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雜文隨筆 >> 【家園】說說“樂善好施”(隨筆)

編輯推薦 【家園】說說“樂善好施”(隨筆)


作者:惠風 白丁,87.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377發(fā)表時間:2023-07-04 08:33:36

“樂善好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喜歡做善事,樂于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該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論》:“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br />   筆者對此語的理解是:付出的越多,回報就越豐厚;施予的越廣博,成就就越宏大。能做到“樂善好施”,既可以修煉言行,還可以有效地治國理政。
   什么事都要親自去多做,而少責于人,這是圣人對待人的心法。多責備自己,檢省自己,就會日益進德,而人人會敬仰他。輕責于人,就會與人為善,而人人認為他德高望重。
   李西漚說:“自己的好處掩藏幾分,這就是含蓄以養(yǎng)深。他人的好處顯揚幾分,這也是涵容以養(yǎng)厚?!庇终f:“君子就怕自處太高,絕人太甚;圣人嘉善而矜不能,自然是道理合當得對。雖天下有很多愚昧的人我也應當憐憫他,教導他,怎能見他不同歸于善?”的確,感化君子容易,感化小人困難。如果就國家、社會而言,教化十個君子,不如教化一個小人。知道他不可教而教他,知道他難化而化他。所以,知道他不可為而為之,滿腔惻隱之心,不問世道人心如何,這一副與人為善的熱心腸,是冷斷不得的。做人千萬要以圣人眼光看人。以眾人自待,以圣人自欺,就會責己也嚴;以眾人待人,以圣人教人,就會責人也寬。
   孟子告訴齊宣王說:“君把臣看做手足,臣就把君看做心腹;君把臣看做犬馬臣就把君看做普通人;君把臣看做草芥,目就把君看做仇敵。”所以要想人付給我,必須先付給人。我不想人施加于我的,我也不能施加于人。
   孔子極力強調“先施”。在說到君子道時,孔子說:“君子的道有四個方面,一個方面都沒有達到,要求做兒子服侍母,不能做到;要求大臣服侍君主,不能做到;要求弟弟服侍兄長,不能做到;交朋友之中,先施好處給他,也不能做到?!边@個“先施”,實在是事業(yè)成功之寶典。所以老子說:“要想奪取它,必須先給予它,培養(yǎng)它?!?br />   做人也是這樣,只有愛人的人,人們才永遠愛他;敬重人的人,人們才敬重他;施德于人的人,人們才以德來回報他;幫助人的人,人們才幫助他。付出的越多,回報就越豐厚;施予的越廣博,成就就越宏大。
   以前,舜在歷山親耕,在雷澤捕魚,治理河濱。于是歷山的人們讓出田地,雷澤的人讓出居所,河濱的人都不畏懼環(huán)境的惡劣。舜以勞身而服務于天下人,所以他能成就自己。禹治洪水,開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在外奔波九年,三過家門而不人,磨光了脛腿上的汗毛。同樣是以勞身服務于天下,所以也就使自己有最高的成就。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漢楚爭雄時期,蒯通勸說韓信背叛漢朝,與楚協和,雙利俱存,三分天下,鼎立而居,分封諸侯,做天下盟主。韓信始終不聽,不忍心背叛劉邦。韓信想到自己在楚項王手下,僅是個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之士,項王也不聽自己的話,不用自己的計謀。而劉邦授我上將軍,統帥著大軍,并極力改善我的衣食居行,對家庭的關照也是無微不至。所以韓信回答蒯通說:“漢王對我非常厚愛,給我車子,給我衣服,給我食物。我聽人們說,乘坐他人的車子,就要分擔他的患難;穿他人送的衣服,就要關懷他的憂慮;吃他人送的食物,就要效忠他的事業(yè)。我怎么能為了小利而背叛大義呢?”設想韓信如果聽信了蒯通的話,歷史又會有所改觀了,天下大業(yè),也不一定就是劉邦所有。
   夷門侯贏及屠夫朱亥,之所以死而報效信陵君,就是報他能屈自己幾次枉顧,并躬身以禮的行為。
   周文王能敬老尊賢,所以有呂尚、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做大臣。商湯王能三到有莘,而有伊尹為相。劉備三顧茅廬,所以能得到諸葛亮。這就是禮一所以獲十,罪一所以去百,敬人所以尊已,幫助人所以成就自己之明證。
   愛人就是愛己。古代哲人說:“喜愛人們的人,人們也常常喜愛他;恭敬人們的人,人們也始終恭敬他?!彼哉f愛人也就是愛己,利人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已,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反過來,刻薄他人就是刻薄自己,誹謗他人就是誹謗自己,損害他人就是損害自己。這是千古不變的規(guī)律。
   古代做大事成大功的人,必然是成大德、得萬民的人。能得到大眾的相助,就能得到天助。所以說:“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周濟他人就是周濟自己?!庇终f:“輔佐幫助人的人,天賜福給助福于他人的人?!边@就是想成就天下的大功的人,所以要先求得幫助于人的道理。
   得到大眾幫助的人成功就大,得到少數人幫助的人成功就小,得不到人們幫助的人,沒有不失敗而能僥幸成功的。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必須先幫助別人,吃虧在前享福在后。所以犧牲自己以服務于家庭,服務于朋友,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族、國家,服務于全天下的人生觀養(yǎng)成了,就必然使自己的思想意識表現在行動上,并使這個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習慣、準則,便會出于自然、發(fā)于至誠,就像有天賦的本能行為一樣。這種服務觀,擴充它來說,也就是以救人為目的的人生觀。救人的人,成就他人的事業(yè);救國的人,成就國家的事業(yè);救人類的人,成就全人類的事業(yè)。如果真正做到了以至誠救人、助人服務于人為終身目的,作為自己終身行事的規(guī)范,就自然能贏得人們的靈魂與心力、身體、精神。能做到效死力于人類的事業(yè),人類也會為你的事業(yè)效死力。這是自然規(guī)律。
   所以說,“無我”是得人的根本,“利人”是得人的實用。必須有“無我”的世界觀,方能達到舍己為人,沒有我而能舍已為人的人,也沒有不為人而能得人的人。釋迦佛的慈航普渡,耶穌的博愛求人,墨子的博愛及眾,孔子的仁政仁德,老子的去私無身,這些人的觀念、出發(fā)點,也都是大同小異,殊途同歸。
   孔子說:“身處下位,不能獲得上級的信任,百姓不可能得到治理;獲得上級的信任而不能取信于朋友,也不能長久獲取上級的信任?!敝挥幸浴靶蹙刂馈钡姆椒ㄅc愛人助人的方法,發(fā)于至誠,再達到最完美、最崇高的善德,才能合于中庸的圣德。心誠就能盡心盡性,有善德就能服人聚人。至善至誠,自然就可以立德立業(yè),開物成務!
  

共 237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隨筆,關于“樂善好施”的詮釋,有著深刻的感悟。作者談古論今,娓娓道來,從成語“樂善好施”的含義到出處,感悟古代做大事成大功的人,必然是成大德、得萬民的人。能得到大眾的相助,就能得到天助,想成就天下的大功的人,要先求得幫助于人的道理。內涵厚重的文字,感謝發(fā)文分享,推薦閱讀共賞!【編輯:秋覓】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秋覓        2023-07-04 08:36:07
  內涵厚重的文字,關于“樂善好施的詮釋,有著深刻的感悟。感謝賜稿,欣賞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覓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