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蜀秀蓉城 >> 短篇 >> 傳奇小說 >> 【蓉城】浴血馬石山下(中篇紀實小說)

編輯推薦 【蓉城】浴血馬石山下(中篇紀實小說)


作者:五龍河畔 進士,6910.91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8836發(fā)表時間:2022-07-02 16:09:32

浴血馬石山下(中篇紀實小說)
  
   龍頭
  
   于連江,1904年2月生于山東省海陽縣蜜蜂澗村,192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海陽縣第二個農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海陽早期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領導人之一。1928年3月后積極投入革命活動,其家成了中共地下黨的秘密聯(lián)絡點;1932年從事黨的武裝斗爭,任中共海陽地下武裝特務隊副隊長,活動在海陽、萊陽、牟平、招遠一帶;1934年9月25日犧牲于馬石山前東尚山村,時年30歲。
   英烈于連江永垂不朽!
   謹以此文向中國共產黨101華誕獻禮!
  
   (一)
  
   山東省海陽縣的蜜蜂澗村,在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建村,村人都姓于,據說也是從文登大水泊搬遷過來的,因這里兩山澗之側突出一大圓石,形似蜂巢,所以就把村子叫著蜜蜂澗。
   蜜蜂澗村坐落于朱吳鎮(zhèn)以北八九里地的大山里,村子四周都是高山大嶺,灌木叢生,林深茂密,只有村北一條彎曲的小路供村人進出,外人根本不知道這連綿起伏的大山里還藏著一個不足百戶的村落。
   1904年2月,于連江出生在蜜蜂澗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蜜蜂澗這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小山村雖然沒有地主老財的壓迫剝削,但是極端貧苦的生活以及這個吃人的社會現(xiàn)實,讓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于連江就早早成熟起來,也讓他萌生了要起來改變這個不平等的社會的想法。
   于連江耳聞目睹的社會現(xiàn)實,讓他氣憤填膺,造就了他反抗剝削和壓迫的無所畏懼的性格——
   發(fā)城東坊塢村的姜仁志,此人外號叫“狗馱子”,家里擁有800多畝地,40多家佃農,是當地的霸王。1922年秋天,他家里的雇工姜太昌12歲的兒子姜樂善在“狗馱子”家里的豆地邊上拾草被“狗馱子”看見了,“狗馱子”便以姜樂善偷豆枝為名把這個孩子痛打了一頓,并索要糧食200斤。無故遭到“狗馱子”痛打的姜樂善,由于傷勢過重回家后不到三天便死去了。這件事兒在當地無人不知,惹起老百姓無比的仇恨。
   高家村“北油坊”的老財主的大黃狗跑到貧苦農民高富家里,把高富的豬皮繩子給嚼吃了,高富發(fā)現(xiàn)后一鐵锨把大黃狗拍死了,老財主強逼著高富披麻戴孝為大黃狗出殯。
   鄰村大地主“大鎖子”豪奪巧取,盤剝長工與佃戶,自己一家擁有上千畝土地,不僅不給要飯的窮人一口吃的,還放出惡狗傷人。
   ……
   這些地主惡霸欺壓窮苦百姓的典型的案例更加激起于連江奮起改變社會不公的豪情,讓他更加痛恨這個吃人的舊社會。
   為了尋求改變這個吃人的社會的道路,二十出頭的于連江走出了蜜蜂澗這個小山村,毅然決然地闖關東去了,他要外出尋找救國救民的良方妙藥,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宋海艇,又名宋濤,一介書生,戴一副近視眼鏡,大高個,白白凈凈,說話斯斯文文的,就讀于濟南農業(yè)專科學校。
   1925年11月,受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派遣,宋海艇回到了萊陽老家,他先是以國民黨員的公開身份在萬第鎮(zhèn)水口村開展活動,后來就在瓦馬村任小學教員。那個時期的知識分子共產黨員,大都是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國民黨員,一個是比較隱蔽的共產黨員身份,開展起革命工作比較方便。在瓦馬村任教的日子里,宋海艇在附近各個村莊里積極建立農民協(xié)會,創(chuàng)辦農民夜校,一邊教農友們識字,一邊給他們傳輸革命的新思想,讓他們去思考自己受窮的真正原因。在不長的時間里,宋海艇就在這附近發(fā)展了9名共產黨員,其中就有一個叫著孫杰三的人。
   孫杰三是海陽夏澤村人,他是海陽第一名共產黨員。那時的孫杰三不光不能讓村里人知道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就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能告訴他們啊,一旦暴露了自己的身份,那是要掉腦袋的。
   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大屠殺以后,中國共產黨人真正看清了他的反革命嘴臉,八月在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以后相繼在多地發(fā)動武裝起義,并且在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紅色革命的第一塊根據地。不久,全國各地都在效仿著南昌,學習著朱德和毛澤東的經驗,在不同的地方舉行武裝起義。1928年6月,海陽東部的農民協(xié)會在宋海艇、孫杰三等共產黨員的領導下舉行了暴動,7月,海陽縣國民黨政府聯(lián)合地痞流氓、大刀會等反動組織對起義的農民協(xié)會進行了血腥地鎮(zhèn)壓和屠殺,由于條件不成熟,缺乏武裝斗爭的革命經驗,這次武裝暴動失敗了。于是,海陽的革命活動暫時處于低潮時期,地下黨員們在暗中四下奔走,發(fā)展黨員,積蓄著革命的力量。
   1928年7月底,宋海艇發(fā)展的共產黨員王禮來到了朱吳一帶活動。首先,王禮來到了蜜蜂澗村發(fā)展黨組織,后來去翁窯頭村走親戚的時候遇到了桑園村的姜成太,將其發(fā)展為共產黨員,不久姜成太又將崖南頭村的姜萬壽發(fā)展成為共產黨員。
   于連江,就是這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
   于連江,一般的個頭兒,人比較清瘦,國字臉,一雙眼睛看人時就像兩把精光四射的短劍直刺向人的靈魂。幾年前闖過關東,于連江在關外就接受過新的革命思想的熏陶,接近過一些共產黨人,王禮發(fā)展他為共產黨員正是慧眼識珠。
   于連江十幾歲時,就跟當時海陽有名的拳師孫彥昌學過拳,三五個常人不是他的對手。他的師傅孫彥昌和青山村的宮寶田拳師是師兄弟,兩人在清朝末年聯(lián)手闖進京城去救他們的師傅,不僅旗開得勝,一舉成名,贏得了榮譽,據說還弄回了慈禧太后一半翡翠西瓜哩。后來,孫彥昌老拳師去高家教授拳術,收了不少的徒弟,于連江也因此與高家這邊的一些師兄弟們都十分的熟悉,尤其與“二先生”的四弟高逵福、高卓臣、高地的關系更為密切,也就順理成章地認識了“二先生”和“大醫(yī)生”等高家地面上很有威望的人,為他以后從事革命活動打下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于連江在關東返回海陽老家時,走的是水路,也就是說他在旅順碼頭上坐船回到了煙臺,然后一路奔波回到了老家。當他走到郭城時,夕陽早已藏到了西山后邊去了,天色已晚,此時的他正是饑腸轆轆。于連江抬頭望去,“郭城摔面館”映入眼簾,他大喊一聲:“到家了??!”隨即走了進去。
   進到摔面館里,于連江雙手抱拳對摔面館掌柜的說道:“掌柜的,可是咱們老于家的爺們嗎?”
   “正是,俺叫于永,不知您咋稱呼?”掌柜的同樣抱拳說道。
   “俺叫于連江,是南邊蜜蜂澗的?!庇谶B江答道。
   “您在幾世?”于永又問。
   “十七世。”于連江說。
   “那是兄弟了!”于永不無興奮地說,“俺也在十七世啊,呵呵,兄弟趕快坐下,俺這就給你摔面下面去!”
   這時站在旁邊一直沒說話的一位白面漢子笑著走過來,對于連江說道:“兄弟快坐,先喝碗茶水歇一歇!”說罷就去提壺倒茶。
   “不客氣,不客氣!”于連江連忙說道,“兄弟,您是?”
   “俺叫于挺河,也是咱們郭城人,俺與這摔面館掌柜是莫逆之交,常來這里看他摔面。”
   于連江在“郭城摔面館”吃到了正宗的郭城摔面,也萌生了想學郭城摔面的想法,但當時礙于情面沒好意思向于永提起。于連江在這里住了一個晚上,夜里與于永、于挺河南朝北國地聊了半宿,從此與這兩人交上了朋友。其實,這于挺河也不是平庸之輩,他不僅在青山聯(lián)中讀過書,還跟著宮寶田老拳師練過拳。于永與于挺河是師兄弟,都跟著宮寶田學過拳,他是“郭城摔面”的正宗第二代傳人和代表人物,于挺河欣賞他的摔面技藝,早就告訴于永說等自己兒子大了就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于永要跟著他拜師學藝。
   一天,于連江去高家看望自己的師傅孫彥昌老拳師,在那里遇見了二先生和大醫(yī)生,還有二先生的得意門生高卓臣。其時老拳師正在拳房里跟二先生和大醫(yī)生在一邊品著茶,一邊閑聊著,高卓臣在旁邊燒水沖茶,伺候著三位德高望重的人。
   “二先生”叫高鴻臣,他不僅是是高卓臣的老師,也是鎮(zhèn)上所有讀書人的老師,順理成章地也是鎮(zhèn)上所有人的老師。這“二先生”,個頭不高不矮,五十出頭兒,清清瘦瘦的,一說話兒就笑,文質彬彬的?!岸壬钡募彝ナ莻€大家庭,有三四十口人,種著四十多畝地,家里在鎮(zhèn)上開著“洪興客?!?。在家里,老大管著做家里的買賣,老三管著帶家人種莊稼,老四還年輕,跟著二哥“二先生”念書哩,不過這老四后來很有些故事,高家鎮(zhèn)上人稱“四爺”的就是他,這是后話不提?!岸壬毕仁墙趟桔樱髞韺O逸仙帶伙人把皇上給拽下了龍椅之后,他就在新民國小學校里教國文?!岸壬辈粌H僅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而且寫得一手兒好字,畫得一手兒好畫,更是拉得那胡琴如泣如訴,悠揚婉轉。高家地面上三五十村所有的題詞書刻,無論正楷隸書,還是行書草書,都出自他老人家之手?!岸壬狈昵蟊貞瑥牟豢纯拖虏?,富人窮人,男人女人,大人小人,一視同仁;他教學生從不打學生,都是循循善誘?!岸壬睒O豁達,把錢財看得很淡,他說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生明理即可,平淡做人正直做事足矣。是故,一茬一茬的學生,無不尊敬“二先生”的。
   這“大醫(yī)生”叫著高華亭,也是個像“二先生”這般讓人肅然起敬的人物。他與“二先生”年紀相仿,但身材絕然不同,人高馬大,虎背熊腰,走路虎虎生風,打眼兒一看便知是威風凜凜之人。他的醫(yī)術是祖?zhèn)鞯?,專門從事接骨,而且接骨從不收錢。“大醫(yī)生”醫(yī)術精到啥地步呢?這么跟你說吧,如果你的骨頭斷了,碎了,只要還能找著對付到一塊兒,經他一舞弄,敷上他親手配制的中草藥,你就能聽見你那骨頭咔嚓咔嚓地往一塊長哩,不出百天,好嘍,呵呵,牙根兒就不用等那一百五十天,“傷筋動骨一百五”的諺語在“大醫(yī)生”這兒一點也不靈了?!按筢t(yī)生”的拳術更是不含糊的,他習得的是跟孫彥昌老拳師的螳螂拳不同的長拳。有兩件事兒至今流傳于高家地面上的鄉(xiāng)間:一是“大醫(yī)生”年青時有一年走親戚晚上回家,半道上遇見狼群,他勇猛奮戰(zhàn),不僅擊退狼群,還擊斃兩狼,一手拖一只返回家里,食其肉寢其皮;二是“大醫(yī)生”把武術的精髓融入了舞獅和秧歌之中了,舞獅中有一招“天女散花”就是“大醫(yī)生”自創(chuàng)的,很有些名頭的“海陽大秧歌”都很大程度地受到過“大醫(yī)生”的影響。
   這兩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思想開明,支持進步青年,在以后的歲月里為革命事業(yè)做出過很多貢獻,這是后話。
   高卓臣也算是“大醫(yī)生”和孫彥昌老拳師的半個學生,因為他跟著兩位武功了得的人都學習過拳術,受過兩人的指點,他的悟性不錯,自然而然地就能把各種拳式糅合在一起,作為健身防身的技藝。他剛好二十歲,但他為人處事卻早已成熟起來,在讀民國小學時就比一般孩子愛思考問題,凡事兒都要問個為啥,有股子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勁頭兒,看見不平之事就會站出來跟人家理論一翻,在孩子們中間他是很有威信的,無論男女學生都喜歡把遇到的鬧心事兒告訴他,以求得他的幫助。
   在交談中,于連江得知“二先生”打算讓自己的四弟去郭城學習郭城摔面,學成之后回來在自家的“洪興客?!苯洜I,正愁不認識郭城的摔面師傅呢。于連江連忙應承下來,他說:“高老師,您的這事兒就交給俺吧,俺保證能讓您滿意的!”
   “二先生”微笑著道:“哦,何以見得?”
   “郭城摔面館的掌柜是正宗郭城摔面的第二代傳人,他叫于永,是俺的故交,俺倆情同手足。”于連江趕緊解釋說,“技不壓人,俺也早想去學習郭城摔面,就讓俺和您家里的四叔一起去拜師學藝吧!”
   “呵呵,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工夫?。 薄岸壬备吲d地說,“好好好,擇日不如撞日,你們明天就去可好?”
   “好的,一切聽從老師的!”于連江興奮地答應。
   “既然這樣,”孫彥昌老拳師說道,“就讓俺的徒弟高地一起去吧,俺記得他也不止一次地說過想去學習郭城摔面的!”
   “對對對,卓臣,你也一起去吧,你不也早有此意嗎?”“二先生”對身邊的高卓臣說道,“你爹那里,還有拜師見面的一切費用都包在為師身上即可?!?br />   高卓臣對著“二先生”鞠個躬說:“謝謝老師,學生日后定當報答師恩!”
   “大醫(yī)生”高華亭一笑說道:“有這心意就足矣,技不壓人,好好學習,日后定有益處??!”
  
   (二)
  
   第二天,于連江和“二先生”的四弟高逵福、高卓臣、高地一行四人橫穿林寺山東麓下奔向了郭城于永的“郭城摔面館”去學習郭城摔面。
   “郭城摔面館”的掌柜于永熱情地招待了于連江等四人。于永必須得熱情招待這些人,而且還得悉心教授他們郭城摔面的技藝。你道為啥?第一,于連江自從上次與于永、于挺河相識相交后,就與兩人就成了至交好友,議論世事、談論國政,都能看到一起說到一塊;于連江只要來郭城這邊,都要來看望于永和于挺河的,真的是成了剜頸之交,情同手足。第二,于連江、高逵福、高卓臣、高地都是孫彥昌老拳師的徒弟,而于永、于挺河是宮寶田老拳師的徒弟,孫、宮兩位老拳師又是同門師兄弟,那么于連江、高逵福、高卓臣、高地、于永、于挺河這六個人實際上就是同門不同師的師兄弟!在武林里,特別看重師承關系的,只要是同門,不管是哪個師叔的徒弟,都如同一家人,如出一師。第三,于連江也是是于家后代,在膠東半島萊陽、海陽姓于的都是一家人,他跟于永是一個老祖宗的后代,于連江的朋友就是他于永的朋友,豈有不誠心相待之理?

共 26984 字 6 頁 首頁1234...6
轉到
【編者按】建黨一百周年之后,作者以紀實小說深情祭奠英烈,是情感更是有力的行動!對于和平年代出生且幸福生活著的人們,提讀這樣的小說,是極好的提醒!這篇小說中加入了名小吃“郭城摔面”,為作品增色很多,讓小說有生活氣息,不僅展示了地下黨人的智慧,也給小說增加了靈動性的特點。人民英雄與反革命分子結合對照地在小說中活動,使得真實的故事能夠刻入讀者心中,并激蕩起愛憎分明的情感。小說進入結尾的幾百字是交代更讓讀者感到解氣。由內容看,作者應該查閱了大量的史料,而組合成這樣的作品,顯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這些史料不僅讓作品有了重量,也讓歷史鮮活地再現(xiàn)。在此,向英烈們致敬!向英烈的優(yōu)秀后人致敬!向本文作者致敬?。ㄘ熑尉庉嫞毫L熏肉)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柳風熏肉        2022-07-02 16:12:50
  因為作品涉及的史料很多,謄寫過程里難免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比如“高地1645年除夕......犧牲。”年份顯然出錯了。
回復1 樓        文友:五龍河畔        2022-07-02 18:23:34
  的確錯誤,高地犧牲應該是1945年的除夕,特此更正!謝謝編輯老師的指正!
2 樓        文友:五龍河畔        2022-07-02 18:20:43
  謝謝編輯老師的辛勞,敬茶了!
人生就是文學,生活就是小說!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