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虛度清明小長假(散文)
因清明節(jié)放了一個小長假,在昨天夜里,我就答應帶孩子外出踏青,尋找春天的蹤跡。今早起床發(fā)現(xiàn),大好晴天里天氣異常寒冷,還伴有5、6級大風,答應孩子的事情又一次沒有兌現(xiàn)。大家只能按原計劃該干嗎干嗎了。
晚上孩子要寫有關清明節(jié)的日記,這是學校要求的,這可讓孩子犯了難。孩子從起床吃了早飯10點就上學(補習班)去了,12點回家,午飯后稍作休息,15點又去參加另一個學習班,17點下課后,本有時間帶她一起出去玩,呼呼的西北風刮得沒玩沒了,還將城市的上空撒下了一層厚厚的“黃煙”,行走在大街的人們都不得不帶上口罩。這就是山西神池縣城清明節(jié)的天氣。
清明意為物候的節(jié)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亦謂清澈明朗。而今天天氣倒是十分晴朗,氣溫沒有升高,風沙沒有消退?!稓v書》記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溫上升,中國南部霧氣少,北部風沙消失,空氣通透性好),因此得名?!对铝钇呤蚣狻吩唬喝鹿?jié)……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稓q時百問》中說: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生活在神池,卻不能以農業(yè)二十四節(jié)氣來談論季節(jié)變化。清明時節(jié)在我國廣大地區(qū)有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意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說心里話,神池的天氣開始出現(xiàn)了轉暖的跡象,但卻聞不到半點春天的氣息。風還是那樣不知疲倦地刮,冰還是那樣晶瑩剔透。
祭祖、掃墓對我們這些外鄉(xiāng)游子是可望而不可即,外出多少年了,也沒有回家為祖先們掃掃墓,在墳上添把土,燃柱香,掛一縷白紙……。在晚唐時期,詩人杜牧在清明時節(jié)奔波他鄉(xiāng),不能回家給祖先掃墓,心情十分郁悶,于是賦詩一首: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詩成了千古絕唱。
回顧詩人當時的心情,又不得不讓人感嘆!到了清明天,不能夠回家為祖先上墳掃墓,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xiāng)路上奔波忙碌,心里就已經(jīng)不是滋味了;而天公又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迷蒙蒙,春衫濕漉。詩人見著此情此景,簡直要斷了魂!找個灑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還好,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遙遠的杏花深處的小村莊。詩人到底喝了多少酒,醉了嗎?留給了我們后人思考。
而今天的清明節(jié),我怕刮風凍壞了身子,窩在家里一天,既沒有為仙逝的祖先祈福,也沒有電話問問家里父母身體安康,更沒有半點游子“欲斷魂”的憂郁。當然,我也沒有閑著,清明從國家正式定為全民性節(jié)日開始算,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為什么到2007年12月國務院才把清明節(jié)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呢?
清明,是個美麗而深情的節(jié)日,它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和理想,濃縮著民族的審美追求和價值追求。它是民族品格的體現(xiàn),也是民族品格培養(yǎng)的學校。
筆者以為可以從四個角度來看待。
從審美心理上講,清明的含義有社會的,自然的,思維的,但都體現(xiàn)了一種明凈、條理、公正的審美情趣。清明的本意是指天氣清朗澄凈,氣候溫和,大地萬物更新,翠綠生動。但又泛指社會公正,賞罰分明,賢人得用,官場清廉?!对娊?jīng)》上說,“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币馑际巧坛瘮?,周朝伐紂,使政治清明。清明也指社會風氣良好,如天爽氣清,一塵不染。
從感恩心理上講,我們中國人民是個知道感恩圖報的民族,主張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有銜草結環(huán),生死相報的故事;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等故事。而人生最大的恩情來自父母,父母又受祖父母生養(yǎng)之恩。因此,父母之恩,先人之恩,天高地厚。文天祥曾說,“人窮由思本,人貧則思父母。”我們的人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深情的土地上,對祖先的崇拜,對先輩的感恩,深深地滲透在民族的心靈深處和文化無意識中。清明對祖先陵塋的祭掃,表達著人們對先輩的懷念和感恩。
從追求和諧的心理上講,清明時節(jié)是一家人相聚一堂,共同祭掃祖先,一起踏清游玩,充滿著濃濃的親情。唐朝詩人韋應物詩曰:“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作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詩人因不能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jié)與兄弟們相會而悵然若失,這從反面表明中國古人清明重視親情的精神。
從追求家庭和睦、自然和諧上講,“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清明中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生產(chǎn)的民俗活動。人們在清明節(jié)春游踏足,蕩秋千,放風箏,進行各種體育活動,以強健體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民族精神。
四角度反應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清明成了人們心理的一種表達途徑,一種心理寄托的載體,它能在千百年間長盛不衰,原因就在于此。清明中所包含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更是民族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要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