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長沙印象(散文)
長沙,對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才有看頭。從家出發(fā),我就滿含著期待,期待長沙可以給我一次最美的旅行。我知道,我對長沙還僅僅是印象,第一印象就那么美妙,走進(jìn)長沙,不虛此行。
◎金井馨苑小區(qū)
到達(dá)酒店,已是下午五點多了。酒店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富麗堂皇。進(jìn)門是一個超大的浮雕,浮雕上刻著一群人,有人抬著胳膊挽著袖子,像在振臂高呼。浮雕像一堵墻擋住了視野。前臺在左手邊,一個年輕的姑娘正給一個男子辦理退房。浮雕下面擺著幾盆綠植,幾個純凈水桶。我最喜歡的酒店大堂應(yīng)該是明亮的寬敞的,有著漂亮群裝的俏女郎為我們辦理入住,大堂有紅木桌椅,漂亮的燈飾,墻壁有書櫥,書櫥里有各種書籍,可以隨時閱讀。
這里什么都沒有,不免心里有些落差。
幾天前就開始為這次遠(yuǎn)行描摹,想著終于有機(jī)會像鳥兒一樣飛出去了,而且是跨五個省到長沙,誰知道竟住到這么個地方來。一邊嚷嚷著明天要重新找酒店,一邊收拾東西,趕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餓,先住下再說。好在保潔阿姨非常熱情,極盡可能地滿足我們的要求,勉強(qiáng)找回一點失落感。保潔阿姨告訴我,想看書,想喝茶,大廳一側(cè)都有。哦,原來把這些藏在“深閨”里啊,長沙人可能不喜歡招搖,總是悄悄地讓顧客慢慢喜歡吧?我或許還未讀懂長沙,那些判斷有失偏頗了。
酒店下去右手邊就是一家叫作“小食候湘”的菜館。吃過晚飯,跟服務(wù)員打聽附近的早餐。她說,往里去,小區(qū)里全是賣飯的。言外之意,這里是一處煙火氣濃厚的地方,或許,是為了照顧我這個從未出遠(yuǎn)門的人,讓煙火味道不離開半步。
當(dāng)初定酒店,為的就是方便。尤其早餐要方便,因為早上時間緊,要坐下來就能吃。更重要的是離學(xué)校近,步行就能去,來去方便,雨天也不怕。
第二天一早,我們順著昨天那個服務(wù)員的指點,進(jìn)到小區(qū)里。小區(qū)大門東向開著,不時有車輛進(jìn)出。中間一處綠化帶直通小區(qū)西邊出口。綠化帶兩邊,每棟居民樓的一樓,都是門面房,各種各樣的美食,一家挨著一家,什么面啦,麻辣燙啦,餛飩啦,餅啦,光是粉,就有殺豬粉,瘦肉粉,腸粉,等等,形形色色眼花繚亂。這哪里是小區(qū)啊分明是個市場。如此的煙火氣,讓我感覺長沙如同我的城市。時間緊迫,大腦飛快地轉(zhuǎn)圈。我們是北方人,飯食首選是面。我相中了一家包子鋪,結(jié)果人家沒有桌椅,買了就走的那種。有個大叔買了兩個包子,悠哉悠哉地提著進(jìn)了旁邊的樓道。一個小學(xué)生從另一家買了什么,也往樓道里走??磥?,這些店主要是為這個小區(qū)的居民服務(wù)的。又一看另一家賣的餅,各種各樣的餅,色澤誘人,晶瑩剔透,可也沒有地方吃??偛荒苜I了在大街上吃吧。只好又找了家,是小籠包,有稀飯。女老板年輕漂亮,熱情地招呼我們就坐。這也是個一樓,在我看來就是個大車庫,總共六張桌子,每張桌子可坐四個瘦小的食客,還算干凈,盛辣醬的玻璃杯,沒有明顯的油漬,這讓我感覺很舒服。只是店內(nèi)一側(cè),有塊地方,用厚厚的大布簾遮住了。這是他們睡覺的地方?晚上安身的地方?一個老媽媽在店的最里頭站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在幫媽媽煮餛飩,動作很嫻熟。男老板忙著給剛進(jìn)來的一伙干體力活的男人端稀飯。這是一個四口之家。女人用電磁爐煮餛飩,打蛋湯。一邊的爐子上,幾籠小籠包在呼呼冒著熱氣。女孩忙了會兒,媽媽煮了一碗面,她安靜地坐到最后面的角落里吃去了。
他們從哪里來,租住在這個十幾平米的地方?不得而知。我們要了兩籠包子,一碗稀飯,一碗紫菜蛋花湯,19塊錢。比我們那兒貴多了。但包子味道很好,稀飯也很粘稠。值。
晚飯我們也不打算走遠(yuǎn)了,還是決定在小區(qū)吃。早早下來,先逛一會兒。這個小區(qū)叫金井馨苑。我們的酒店就在小區(qū)的一側(cè)。這是個開放的小區(qū)。沒有物業(yè),業(yè)主自管。外面的車輛可以免費停進(jìn)來,行人也可以隨便出入。小區(qū)里除了美食店,還有手機(jī)店,五金店,理發(fā)店,果蔬店,竟然還有一家做防盜網(wǎng)的,切割機(jī)正發(fā)出刺耳的聲音,分割著一根鋼管。另一邊個門口,一個老太太正在煤氣灶上翻炒著什么菜,熱氣一縷一縷,彎彎曲曲,從炒鍋里飄出來,像一首多年前的老歌,講述著零碎的日子。一個老大爺坐在一邊的椅子上。他們一樓的房門開著,看不清里面,只感覺有些亂。走著走著,忽然就有一處樓道口。樓道口過去又是一家店。幾個老太太圍坐在一家賣菜的店門口,像我老家的鄰居,在那里啦家常,聽不懂她們說什么,但看得到她們臉上的笑。她們可能是這兒的原居民,習(xí)慣了這里所有的一切。只有我們這些外來的人,才覺得這里的一切都那么好奇,那么驚訝。長沙的小區(qū)可以這樣隨意。而這里的人,都懂得包容,和遇見的人眼神碰觸,馬上感覺陽光射出的是善意,他們的眼光是用來打招呼的。
在小區(qū)里,我還發(fā)現(xiàn)了兩棵從沒見過的樹。
一棵,葉子很像梔子花的葉,枝頭有淺綠色的骨朵,散發(fā)著一股股的幽香。但不像梔子花的骨朵。用微信一掃,是柚子樹。哇!原來大大咧咧的柚子開花還這么香啊!柚子樹,曾在江山文學(xué)網(wǎng)東籬社團(tuán)的江南才子嵐亮老師的文章里讀過,能在這里與它不期而遇,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每次從樹下走過,沁人心脾的香氣,總讓我忍不住貪婪地深呼吸幾次。
還有一棵,比這柚子樹又高又壯,葉黑綠,又長又大,形如兔耳,也打著綠骨朵。還用微信掃,原來是枇杷樹。枇杷長什么樣我不知道,從沒見過,只是買過川貝枇杷膏,知道那是止咳的。“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淚濕無”。這是宋朝方岳的詩。劉徹,杜甫,劉宗遠(yuǎn),司馬相如,楊萬里都寫過關(guān)于枇杷的詩,可見它有多討人歡喜。可惜現(xiàn)在它還沒長成,只是那墨綠的葉,人們說它們像琵琶,更讓枇杷增了詩韻。
吃過飯,我們到街上走一走。路燈亮起來了。212路公交車從南駛過來,向北駛?cè)?。昨天,它載著我們過來。馬路上車輛不多,行人也不多。有人遛狗,年輕的母親推著孩子遛彎。這里不是繁華地帶,很安靜。
僅這一天,我再也不提重新找酒店的事了。讓酒店藏著自己的秘密吧,等我逛完了小區(qū),再躲進(jìn)你的迷宮去享受嫻靜吧。我發(fā)覺已經(jīng)喜歡上這里了。仿佛前世,我已經(jīng)在這里生活了好多年。長沙的美,美在煙火的親民,美在從不張揚,骨子里有著精美的內(nèi)涵啊。
◎長沙菜
中午,時間充裕,可以找一家中意的飯店,坐下來,慢慢瀏覽,揣摩每一道菜品,遇到心動的,就滿心歡喜,等著它們驚艷出場,真是幸福的事。那天中午,發(fā)現(xiàn)一家“佬童瀏陽蒸菜”的店,異常火爆,寬敞的大廳幾乎爆滿。瀏陽,是長沙下屬的一個縣級市,它是李谷一的一首《瀏陽河》唱響的,“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瀏陽蒸菜?人氣這么旺,進(jìn)去看看?和兒子交流一下眼神,決定進(jìn)去會會這超級旺的菜館。
兒子說,瀏陽那地方以前特別窮,剩下的菜不舍得扔掉,所以就有了蒸菜。兒子越來越像一個老師了,他知道得比我多得多了。
拿過菜單一看,上面價格,從七十八十降到十幾的都有,非常親民。我想,這是它火爆的原因之一吧。菜品非常豐富,但食材我們都熟悉,一樣一樣捋下去,直到一個“外婆菜炒蠶豆”時,兒子忽然抬起頭來,我能看到厚厚的眼鏡后面,那異常明亮的光。
“外婆菜?”他顯然不是在問我,只是像我一樣,對外婆菜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好奇心。跟外婆有關(guān)的菜,外婆做的菜,可能都讓我們倍感親切。我的外婆,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我肯定吃過她做的菜,記憶里,姥姥家的菜格外的香,小時候我?guī)缀跏琴囋谕馄偶议L大的。兒子的外婆,我的母親,幾乎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什么好吃的,都不忘留給兒子,有些菜,我們不去她不吃,哪怕在冰箱里放上幾個月。其實,現(xiàn)在孩子少,哪能缺了他的吃?只是,母親永遠(yuǎn)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
我們決定要一個外婆菜炒蠶豆。又點了一份蒸的剁椒魚頭,一個雜糧糍粑。
我告訴兒子,和我在同一個社團(tuán)的紅花草老師,你草兒阿姨,是常德人,離這里不遠(yuǎn)。她做的粑粑特別好,她寫的文章也特別好。兒子表示高度的敬佩。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草兒姐姐,今天,在長沙吃一次糍粑,也算我們相遇了吧。
一會兒工夫,外婆菜炒蠶豆上來了,我們瞪大眼睛望向那盤菜。炒熟的蠶豆,青綠青綠的,配上鮮紅的辣椒圈,很是入眼。外婆菜,在哪里?除了蠶豆,還有一些細(xì)碎的菜茉子,不青不綠,顏色暗沉,搭配其中,難道這就是外婆菜?真如外婆那灰暗的臉色,還有屬于她們那個年代的記憶。夾起根莖狀的一節(jié),細(xì)嘗,是干菜。百度上搜一下,外婆菜,又名萬菜,是湖南湘西,廣東五華等地的一道家常菜,選用梅干菜,蘿卜干,干豇豆,包菜絲等,以湘西傳統(tǒng)的民間制作方法曬干放入壇內(nèi)腌制而成,之后加上白辣椒,生姜,紅干椒,大蒜,香蔥,植物油,食鹽,爆炒,香辣下飯。兒子嘗了幾口,說蠶豆還可以吃,那些干菜,有些吃不來。等魚頭上來,他就專攻魚頭了。我又夾起一片菜葉,梅干菜?也許是吧。慢慢嚼,真的特別香。為什么外婆菜是干菜?或許,外婆的年代,沒有富余的鈔票,沒有冰箱,沒有蔬菜大棚,她們只能把這些菜曬干留存,到冬天沒有新鮮蔬菜的時候拿出來吃。那個年代,不只是瀏陽窮,全國人民都窮。
魚頭用的是淡水魚,但不認(rèn)識是什么魚,火候很好,肉質(zhì)鮮嫩,湯汁咸,鮮,香,辣。一層火紅的辣椒鋪滿了整個魚頭,蔚為壯觀。我們正吃得起勁,糍粑上桌了,呀!色澤金黃,好漂亮!嘗一口,蓬松暄軟細(xì)膩,像蛋糕,卻沒有蛋腥味和奶腥味,而是糧食的清香,還有一點點的甜,口感特別好,比蛋糕口感更樸素更豐富更綿厚。民以食為天,最撫慰心靈的,仍然來自于大地和對大地的赤誠。
很多菜品,可能是我們不習(xí)慣,總覺得吃不來,其實,滋養(yǎng)出鄉(xiāng)愁,不在于用的什么菜,而在于那種菜品里一定有著故事,有著長期養(yǎng)成的口味。如果我再來長沙,一定還會點這道菜,因為我有了曾經(jīng)的味道。
◎長沙人
回到酒店,保潔阿姨正在房間里換床單被罩。她一邊忙著,一邊和我聊著。她很健談,人也很好。我說,很喜歡聽你說話,你們湖南話特別軟,好聽。她立刻就笑了,直起腰身,露出花白的牙齦和參差不齊的牙齒,說,我老家的話太丑了,你根本不懂。問她老家,說是婁底。后面她打開話匣子,我就真聽不懂了,只能尷尬地望著她,裝著聽懂的樣子笑。但我還是喜歡她。天南地北,從不相識的兩個人,能夠暢所欲言,毫無隔閡,完全沒有陌生感,沒有疏離感,我們那么親近。睡在她鋪好的床上,我每晚都睡得很香很甜。
酒店出去,右拐是一家湘菜館。昨晚在那里吃過飯,辣得我們眼淚鼻涕的。左拐是一家水果店。店面不大,進(jìn)門就聞到濃濃的榴蓮味道,水果品種也不多,榴蓮,橘子,香蕉,菠蘿,火龍果,哈蜜瓜,木瓜……且每種水果數(shù)量都不多,看起來有些單薄。店主是位中年女人。用湖南口音的普通話問我要什么。香蕉和菠蘿擺在門口,香蕉看起來還不錯。兒子愛吃香蕉,我要吃菠蘿。要了四個香蕉,一個菠蘿。我要她把菠蘿給切成小塊。柜臺上的一個小盒里,整齊地放著各種剪刀,水果刀,削皮刀。她戴上手套,去皮,挖眼,很熟練地從中間豎著來一刀,然后,找出一個一次性的長方形塑料盒,再橫著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
第一次感受到長沙人的細(xì)致體貼。這里沒有小橋流水,碧波驚鴻,垂柳拂堤,細(xì)雨蒙蒙,這里的人卻讓我對江南有了全新的認(rèn)知,江南的美,不僅僅體現(xiàn)在風(fēng)景里,更多的體現(xiàn)在許多看不見的情懷里。
做這一切的時候,她不說話,低著頭,很認(rèn)真很仔細(xì),動作特別溫柔。仿佛她手里拿的不是水果刀,仿佛她不是在切水果,而是在做一項高雅的藝術(shù),需要她專心傾心細(xì)心地投入。短發(fā)散在臉頰一側(cè),遮住白皙的臉龐,留給我一個美麗的剪影。
她的認(rèn)真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只是想切成四大半,方便食用。她把整個菠蘿切好,放上幾個小塑料叉子,用保鮮膜仔細(xì)封好,然后和香蕉一起放在一個方便袋里遞給我。眼睛帶著微笑,似乎對我給她一個好評,有點生疏,我便回她一個微笑,一個點頭。她應(yīng)該可以意會出我的滿意。
這一切,她做得自然而然,然而這份內(nèi)之事,讓我這個北方人倍感溫暖。我們北方人粗爽,沒有人會把一個菠蘿切得這么仔細(xì),包得這么用心。他們頂多給你切成四個大塊,直接裝進(jìn)方便袋。從來沒有人用保鮮膜包過。這就是南北文化的差異吧。
回到酒店,打開包裝,吃一口,涼滋滋,滿口的水氣都透著清幽的香氣,特別甜,從來沒有吃過這么甜的菠蘿,連向來不喜歡菠蘿的兒子都吃了好多。一個菠蘿,娘兒倆一口氣吃完,過癮。
4月3號的早上,路燈還亮著,我們悄悄告別了這個小區(qū),這個地方的人和事,踏上了回程的路途。我似乎是到長沙認(rèn)親來的,突然要準(zhǔn)備離開了,有點不舍。我不是一個隨便就用情喜歡一個人留戀一座城的人,但我此時卻不愿就這么不去告別就離開。我的確想去找到我人生的長沙人說聲“再見”。轉(zhuǎn)頭看著長沙的一角,我感到那些樓舍,那些人,都站著給我送行。
喜歡這種旅行方式,靜靜地來,慢慢地看,慢慢地行,慢慢地喜歡。
兒子說,他最想去橘子洲頭。我最想去看看湘江。
那就,長沙,再——見!
外婆橋在外婆菜,一語驚心一口鮮。
不見外婆心有影,鄉(xiāng)愁幾許意纏綿。
一根一莖皆歲月,一箸一口品溫情。
編個順口溜合老師七絕,老師別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