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護花使者】重游岳麓山(散文)
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我去了橘子洲頭、天心閣、烈士公園,來到岳麓山已是立夏了。昨天是這一周第二次前往岳麓山了,周日那天雨后初晴,體感很冷,到了岳麓山下,行走在樹木蒼翠的山澗,身體沒有發(fā)熱,不敢戀戰(zhàn),匆匆打道回府。昨天清晨過江到了岳麓山,氣溫舒適,適宜于爬山,我決定一鼓作氣去麓山寺。
我走近愛晚亭前面碧綠的水塘,拍攝樹木掩映中的愛晚亭,很多游人和我一樣只想占據(jù)最佳位置拍攝。綠色琉璃瓦、朱紅柱子的愛晚亭重檐八柱,頂如寶塔,紅底鎏金匾額的三個字“愛晚亭”很醒目,這可是愛晚亭重建時,由湖南大學的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愛晚亭位于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東側(cè)的清風峽中,原名紅葉亭,是根據(jù)杜牧的詩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取名的。愛晚亭始建于清代,是岳麓書院院長羅典創(chuàng)建的。愛晚亭與安徽滁縣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并稱為中國四大名亭。
毛澤東主席青年時代經(jīng)常與蔡和森、蕭子升等同學來愛晚亭聚集,談論革命理想。那時他們也常去對岸的天心閣和江中心的橘子洲頭。毛澤東主席在第一師范舊址就讀時,常徒步去天心閣讀書,他和蔡和森為天心閣改寫對聯(lián),妙趣橫生。毛澤東主席寫出民間流傳的下聯(lián)“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蔡和森對出上聯(lián)“岳麓松,松伴僧,僧舞松也舞”。毛澤東主席聽了大贊,又提出可以把其中的“也”改為“同”,就更符合韻律了。
解放后,上世紀六十年代,毛澤東主席回長沙,周恩來總理建議先去天心閣。他們從湘江邊走向天心閣,毛澤東主席觸景生情,感嘆“舊事難忘”。
他們漫步橘子洲頭時,毛澤東主席想起了自己寫《沁園春·長沙》時正風華正茂,真是韶華易逝啊。他那次即興出了對聯(lián)“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周恩來總理立馬對出下聯(lián)“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
現(xiàn)在我站在愛晚亭,又見亭中刻寫的《沁園春·長沙》,看到那龍飛鳳舞的詩句,不由輕吟“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那時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毛澤東主席寫出了這大氣磅礴的詩文,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劇情,毛澤東主席和同學們恰同學少年,躊躇滿志,經(jīng)常爬天心閣,去橘子洲頭,來愛晚亭,在一起讀書、激揚文字、商討國家大事、探討革命真理。
如今岳麓山成了長沙的網(wǎng)紅打卡點,我們不能忘記曾經(jīng)的歷史。離開愛晚亭,我徒步到清風峽的六角亭——放鶴亭,亭內(nèi)的二南石刻字跡清晰,原為清代修葺愛晚亭竣工后所刻,刻宋岳麓書院山長張栻《清風峽詩》和清代湖南學政錢澧《九日岳麓山詩》于愛晚亭內(nèi)方石,因張栻字南軒、錢澧字南園,故稱為“二南石刻”??箲?zhàn)時期,愛晚亭被毀,1952年重修時,把石刻移至放鶴亭。
移步換景,我來到蘭澗。江南多雨水,溪澗多生蘭,這是最有名的麓山春蘭景點??展扔奶m,清香遠飄。清風峽原有三溪奔涌下山,合流向前?!俺喧Q泉之素源,敷湘蘭之紫跗”,說的是蘭澗最富盛名。宋朱熹曾作《蘭澗》“老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熏只自知”。
在花草的芳香中,遠遠聽到山泉奔流的聲音,我到了泉水叮咚的石瀨景點。因為清風峽的山泉飛躍而下觸到山石,發(fā)出錚錚的巨聲,故名石瀨。激流飛奔到潭中,可見水邊的防空洞,這是抗戰(zhàn)時期臨時指揮所遺址。1941年12月,日軍發(fā)動第三次進犯長沙的戰(zhàn)爭,12月30日,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為便于就近指揮督戰(zhàn),將指揮部從城內(nèi)二里牌遷至岳麓山中,設(shè)立臨時指揮所,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的重大勝利。
經(jīng)過清風峽的清風軒邊,來到清風泉古井,古井上修有涼亭,旁邊石碑刻著清風泉的由來。讀著對聯(lián)“難得此清涼境界,豈忘乎風月山泉”,聯(lián)想其含義。走近亭里,觀看有名的清風泉古井,井里有一老者正佝僂著身子接水,滴滴清泉流得緩慢,滄海桑田,清風泉再也不是當年的大股泉涌了。
看路標,我返回石瀨景點,沿著石級攀援而上,準備去麓山寺。山風輕撫,古樹參天,鳥鳴山間,泉水淙淙。在一片綠色中爬山,第一次感覺有點輕松。路經(jīng)幾處墓地,方知為抗戰(zhàn)時期陣亡的將士墓地及蔡鍔的墓地。
到了古樹邊的翊武亭,駐足觀看。翊武亭又名半山亭、蔣公亭,在岳麓山半山腰,這六方形涼亭始建于清代,民國初年遷葬辛亥革命先烈蔣翊武至岳麓山,將該亭命名為“蔣公亭”,后改名“翊武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其處在半山腰,改名為“半山亭”。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時,又恢復為“翊武亭”。途徑蔣翊武墓,石碑上刻有蔣翊武的生平事跡,他1905年入同盟會,1911年組織發(fā)動武昌起義,11月底代任戰(zhàn)時總司令。后出兵討伐袁世凱,在廣西被捕,殉難于桂林,1916年移葬于此。
在林間穿梭,見樹林中露出古建筑的飛檐,我斷定就要到麓山寺了。麓山寺位于岳麓山碧虛山中,寺前可俯瞰清風峽。麓山寺的匾額寫有“古麓山寺”,對聯(lián)“漢魏最初明勝,湖湘第一道場”,寫出它的前世今生。麓山寺是入湘最早的佛教境地,始建于晉初,進寺前,我拍攝了寺門兩邊的雕刻,栩栩如生的畫面印入腦海。古香古色的寺內(nèi)古樹參天,傳說有一對仙鶴常飛到寺后泉邊,因此清涼甜潤的泉水被命名為白鶴泉了。對白鶴泉描繪得入木三分的是《岳麓書院志》中的句子“泉出石中,甘潔不枯”。
走在山間,覺得每處景點都是讓我重溫長沙歷史的窗口。具有兩千多年的長沙古城雖因抗戰(zhàn)時期的“文夕大火”毀于一旦,但新中國成立后,長沙城日新月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觀景長廊對長沙城可以一覽無余,得看天公是否作美。今天煙雨迷蒙,隱約能看見橘子洲頭這艘永不沉沒的航母,那里有朱張渡口讓人回味遠去的歷史,有梅、竹、桃、橘等五園景點觀賞四季美景,有毛澤東主席青年時代的雕塑像讓我們憶起他和同學們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