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璞】足跡(散文)
一
“去如園看看吧,那里的紫藤花該開了?!?br />
她嘀咕著,聲音很輕,如雨絲掠過湖面。
盡管下著細雨,盡管將近黃昏,她還是拿起一把小花傘,咚咚咚地從圖書館下樓。她穿過一條長長的像迷宮一樣的天橋。天橋上,透過透明的隔音屏,越過寬闊的田徑場,可以看到遠處幾戶人家亮起了燈火。如園一如既往的寧靜。
這是校園中的一座小院,位于錦雞山北麓。小院里有假山石刻、小橋流水,也有纖竹、紫藤、金絲桃等多種植物花卉。水木清華,玲瓏別致,古樸雅致,有點類似私家園林。現(xiàn)在,它是新中師生的心靈休憩地。以往,每年櫻花開了,紫藤開了,她都歡喜來這里走走,站在小院任何一個角落,對著任何一物,哪怕久久凝視一朵花,讓花瓣如流水般漫溢心境,體味虛靜帶來的無限愜意。
今日不同。她帶著一股沖勁,像這場小雨,來得突兀,來得沖動。仿佛為了尋覓什么,也仿佛什么都無需尋覓。退居教學二線后,她留在東校區(qū),很少特意來西區(qū)逛逛。此刻,如園仿佛久違的老朋友,對她有些親近,也有些疏離。微雨飄落,地面濕濕的。皮鞋踏在青石板上,滑滑的。一簇簇黛綠、淺綠的野草從青石板的罅隙里探出頭,驚喜于突如其來的小雨。一枚枚深黃、淺黃的落葉零星散落在熟悉的小徑上。她蹲下來,想從青石板的紋路里尋一枚自己曾經(jīng)的腳印,又把五指打開,放置在石板上,感受自己足跡的溫度。
想必,這里很少有人光顧,沒人留意這里的春天,哪朵花開了或謝了。盡管這個校區(qū)有八九百學子,但再過兩個月,他們就要奔赴高考考場,現(xiàn)在,分分秒秒都沉浸在題海里,無暇光顧這個小院落。想到這里,她的眼睛像腳下的石板,有了濕意,說不清為苦學的學子心疼,還是為美好的景致被冷落而落寞。
她的視線落在如園正中的那口小井上。小井位于太極圖的中央,呈八邊形,矮矮低低,像一個可愛的小童蹲在那里。小井的北面端端正正鐫刻著“慧泉”兩字。這兩字端莊優(yōu)雅,沉穩(wěn)蘊藉,是她班主任吳小維先生親筆題寫的。因微雨浸潤,字體紅色顯得格外靈動;也因時間久遠,“泉”字的右上角油漆微微剝落,蔥綠的小苔衣依在上面,更顯慧泉的古拙和幽深。
“慧泉”,顧名思義,是智慧之泉。盡管,在這座學校讀書、教書將近二十六年,她從未探究過此名的由來。據(jù)說,江蘇省無錫市惠山下有一慧山泉,水清味醇,唐茶圣陸羽稱之為天下第二泉。她想,這大約借彼慧山泉之意吧。三十七年前,在她學生時代,慧泉就在那里,蹲在一座小山的山腳,默默滋養(yǎng)著這座小院和這方學子。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郁蔥蔥的錦雞山,清泠泠的慧泉水,蘊含著學校美好的愿景,給從這里走出去的書生們注入智者之通達、仁者之風范。
挨近井口向下張望,凝碧的青苔布滿井壁,有幾株不知名的小草從壁縫里長出,讓幽僻的小世界里有了情趣。她摩挲“慧泉”兩字,一絲濕漉漉的清涼從指尖直躥到肩部、脖頸和眼眸,眼角又一次濕潤了。仿佛手指觸摸的不僅是文字,而是班主任留下的足跡和她年少成長的足跡。那年那月,她常常卷著一本書,在如園的鵝卵石小徑上一邊走一邊背誦。光陰似箭。仿佛時間的竹筒只搖了一搖,班主任先生就作古了。再搖一搖,她也從少女變成阿婆。退休的鐘聲在耳畔敲響,一聲比一聲急促。再過十幾個月,她也要離開學校,離開慧泉了。
她丟了手中的傘,沿著小徑在院落里行走,從一端走向另一端,再從另一端踅回來。
二
暮色漸濃,黃昏的如園漸漸收攏起蔥郁的翅膀,像一位老者陷入深思。青竹黯淡了影子,紫藤靜默無語,假山愈發(fā)深沉。
從林蔭間閃過,三三兩兩學子的身影消失了,他們匆匆回教室自修。她扭身,走出園子。三米之遙就是學生餐廳,餐廳的門楣上有一紫藤花架。這株紫藤花色極淡,輕柔的淺淡的紫,仿佛用力一吹,它的顏色就會消散似的,而如園的那株是濃郁的紫,酷愛紫色系的她早就把它們細細分辨過。最美人間四月天,兩株紫藤都開花了,一深一淺,一濃一淡,遙相呼應,濃抹淡妝。餐廳正門右側(cè)墻壁上鐫刻著“錦山廳”三字。墻,雪白的;字,墨綠的。其中“錦”和“廳”用繁體字書寫,字體粗筋壯骨,渾厚沉穩(wěn)。題字的右下角,戳著一方小小的紅色印章,落款是篆書書體的“吳小維印”。
如果說“慧泉”是以意取名,那“錦山廳”必定以方位得名。它和錦雞山毗鄰,一山一廳,一悅目一悅心。餐廳菜肴豐富,方便了學子就餐;對面錦雞山巍巍聳立,為學子注入精神的硬度。
注視落款,她五味雜陳。多年來,從西區(qū)到東區(qū),從東區(qū)到西區(qū),來來回回不知經(jīng)過多少次,她從沒仔細端詳過這幾個字?,F(xiàn)在仔細端詳,心生感慨。她又無比自豪,在最美的年華,遇見新中那么多的好先生:儒雅的吳小維、幽默的李子英、敦厚的王定衛(wèi)……他們都已駕鶴西去。時間把他們帶走了,或者,是他們帶走了時光。
錦山廳的東面,一池,一亭。華硯池,四周由古樸的青石柱環(huán)繞,小巧玲瓏,秀美可愛。六月,池內(nèi)小荷盛開,朵朵裊娜,別有風姿。華硯池旁有一小亭。黛瓦木構(gòu),沉穩(wěn)蘊藉;深紅木柱,古樸典雅。其六角飛檐,如鳥振翅,故名“翼然亭”。亭內(nèi),四張木凳在多年風雨的侵蝕下,原本深紅的油漆已斑斑駁駁,但這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這里常是家長、學子和先生促膝談心的佳境。坐在亭內(nèi),仰視有山,俯視有池,檐柱上一副對聯(lián)分外醒目:“臨池翼然沐朝露,書聲宛爾育英才”。聯(lián)意雋永,意境深邃。吟詠之間,宛如吐納珠玉之聲。她想,當初吳小維先生在構(gòu)想和撰寫這副對聯(lián)時,胸中到底藏著多少珠璣呢!
暮色漸深,天空關閉了所有窗戶,只留著一團混沌的灰黑色。教學樓和辦公樓的燈亮了,涼亭的小燈也亮了。盡管已是春深,夜晚還是有些寒涼。她裹著紫紅色的大衣,落寞地坐在亭內(nèi),傾聽從教學樓傳來朗朗的書聲。這聲音,從二十間教室的窗口飄蕩出來,此起彼伏,似一曲蕩氣回腸的協(xié)奏曲,雄渾美妙。
“當時只道是尋?!保查g,她明白了納蘭詞動人心弦的緣由。是的,人皆如此,事皆如是,她亦如此。還沒來得及好好品味先生留下的墨寶,尋覓他們的足跡,驀然回首,時光只剩一小截了。來日,并不方長。誰也拗不過時光。
她看看腕表,十八點二十六,再過幾分鐘,晚讀鈴就要響起。她倏然起立,借著微弱的燈光,用食指在“朝露”兩字上用力描摹,像剛學會寫字的小孩,在神圣的描紅本上一筆一劃、畢恭畢敬。她固執(zhí)地認為,這兩字是撰寫對聯(lián)者精神的寫照。
三
趁著夜色,她急急地奔向授智樓。
腳步匆匆,她本可以不必這樣匆遽,可不知為什么,她無法讓自己的腳步悠閑。
她要趁著晚讀下課的短暫時間,去看看三樓東邊第一間教室。盡管這么多年,她一直輾轉(zhuǎn)于授智樓、育青樓、文運樓之間的各個樓層,但就是這一間,刻印著前輩深深淺淺的足跡,記錄青蔥歲月的故事。
她咚咚咚地上樓,皮鞋敲擊樓梯的聲響讓她心跳莫名加快。她覺得不可思議,又覺得一切是那么天經(jīng)地義。她相信時光也是有足跡的,空間是有靈性的,會記錄曾寄寓于此的每個人的音容笑貌。
下課鈴終于響了,對于學生來說,這可能是愉悅的聲音,而此時她卻聽到了鈴聲中似乎有著淡淡的憂郁。年輕的英語老師從教室里出來,她穿著一雙白色的旅游鞋,腳步輕盈。她朝她笑笑,朱唇稍啟,欲言又止。也許年輕老師對她奇怪的出現(xiàn)感到詫異,想詢問又不好意思。她沒開口,她不想開口說,我想看看這間教室。對于這位年輕教師來說,應該是件荒謬的事。
像往常一樣,她落落大方走進教室,徑直踏上講臺。講臺下的地板已經(jīng)有些老舊,歷代先生的步履,將米黃色的木質(zhì)地板磨得光滑圓潤,露出樸實的木紋。先生們總是喜歡一邊來回踱步,一邊講課。她也秉承了這個習慣,在地板上留下數(shù)不清的足跡。瞧瞧臺片下的功課表,然后環(huán)顧四周。兩邊墻壁上張貼著名言警句和一些可愛的花草貼紙,那光榮榜、學子園地都記錄著她耕耘過的痕跡。學子們有的一動不動坐在椅子上埋頭作業(yè),有的拿著茶杯去走廊泡開水,有的笑容燦爛漫天談說,有幾個抬頭看她……
他們并不驚訝她的出現(xiàn),或許以為先生來找人或走錯了教室。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三十七年前,就在這間教室,吳小維先生抑揚頓挫朗讀杜甫的《兵車行》,沉郁的語調(diào)勾起學子對個人和民族命運深深的憂患;李子英先生慢條斯理講述歷史典故,冷不防,幽它一默,令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陳增方先生激情澎湃,他的聲音仿佛有一股天生的穿透力,讓學子真的相信他所說的這個那個全是重點;就在這間教室,她帶過的歷屆高三同學們個個心懷遠方,埋頭苦學,眼眸里閃爍出求知的光芒。
她有些忘卻了那個節(jié)日,究竟是國慶還是元旦。學校團委組織一場游園活動,學生根據(jù)活動積分去班主任處兌換獎品。就在這個講臺上,吳先生穿著一件半舊的深藍中山裝,挎著半舊的軍綠色挎包,笑容可掬地從挎包里摸出糖果分給他們,可愛得像個老頑童。隨后,他還唱了一曲當時的流行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雄渾的男中音,至今還飄蕩在她的記憶中。后來,她詢問過同學關于先生唱歌的事,她們搖搖頭說,不記得了??蓵r光記得,時光是不騙人的。
也就在這間教室,擔任班主任的她陪伴2007屆和2015屆文科班學子追風趕月,砥礪奮進,取得優(yōu)異的高考成績。那些桀驁不馴的小子和爛漫無邊的女孩,如潮水一般奔涌出教室及校門,又如蒲公英一樣隨風飛落到遠方。
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兩分鐘,三分鐘,四分鐘……駐班老師即將到來,她戀戀不舍地走下講臺。
前年一場意外的手術(shù),讓她不得不離開講臺。教學時光戛然而止。那時,她像一位被春天遺棄的孩子,站在時光的渡口措手不及。
四
她走出教室,走出燦若星辰的回憶。
站在廊道上,她深吸一口氣,任長廊的晚風拂過臉頰。窗外,暮靄深深,杳無星辰,而遠方燈火通明。那一刻,她倏然釋懷了。來時的牽絆和糾結(jié)隨著學生們的笑語聲漸漸消釋……
長廊上,依然人來人往,腳步匆匆。來了,又去了;有的重,有的輕。新的淹沒舊的,今日淹沒昨日。她相信,所有的足跡都留在時光里。沒有消逝,永不消逝。
如園的紫藤花謝了,但一串串紫色鈴鐺驚艷過來來往往的眼眸;華硯湖的桃花在風雨中零落一地,但泥土記住它們的香氣;成群的鳥兒滑過錦雞山的塔尖,參天的林木記住了它們的歌謠。
咔嗒一聲,手機屏幕亮了。她打開,一條微信映入眼簾:
“先生,我是張夢婷,研究生錄取名單今天公布啦,我考取了鄭州師范大學,將來我也像你一樣,當老師呀,嘿嘿!”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