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春游天臺寺(散文)
很早前聽朋友說過,溫泉城郊的天臺寺景色不錯,只是一直未能成行。壬寅仲春的一天,天氣晴好,春暖花開,在家閑暇的我,突然興趣盎然,想去天臺寺逛逛。一個人的旅行,想走就走,這天吃完早飯后,收拾了簡單的行囊,出門乘公交至小米畈下車后,開始向天臺寺前行。
天臺寺雖說在溫泉鎮(zhèn)境內,其路程若用步行丈量,其實說近也不近。因為初次成行,一路幾次向路人尋問路線。當我一直走到天臺寺山腳下,望著曲折向上的山道,才知道目的地在那高高的山頂上。
一個人的行走,真是孤單,行走在曲徑通幽的山道上,更覺冷靜。走著走著,一路偶爾聽到布谷鳥的啼叫,有時冷不丁的看到一只小松鼠從樹上溜下,竄過山道,瞬兒消失在眼前。
人們都說梨花勝雪,梨花何止勝雪,仲春季節(jié)最惹眼的花品,莫過于梨花。當我即將走近一個小山村,只見遠處一樹梨花映入眼簾。走近那棵梨樹時,只見一樹盛開的梨花,開得挨挨擠擠的,那白色的花骨朵兒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姑娘,從嫩綠的枝葉間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我這個孤獨的行人。
這山村真靜啊,家家都是關門閉戶的,當然也不是沒有一點生氣,這不,還是看到那籬墻邊一只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仔兒漫不經心地扒拉著地上的塵土。一只小花狗躺在門外的場邊,愜意享受著這春日的暖陽,當我靠近小狗身邊時,以為它會起來狂吠幾聲,哪知這只小花狗稍微抬起頭來,那似乎沒睡好覺的眼睛朝我骨碌了幾下,依舊躺在地上睡它的大頭覺。見此情景,我不覺好笑起來,難道這小花狗也認為我不是歹人。
走過小山村,經過一片竹林,只見路外干涸的塘邊,半躺著一頭黃牛。說實在,我即是回鄉(xiāng)下老家很多次,幾多年都沒有看到一頭牛。沒有耕牛的鄉(xiāng)下,自然沒有傳統的農耕生活氣息??吹竭@頭牛后,很自然地想靠近它,親近它,當我用手撫摸著這頭牛時,讓我聞到了牛身上那熟悉的氣息,聽到了那豪放的牛吽聲,清脆的牛鈴鐺聲。
一個人慢慢地向天臺寺山上走著,一路感受著沿途的風情,倒也感覺不那么孤獨,也不那么累。上天臺寺這條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我有意數了數,居然有十幾道拐,每走過一道拐,就會有不同的景致,真一步一景,處處新奇??旖巾敃r,只見一座佛塔疊立峰顛,塔頂直沖云霄,陣陣佛樂伴著清脆罄鈴聲向耳廓傳來。這時,我才知道到了,揮灑過一路的汗水,經歷一番登山的勞累,終于到達天臺寺。
登上天臺寺所在的山峰,卻實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站在頂峰遠眺,東可見九龍山,西可瞻羅田觀音山,北可望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可問英蘄接壤的仙人臺。所謂天臺,似有天宮中心之意,四座仙山恰巧將天臺寺所在山峰圍在中間,不知是天意為之,還是地理形在,卻實無法考究。
天臺寺規(guī)制不是很大,其殿堂有久遠的灰色燒磚房,也有幾十年前的土坯房,還有就地取材的石砌房,由此可見天臺寺建筑歷史的久遠。天臺寺最顯眼的建筑是那座佛塔,塔身有六層,塔高十數米,若站在塔頂層,不遠處的山城盡收眼底。
走進佛殿,主位供奉的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她能化三十二種身相,表達著對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扒帉で笄帒?,苦海常作渡人舟?!笨梢娪^音菩薩具有息災、增籃、敬愛、降伏之法,是人間祈求平等、吉祥、解難、長壽等精神寄托。望著迎面斂目合什、雋秀端莊的菩薩,一種向佛的虔誠之心油然而生。作為年近古稀的我,祈求健康長壽,自然是應有的期望,于是,向殿中的功德箱獻奉幾許,燃香一柱,三叩其拜,聊表了自己的向佛之意。
走出天臺寺佛殿,便來到寺廟接待室。因為當天香客很少,廟里住持熱情地接待了我。因為自己多少有點佛教知識,與住持談了些關于佛教的話題,這也算是與之結了些佛緣。離開天臺寺時,我向住持尋問回返之路,住持告訴我,從原路返回路程近些,若不想走回頭路,可從天臺寺東側返回會遠些。誰愿意走回頭路呢!我心愿從新的路線返回,住持懂了我的心意,會心地笑了起來。
下山的路自然走得輕松,從天臺寺東側下山后,回望走過的路,只見這條彎彎曲曲的下山公路,如一條白色的彩練忽而掛在山崖,忽而跨過山澗,忽而現于山村,忽而隱于林間,最后相接在七里沖水庫壩上?!罢l持彩練當空舞”,想不到一段通常的下山之道,也為天臺寺增添了又一樣的景致。
七里沖水庫與天臺寺山峰自然是山水一體,一脈同承。這座深山中的水庫,庫面平靜,碧水如鏡,望著彎彎曲曲的水庫岸線,感覺這水庫象一塊邊緣不規(guī)則的鏡子恰好鑲在七里沖峽谷之中。水庫周圍的山峰和藍天白云倒映在這面鏡子里,讓人禁不住仰首看看藍天白云和四周山色,然后低頭看看鏡子里的倒影,真是天水一色,真假難辨。剎那,一只美麗的翠鳥突然掠過水面,激起圈圈漣漪攪亂了鏡中倒影,若不是這一會兒的動靜,我還一直癡迷在這靈動的美景中。
七里沖,是一條有七八里長的山谷,山谷中有一條伴著山溪的公路,公路旁有依山而佇的村子?!耙煌铮瑹煷逅奈寮?,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边@首詩的意境,正好是七里沖景色的寫照。
出七里沖不遠的河堤上,看到一棵髙大如傘的樟樹將一座社廟籠罩在樹蔭之下。在大別山區(qū),社廟是民間俗傳的士地神祇住的地方,一座社廟由一個姓氏家族祭祀。這座社廟里立著一塊陳舊的牌位,牌位模糊的字跡里隱約只見個“鄭”字。在公路另側山村一面山墻上,描繪有鄭氏家族祖訓和關于祖訓內容的繪畫。我從未見過將祖訓描于室外,宣于世人,由此,可見這個家族對祖訓的遺傳和遵循是多么嚴謹。
時至中午,回到公交站時,打開手機微信步數一看,這趟赴天臺寺之旅,我竟然步行了兩萬余步。走了這么遠的路程,登了那么高的山峰,居然腿不叫酸,人不覺累,不覺心中暗問,難道真的是心中有佛,佛自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