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齊魯文苑 >> 短篇 >> 雜文隨筆 >> 【齊魯.情】說說“春節(jié)”的由來(雜文)

編輯推薦 【齊魯.情】說說“春節(jié)”的由來(雜文)


作者:麥苗兒 布衣,120.0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221發(fā)表時間:2023-01-24 05:22:11

每到春節(jié)期間,會有不少的朋友談論著春節(jié)及春節(jié)的由來,眾說紛紜。春節(jié),到底源于何時呢?我認為,還是應當從發(fā)生學的角度來對此作以剖析則更能夠說明問題。
   談節(jié)日,首先應該先談談歷法。我們知道,廣域的大地有動物的繁衍,有植物的枯榮變化;浩瀚的天宇,有日月星宿周期與輪回的往復。二者對應的關系,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關注、思考與歸納,從而,便有了歷法的知識基礎。
   《尚書》,即上古之書,是目前所知的中國最早文字古典。該書僅有2500余字,涉及到歷法、天象的知識超過了一半。當然,后世偽作的版本,竟超過了3萬字。
   《夏歷》是夏代貴族知識分子對《尚書》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整理而得出的一部歷法。我們應當承認,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著夏代(不是神話也不是傳說),盡管考古例證闕如。
   周朝是夏、商的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彼時仍無四季之分。譬如《春秋》二字,將一年分為兩個季節(jié),直到明清交際之時,才有了明確的“春、夏、秋、冬”四季之說。
   秦、漢之后,各朝代為了彰顯其權力獲得的合法性,均要再次修訂“歷法”。當然,也有前代歷法的混亂之因素,無法對農耕活動進行準確指導。譬如,有時歷法中的天氣溫度變化,竟然能差幾個月,甚至有三伏天成了每年之始。
   修訂歷法,稱為“正朔”,即正式的每年第一天?!案贰?,包含著明顯政冶意味。各朝各代的統(tǒng)治者都在為自我的合法性尋求切實的依據。在“天人應”與“大一統(tǒng)”的思維之下,“前朝人”違背了“天之意”,那么,后朝人消滅前朝,是替天行道,從而證明自己的權力的合法性。
   宋代,仍無春節(jié)一說,但有其意。王安石七言絕句《元日》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痹撛妼懹?068年,文字間表達出的節(jié)慶氣氛頗濃。顯然,宋人極為重視“元日”。彼時,民間有廟會、祭祖、社火、唱戲等活動,皇帝也要祭天祈福。
   所謂的“元日”,也稱正日、上日,是宋歷新一年的第一天。要注意的是,新年的表述更多是新歲,“年”字在史書、文學中出現的密度,遠遠遠低于”歲“字。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這一節(jié)日的正式名稱為“元正令節(jié)”。文武百官、商、農、學等放假七天。所謂“不論貧富,游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嘩”。直到宋歷的正月十五,也即元宵日,節(jié)日才算過完。
   辛棄疾曾在《元夕》中描述過元宵夜的盛況,“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br />   之所以引用兩首古人詩詞,是因為文學往往比史書更接近于真實的歷史。實際上“春節(jié)”二字,直到900多年后的民國之時方才出現。
   大航海運動,始于15世紀,對應著中國歷史上明代中末期。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北京,他給明朝皇帝帶來了世界地圖、鐘表等,又與徐光啟等士大夫合作,翻譯了包括宗教、物理、地理、數學、天文歷法與人文科學等在內的西方書籍。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曾嘗試著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
   另外,徐光啟是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天主教徒,1603年,他在南京受洗,圣名保祿。徐光啟也是古代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是皇權下的第一個科學主義者。由于明朝被清朝取代,徐光啟成了悲劇的殉葬者。
   真正對中國歷法進行改良的人,是歷經了明、清兩代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此前,湯若望與明代大臣合作,參考前人成就,將公歷與舊歷重新修訂、改良歷法。滿清入關后,第一個皇帝順治,對湯若望頗為尊重,多次去其住所,稱湯若望為瑪法,滿語“爺爺”的稱呼。1645年清順治皇帝正式頒布經過湯若望修定的這一歷法,這即是今天農歷的由來。直到雍正之時,這部歷法仍受保守主義的阻撓,甚至于有的大臣認為所謂祖宗之法不可變而“殉歷”自殺。乾隆登基后,農歷才逐漸被整個社會所接受。
   1912年1月,新時代來臨。孫中山作為臨時大總統(tǒng),于當年1月中旬,頒布《歷令》,編印新歷書,明確規(guī)定陽歷,也即公歷1月1日為新年,以及放假之規(guī)定。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tǒng)后,基于國際交往,尤其是公共行政、執(zhí)法等必須確定時間標準,仍推行孫中山確立的歷法。但是,民間習俗以及保守主義仍視“農歷”為重。此時的中國出現了兩種歷法體系:一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陽歷,服務于公共體系;一是傳統(tǒng)社會的農歷體系,服務于日常社會生活。
   鑒于這種社會現狀的存在,袁世凱堅決、強力推行新歷法時不惜出動軍警,強迫“農歷元日”期間關門停業(yè)的商鋪開門營業(yè)。并且,將紙質元寶、供祀果品燒毀,處以罰金。一時民間大嘩、人心動浮。1915年,現任民國政府不得不對民間的農歷體系妥協,以立法的方式承認“農歷元日”,將之稱為“春節(jié)”。此后,“春節(jié)”二字正式出現,并成為法定節(jié)日。
   今天,“春節(jié)”具體的時間,仍舊搖擺不定,或是1月,或是2月,正是因為農歷的計算方法不嚴謹,而導致的一個結果。
   一個節(jié)慶的演變,折射出了一個國家文明、理性的意識與科學主義的艱難生成。至于春節(jié)的文化內涵,則是另一個話題了。
  

共 2032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雜文顯示作者豐富的知識的儲備,春節(jié)的由來,作者用清晰的脈絡,嚴謹的結構,進行了歷史推演。雜文,言辭精準,夾敘夾議,語言犀利。這篇文章讓編者大開眼界,如作者所說,一個節(jié)慶的演變,折射出了一個國家文明、理性的意識與科學主義的艱難生成。欣賞佳作!推薦閱讀!【編輯:綠葉紅了】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綠葉紅了        2023-01-24 05:23:34
  老師的文,讓我長了知識,開了眼界!春節(jié)快樂!
文學的道路上,虛心的學習,永無止境的冒險。
2 樓        文友:成敏        2023-01-24 07:52:18
  文章把過年的知識從古到今,論述了一遍,非常具有研究價值,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非常嚴謹多才的學者,有理有據,知識面廣,眼界獨特,值得學習共賞!感謝賜稿,問好遙握,祝老師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佳作連連!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