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追尋志愿服務之光(散文)
一
元月3日是新年首個工作日,太陽一早就從東方冉冉升起,溫暖的陽光撒向匆匆上班的人們,在散去冬日寒意的同時,也讓人提振了精神,期待著未來。
這天,對我來說也是非同尋常的一日,上午上班時間我就收到了來自全國教師志愿服務聯(lián)盟的一份函,告知我在第三屆尋找最美教師志愿者暨“我的志愿服務故事”征文活動中已被評委會評選為獲獎候選人,并請我補充相關材料。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在我平靜的心里泛起了不小的漣漪,人像喝了甜蜜的米酒一樣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但之后我又感到不安,因為我認為自己離“最美教師志愿者”還有距離,更嚴謹地說我僅僅是全國眾多教師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員。
我于2001年7月支教返滬后,開始自發(fā)地從事志愿者工作。主要善舉有:與薄弱學校單親孩子幫困結對,對一所薄弱學校開展科研扶貧,把自身勵志故事繪制成連環(huán)畫在本區(qū)學?,F身說法,創(chuàng)作少兒長篇小說捐贈給全國希望小學等。如果我把這些像珍珠一樣的故事用一根線串起來的話,那么,就像一根閃爍著光亮的珍珠項鏈。但在這里我要說的是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想贊美引領我前進的人。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他們用無私的志愿服務精神讓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芒、世界的美好,引導我追尋志愿服務之光。
二
回首自己的童年,留在記憶深處的便是終身難忘的一個美麗故事,正是這個故事引發(fā)了我對活著的思考。
記憶中,我在讀小學二年級時媽媽便跟我說要注意行走安全,不要獨自一人在河邊玩耍。那時,我出生于魚米之鄉(xiāng),生活在一個靠河的散落村莊。晚秋的一天,大我一歲的姐姐在河邊捉魚,一不小心,身體失去平衡便掉進小河中。在一旁的同伴見我姐姐在水里不斷掙扎時,便向鄰近的一戶人家呼救。聽到救命聲的一位年僅七十的金大爺來不及脫衣便“撲通”一聲跳進河中把我姐姐給救上了岸。隨后,我媽媽提著一只雞要送給金大爺以表感謝。但金大爺連連擺手,說:“這是我應該做的,能把孩子救上岸便是我最大的快樂?!蔽夷赣H見金大爺無論如何也不肯接受禮物,只能作罷。金大爺平時不愛說話,但那雙有力拒絕禮物的搖擺的手,以及那樸實的笑容永遠鐫刻在我的內心深處。那時,雖然我不明白金大爺救了人卻拒收禮物的原因,但金大爺和善的笑容讓我倍感親切。
上小學后,我才慢慢明白下水救人不僅是一個善舉,而且也是一件令人無比驕傲的事。做好事是一個不為所圖的無私行為。當我讀了《雷鋒的故事》后,也逐漸明白做好事不一定非要做驚天動地的事,哪怕是很小的事,只要自己主動去幫別人,不求回報,也是會被人尊敬的。
后來讀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故事后,我也開始明白,做好事不僅僅是同伴幫助同伴,還可以跨越階層。曹雪芹出生于大戶人家,家庭富裕,但他同情社會底層百姓。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多才多藝。當他看到一些百姓因沒有謀生手段而生存困難時,他主動將風箏、金石、印染、烹飪、編織、園林等八項工藝技術免費傳授給貧困百姓,讓他們學會技術、學會謀生,并幫助他們養(yǎng)家糊口,這些都彰顯了他扶弱濟困、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
那時,一顆立志于當志愿者的種子就這樣埋在我的心里,并在我研究生畢業(yè)后開始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也明白要渡人先渡己。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有力量了,才能幫助更多的人,去做更多的好事。于是,初中畢業(yè)后的我光榮入伍了,成為一名武警戰(zhàn)士,從此開啟了我的自學生涯。三年退伍后,我踏著改革開放后的學習浪潮,通過鍥而不舍的十年自學,歷經四次考研,最終于1993年6月考取了華中師范大學攻讀全日制教育學碩士學位研究生。
在這十年的自學期間,我經歷過武警戰(zhàn)士、汽車修理工、電大學生、代課教師和研究生等各類身份與職業(yè)。在坎坷的人生經歷中讓我感悟到:人都會有困難的時候,此時的人們更需要被關愛和幫助。
于是,研究生畢業(yè)后,我在上海從事基礎教育研究工作四年(2000年)后的八月,便來到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個叫龍朋鎮(zhèn)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支教一年。
其間,我得知龍朋鎮(zhèn)作為一個山區(qū),經濟和交通相當落后,很多住在深山區(qū)自然村落的農民因交通不便無法及時就醫(yī),所以常發(fā)生令人遺憾的死人事件。后來我了解到,住在自然村落的一個突發(fā)疾病的患者從家里趕到龍朋鎮(zhèn)衛(wèi)生院需要2個多小時,而龍朋鎮(zhèn)衛(wèi)生院因為醫(yī)療設備差等問題急需轉院到所在縣人民醫(yī)院還需2個小時左右。有時因為時間的耽擱導致患者無法及時搶救而處于危險當中。
為此,那時的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來到了龍朋鎮(zhèn),無償資助了35萬元,無私地幫助他們。他們不但為6個自然村建立了衛(wèi)生所和衛(wèi)生室,還對當地的醫(yī)護人員進行了免費的培訓,解決了當地缺醫(yī)少藥的問題。同時,還對鎮(zhèn)衛(wèi)生院無償援助21萬元的醫(yī)療設備。這樣,自然村落的山民得急性病時可以直接到附近的村衛(wèi)生室或鎮(zhèn)衛(wèi)生院治療,不需要再花費更多時間趕到縣城醫(yī)院去治療,這為搶救急性病患者贏得了時間。此外,他們還為這些飲水困難的山村修建溝渠及壩塘水利項目,并安裝了自來水管道,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山村村民的生活狀況。
后來,我在那兒一邊當支教老師,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對當地的嘉道理慈善基金會進行了采訪。我從采訪中得知,香港嘉道理是一個猶太人家族,百年來一直以中國為家。嘉道理兄弟畢生熱心助人,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的成立就是為了紀念和延續(xù)嘉道理兄弟的善舉。為此,我采訪和撰寫了一篇4千字的紀實文學《為了貧困山區(qū)人民的健康——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與衛(wèi)生部基婦司合作項目石屏縣龍朋鎮(zhèn)項目工作紀實》全文于2000年12月30日發(fā)表于《紅河日報》副刊《南滇月末》上,這也是我的文學處女作。
從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的善舉以及受益村民燦爛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公益活動的價值,從此開啟了我的志愿者生涯。
三
2001年7月,我從云南支教返滬后至今,不忘初心,在志愿者公益服務道路上行走著。從對青年教師論文的無償指導、單親學生的幫扶、特殊學校的科研扶貧,再到希望小學孤兒的生活資助等,這些善舉的背后折射出我對志愿服務的堅守。報刊媒體對我的報道也見證了我的實際行動。從2014年2月16日的《新民晚報》頭版頭條的“百姓故事”欄目以《畫一個我給“想要怒放的生命”》為題對我的志愿服務活動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到2022年8月3日《東方教育時報》一個整版以題為《用文學與愛點亮山區(qū)孩子的“心燈”》進行了報道。至今,雖不能說碩果累累,但不間斷的善舉彰顯出我對公益活動的執(zhí)著追求,而我也在志愿服務活動中不自覺地升華了自己的思想。
一個夜晚,我再次從窗前仰望天空時浮想聯(lián)翩,我感到古今中外的志愿者們就像夜空中的滿天星閃爍著強弱不一的光芒,讓我看到志愿服務的高尚,激勵我在公益大道上行走。
當我翻看日歷時,才意識到今日正好是我對云南省丘北縣平安希望小學校孤兒劉文香的資助日。我連忙通過手機微信向丘北縣平安希望小學校校長王志剛轉了300元人民幣,請他再轉交給孤兒劉文香。今年是我資助孤兒劉文香的第五年,她現在是該校的六年級學生。丘北縣平安希望小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劉文香可以從一年級讀到初中畢業(yè)。據該校王志剛校長介紹,我上月資助劉文香的300元錢,她買了御寒的羽絨服和學習用品。雖然云南的冬天沒有上海那樣冷,但我希望她能愉快地度過這個寒冬。
我再次仰望星空時,心想:志愿服務是善舉、是愛心,如果每人獻出一點愛心,無私地開展一個志愿服務活動,那么,涓涓細流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暖流,溫暖每一顆心,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