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老去的時光(散文)
從農村來到城市,一轉眼已經十多年。
記得剛來的時候,從老家汽車站先是坐公共汽車,再轉城市公交車來到所謂的家。那時候坐車暈車,最怕車走走停停。公交車則是一站一停,一路下來我吐得一塌糊涂,兩眼昏黑,感覺來到城市怎么這么遙遠,這么可怕啊。
都說城市里的夜生活很豐富,第一次體驗是去了有名氣的鼓樓夜市。好家伙,夜市上用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一點都不為過。短短百米長的一條街上,在半空中掛著很多串整齊的燈光,燈泡下面,商品琳瑯滿目,有日常用品,有學習用具;有電子產品,有老舊物件;有人唱戲,有人跳舞。有人走來,有人離去;有人吃飯,有人說話;有人買,有人賣;更多的人是找一處合適的攤位品嘗自己喜歡的大餐,欣賞一處免費的戲曲。記得我的夜市第一餐是吃了一碗炒涼粉外加燒餅一個。那時,端起沾著鍋巴的涼粉,聞著飄香的豆瓣醬,這在很多年都讓我回味無窮。
夜市的一角是一處戲曲茶樓,對面是書店街。那時候的茶樓是我可望而又不可及的地方。因為高雅,因為古老,因為敬畏我一直沒有進去過,只是在遠遠的地方偶爾聽聽隔街傳出來的地方戲曲。不過后來我學習攝影了,為了給傳統(tǒng)文化留下記載,倒是去拍過幾次片子,但是已經體會不到當時的韻味了。當然,現(xiàn)在很遺憾書店街的這座茶樓已經不復存在了。提起書店街,它是這座城市的獨特風景。沒有改造前,街道兩旁沒有書屋而是有好多書攤??磿梢再I,可以租借。一毛錢或兩毛錢看兩個小時。一本熱銷的書店家為了吸引讀者,都是拆開來賣,或5元前半部分,或10元中間最熱鬧的部分。為了能看到一本完整的好書,喜歡書的朋友都是商量著買,回來后再約定的地方相互交換傳閱。最后一本完整的書落在誰的手里大家都不知道。不過現(xiàn)在的書店街設施更加完善了,書的品種更加齊全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目前好多街區(qū)都成立了“城市書房”更加方便了大家讀書,借閱。
當時,年輕人找工作非常容易。來到城市,我新聘的單位是一家民營醫(yī)院。同事們來自五湖四海,有退休的,有剛入職的,大家來的共同目的不外乎兩點,一是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二是這家單位口碑不錯,薪水也不低。在這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情我讓時刻銘記于心。
記得和我分在同一個診室的同事的是一位退休的老中醫(yī)大夫,個子不高,操著外地口音。老大夫看病有一個特點,來了病人根本不去著急開藥、診療,總是嚴格按照中醫(yī)的診療原則:望、聞、問、切。你是新來的病人,他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聊”,把病人的前前后后問個遍。你是復診的病人在外面排著長隊,他不急,病人也不急,等他慢慢地開診、切脈,診斷。他看過的病人最后去不慌不忙地該去化驗的化驗,該作檢查的檢查,該拿藥的拿藥。
每天診室里病人絡繹不絕,門外也是車水馬龍。我那時候年輕,不理解老大夫的診療方式,總嫌棄病人吵鬧,嫌棄老大夫墨跡,更不理解中醫(yī)的博大精深。
“最近總是右肩膀疼痛,一陣一陣的疼,肩部片子前后左右拍了幾十張,CT、核磁都做過,更不說吃藥了,可就是不見好?!币晃凰氖畾q左右的男性患者訴說到。
“片子都帶來沒?”老中醫(yī)問。
“沒有。因為每一次檢查過大夫都說肩部正常,關節(jié)沒有積水,沒有炎癥,肌肉沒有萎縮。”患者補充道。
“做過啥治療?”
“多了去了。除了外敷膏藥,推拿按摩,針灸理療,紅外線照射外,還輸液體,吃的止疼藥、活血化瘀藥等等。你說象我這么年輕力壯,吸收能力優(yōu)強,咋就不見好呢!”患者一臉的苦笑。
老中醫(yī)不在回答,他習慣性地拉拉自己的白大衣袖子,在患者伸過來的手臂上輕輕地把脈,一會神色凝重,一會眉頭舒展,花白的頭發(fā)綻放著絲絲自信。
“住院吧,做個全身的檢查!”老中醫(yī)說。
“有必要嗎?我這身體?”患者疑惑地問。
“有必要,而且你現(xiàn)在必須先做個胸部的CT!”大夫肯定回答。
“這是哪跟哪兒???掙錢不能這樣吧!”患者瞬間變了臉,拿起檢查單走出了診室。
我頓時心里也跟著慌慌的,感到很尷尬,也很難過,為老中醫(yī)也為患者。因為在那個動不動就發(fā)生傷醫(yī)事件的年代,我們年輕的大夫是最害怕患者“發(fā)脾氣”的。嘿嘿!外面的天空似乎也很理解我們的心情,只記得當天天氣陰沉沉的,空氣凝固了似的,患者走后,我們都各自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大夫,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嗎?我這么年輕就得肺癌!”半個小時后那個患者拿著CT片子沮喪地說。
“我相信現(xiàn)在的診療技術和醫(yī)學發(fā)展?!崩现嗅t(yī)說。
“我建議你去??漆t(yī)院住院,這樣對治療有好處。”老中醫(yī)又補充一句。
“好的。謝謝您!”患者深深地鞠了一躬,慢慢地離開診室。
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我和老中醫(yī)也都離開了這家醫(yī)院,我們再也沒見到過,也沒有再見到這位年輕的患者。據(jù)說,患者手術后治療效果很好,給我們年輕一代的人敲響了警鐘。技術要精益求精,珍惜自己也要珍惜未來。
如今,十年過去了。我們都告別了曾經驕傲的自我。我也由曾經的健康衛(wèi)士變成了文化宣傳干事。在隔著玻璃的高樓大廈里,我們對城市的發(fā)展變化有了深深地無限的肯定,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知。
每當暮色降臨,獨自行走在大街上,城市里的燈火繁忙燦爛,車輛川流不息。私家車,共享單車穿梭于馬路間。但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更加注重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輕人不再追求夜生活的豐富,過去以胡吃海喝,大肚腩為美,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注重了健康養(yǎng)生,一夜之間,城市多了許多打卡的健身房。周邊建立許多的公園、綠地,免費的健身器材隨處可以見,可用。無數(shù)這種讓人意料不到的新生事物,是我們看不到的卻能想到的人間萬象。
我發(fā)現(xiàn)自己和當年的年輕人一樣都在一天一天地陪著年輕的城市變老了許多,漸漸地成為城市里的一口空氣、一滴水、一粒塵埃。在歲月的河流里慢慢老去,在一代一代的接替中,完成著生與死的交接。
我不由自主感慨:人,真的會一點一點讓自己漸漸地走遠,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