名詞,欲說還休。
四
東岳泰山是遠古先民篳路藍縷的生存史和母性崇拜的朝圣之所。
向往神山,參拜碧霞祠,中國百姓孜孜以求的是平安吉祥。
碧霞祠,內祀碧霞元君,是一個祈福平安、香火旺盛的道教圣地。
碧霞元君,即百姓口中的泰山奶奶,掌管人間禍福,子孫綿延。碧霞祠,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這座千年古觀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明代由“昭真祠”改名“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祠為二進院落,以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南低北高,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碧輝煌,極有代表性的中國道教宮觀。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即泰山玉女,“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tǒng)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中國道教中的重要女神。
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老奶奶,奉之為神,禱之即應。靈霄宮,供奉玉皇大帝。金母殿,供奉西王母。
月老祠,供奉的是月老。一個掌管男女婚姻的天官,喜慶老頭,也是人間姻緣一線牽的“紅娘”。祠外,一枚碩大的同心鎖上,層綴著數(shù)不清的紅繩和同心小鎖。
不單母親這般虔誠的信眾,就是那些登頂?shù)陌傩?,拜泰山,拜天神,拜王母,也拜月老,再許下心愿。
沿“街”而過,登“瞻魯臺”,品“一覽眾山小”。
“孔子小天下處”的石碑前,媽媽恭恭敬敬地禮拜圣人。
山脈綿亙100多公里,形體龐大而讓人產生厚重感,又素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的威儀。
仰觀,俯察,棲留,抵臨……煙波巡回,云開光照。
見與不見,佛光在;來與不來,虔心在。
詩刻,偈頌,因果,禪意……逶迤而來的是,一種踐約心靈的超度和永恒。
五
岱廟,俗稱泰廟,一座城墻環(huán)護的中國宮殿式建筑群。岱廟坐落在南起舊泰安城南門、北抵岱頂南天門的中軸線上,是泰山御道的起點。
岱廟呈方形,總面積九萬六千平方米,廟內現(xiàn)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一百八十六間,碑碣一百八十四塊,漢畫像石四十八塊,古檜、側柏二百多株。
宋天貺殿,供奉泰山神即東岳大帝。令人稱奇的是,西、南、東三面墻壁各有一幅壁畫,呼之欲動,合稱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滾雷隆隆,從岱頂傳來;傾盆陣雨,落在青柏,拍在岱廟碑廊的碑銘之上,飛濺起一種悠遠的回響。雷、雨是自然介質,鏈接了天、地、人與遠古的隔空通話。
“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依稀可見,“斯昧死”已半殘。秦泰山刻石,秦朝丞相李斯刻寫的小篆碑刻,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珍稀文物。
雙石并立,形似鴛鴦并棲,雙束碑故有“鴛鴦碑”之稱,題額為“岱岳觀造像記”,碑首浮雕殿廡頂式,碑文環(huán)刻著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等六帝一后泰山建醮造像活動。
“張遷碑”(漢靈帝韋萌等為張遷立的表頌碑)、漢碑即“衡方碑”,其貌不揚卻并列國家一級文物。
岱廟碑廊中,隨便哪一塊都是稀世瑰寶。比起直觀壁畫、碑刻,母親更樂于追著地導小侯,饒有興致地恭聽那些與封禪相關的故事和古樹活傳奇。
漢柏院,有幾株漢武帝親植的古柏。古柏樹身光禿,裸露的枝干虬結而上,枯枝又抽出蔥蘢。
唐槐院,一棵開裂的巨槐,像一位殫精竭慮的母親展開雙臂,環(huán)護著懷中的槐枝?;敝ψ聣殉砷L,直沖藍天。唐槐抱子,母子連心。
正陽門前,岱廟坊通體浮雕,正脊豎一寶瓶,四大金剛分立兩側,額坊有精工細琢的二龍戲珠和丹鳳朝陽,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有造型奇?zhèn)サ男郦{蹲踞、群鶴鬧蓮、麒麟送寶等三十多幅祥獸瑞禽圖,內柱也多有刻聯(lián),意蘊雄渾。
岱廟是封禪的起點,也是朝圣的終點。不比峨眉神秀,不比普陀靈氣,泰山已然是一個內有乾坤的文化符號和德澤神威的皇權象征。
六
泰山巖巖,魯邦所瞻。一覽眾山小的岱頂,匍匐其下的是,不息的生命脈動和中華民族精神。
一切富含深意的簡單之物,從內容到形式,哪怕堅硬如鐵,因為經了時光的淘洗,我都深愛。
奶奶,你挑到泰山石嗎?一團喜氣的胖墩追了上來。
阿姨,看嘛!他又討巧地轉向我。圓溜溜的黑,像不像弟弟的小眼睛?
他肉嘟嘟的掌心,臥著一枚心型紋石?,摤摰木G中點綴兩粒黑。
泰山石敢當人格化,石敢當習俗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意涵一種平安祥和的心理滿足。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浸日月精華、聚山水清氣的泰山石主要由片麻巖與角閃巖混雜合成,圖紋奇絕,脈體豐富,體量齊全,文字石、山水石、屬相石、肖像石,品類眾多,不一而足,天書風采更是嘆為觀止。
拱北石傳說是擎天神棍所化,向北橫出,斜刺青天。那起身探海之姿,有人妙比是報曉的雄雞,有人認為是謙恭有禮的泰山石君子,有著通天的神力。
商周以來,先人們在房基下填埋、在墻根、橋頭、要沖等處立大石碣或石人,鎮(zhèn)宅、辟邪、厭殃、化煞,以保平安,吉祥。至明末清初,“泰山石敢當”習俗進入興盛期,流傳至今,歷經千年而不衰。
小胖墩淘得的寶貝,雖是人工石,但收獲的卻是石來運通、一石安則全家安的福祉。
崖刻秘史、封禪祭祀、詩墨吟頌、道佛儒據(jù)地講授、母性崇拜、天地人的跨界之緣與和諧之美,清孕出了一個“泰山安、四海皆安”的仙山瓊閣。
云上是一種存在。
云下是另一種存在。
從朝圣的方向來,向朝圣的方向去。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心中盈滿一種簡單又圓滿的禪意。
寫不出落雪泰山的大氣,只能囫圇了。
辛苦落雪,周末編審。編按甚是喜愛。
期待
我不會寫游記,羅列是多了些,個感少了。愁想著怎么改。
謝謝風姐姐。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有廣告詞的嫌疑了。下次我注意
泰山歸來不看岳。讀牛牛的文,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