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綠野荒蹤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綠野】白云生處(散文)

編輯推薦 【綠野】白云生處(散文)


作者:南柯追夢人 舉人,3851.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933發(fā)表時間:2023-10-12 07:00:09

雨刷器有節(jié)奏地掃去飄落在擋風玻璃上的雨滴。嫩江作協(xié)一行九人兩輛車,在主席楚宏志的帶領下,平穩(wěn)地行駛在前往白云鄉(xiāng)白云學校采風的路上。上車前,我就為這次采風作業(yè)的標題糾結。本想借用杜牧《山行》詩句中的中的“白云生處”,不想還有另一個版本“白云深處”!一直在我腦海里翻騰著,因為我畢竟在白云生活過八年,對這里有著難以言表的感受。
   1974年,也是這個季節(jié),也是這樣的陰雨天,我全家搬遷到這里,那時的我只有11歲。當時因父親到白云公社工作,母親也從縣社調(diào)往白云供銷社。搬家的車叫做28(28馬力農(nóng)用大膠輪拖拉機,由車頭和車斗兩部分組成),發(fā)動機的聲音只比鏈軌拖拉機聲音略小一些,搖搖晃晃地行駛在泥濘的路上。爬陡坡時,發(fā)動機就像七八十歲的老人,連咳嗽帶喘,上氣不接下氣。母親和姐姐坐在車頭的駕駛室里,父親帶著哥哥和我,披著雨衣坐在裝著家具的車斗里,一路顛簸著蹣跚著前行。當行駛到59196部隊農(nóng)場附近時,大膠輪深深陷入的翻漿的路上,司機用盡一切手段,也無法把車弄出來。父親便到部隊農(nóng)場求助,很快來了一臺鏈軌拖拉機,把我們坐的28膠輪車拽了出來。父親向前來救助的兩位軍人致謝,望著返回部隊拖拉機走遠后,才又爬上車斗,大膠輪繼續(xù)向白云公社一瘸一拐地行進著。下午兩三點鐘離開的嫩江,一直搖晃到半夜十一二點,才算到達了我的新家。我的腦袋早已被大膠輪搖成了葷湯兒,進了屋趴在炕上就不省人事兒了。
   第二天醒來,已是日到中天,雖然還有陰云遮擋,但陽光總是能穿透烏云的縫隙,給大地留下一抹刺眼的光。觀賞一下新家,進入眼簾的都是失望。還是炕席鋪炕,還是報紙糊墻。屋外,房頂還是草,四面墻壁還是土墻。只有院子,要比縣城的大了許多。鄰居之間離得也較遠,稀稀落落的。向遠處望去,山脈連綿起伏,滿山都是深綠色。原野上,各種花卉伴著幾多黃葉,把秋天點綴得絢麗多姿。
   當時的白云中心校,沒有教室可供學生們上課,只有到附近的白云岱林場的學校上學。公社前往林場途中,有一條小溪,清澈見底。不論是春夏秋季,溪水總是拔涼拔涼的,大熱天喝一口,沁人心脾,昏昏沉沉的腦袋立即清醒。就在這條通往林場小溪上,架有一條寬寬的木板作為臨時的小橋,供學生們來回通過。我們幾名同學,就要走上木橋時,對面?zhèn)鱽硪宦暲湫?。只見二十多歲的男子,滿眼都是輕蔑地看著我們,蹲下身來,伸手把木橋撤掉。我們看著對面那人,沒有了主意。左瞅瞅右看看,只有脫下鞋子,把腳伸進小溪流里,頓時渾身都在打起冷戰(zhàn)來。不只是被冰冷的溪水拔得刺骨疼痛,腳底下的石子兒更是把腳掌硌得疼痛難忍。看著我們的慘相,那男子樂得前仰后合后來,蔑視的眼里也都是笑出來的眼淚。就這樣,我們天天都忍受那男子的折磨。后來,不知這事兒怎么被大我五歲的哥哥和原來在縣城就是鄰居的二哥劉胖子知道了,也不知二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把那位男子,外號“虎雷子”的家伙給胖揍一頓。打那兒以后,我們公社的學生算是脫離了“苦?!薄?br />   再后來,中心校把在林場讀書的學生召回,和老師們一道上山抱石頭扛木頭,建起了教室。沒有桌凳,就用原木破成的木板,固定在釘在地上的木樁子上,高的寬的就是課桌,窄的低的就是凳子。老師都是天南地北來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調(diào),講起課來,能聽懂的很少。還有下鄉(xiāng)知青,他們比我們大個五六歲,知識面也比我們多不了多少??梢哉f,我從小學四年級后,所學到的知識很有限。
   令我最欣慰的是這里的景色和自然資源。太陽出來前,山坳里云霧繚繞,與縷縷炊煙相互呼應。野雞、兔子滿院子跑,松鼠、狍子不時地躍入你的眼簾,野狼也在不遠處嚎叫著。山里有熊瞎子、野豬、犴、紫貂經(jīng)常出沒。黃皮子一入黑夜就開始掏院子里雞窩,夜里總是被鬧得雞飛狗叫。老鼠不只是進入碗架啃噬殘羹剩飯,還經(jīng)常爬到天棚里,窸窸窣窣啃咬著糊天棚報紙。戴勝、松鴨、啄木鳥、野雞,抖擻著靚麗的羽毛,爭奇斗艷。杜鵑、黃鶯、布谷鳥的啼叫聲,伴著山間嘩啦啦的溪流,悅耳動聽。蝴蝶、蜻蜓、蜜蜂、花大姐,如小精靈般的穿梭在百花叢中。露珠兒掛在葉子尖兒上,在微風的吹拂下?lián)u搖欲滴,在陽光下光彩奪目。真的猶如人間仙境。科洛河靜靜地流過公社與南面一河之隔的德都縣朝陽公社之間,成了兩個公社的分界線。河里的魚類很多,有狗魚、細鱗、鯽魚、鯰魚等。記得當時公社放映員王玉林,用快鉤釣上一條大狗魚,比他的個子還高,連背帶扛把狗魚弄回家里,竟把魚尾巴拖壞。夫妻倆吃了好長時間,直到腐爛也沒吃完。后來,人越聚越多,樹木、植物、野物與河里的魚也就越來越少了。翠綠山,出現(xiàn)了斑禿。獵槍、套子、炸子、藥、網(wǎng),使得野物越來越少。下掛子、撒網(wǎng)、鑿冰窟窿,也把河里的魚撈得只剩下了“魚苗”。生火做飯、取暖、夾杖子,樹木也越來越少,近處山里的楊樹、白樺黑樺、松樹、水曲柳都被砍伐成光頭了。野生中草藥材狼毒、柴胡、黃芪等也隨著樹木的被砍伐,也很難找到蹤跡了。
   人多,事兒也就多了。當時公社與革委會并存,互相間避免不了產(chǎn)生“派系斗爭”,也引發(fā)了公社第一起也是唯一一起“間諜案”。那天,哥哥和下鄉(xiāng)知青金勇被縣里來的兩名警察叫到公社革委會張主任的辦公室,說是要審查。母親知道后,放下手里的工作便趕到張主任辦公室,向兩位警察問明原因。原來哥哥和金勇拿著一個熊貓牌微型收音機邊聽邊玩。還沒等招搖夠呢,就被這位張主任看見了,認為他們拿的是電臺或是發(fā)報機。不是收聽敵臺,就是給敵人發(fā)報。警惕性警覺性都很高的張主任,立即打電話向縣公安局報案,公安局一科下來幾位警察,就把哥哥和金勇傳喚至張主任的辦公室進行審問。哥哥和金勇雖然都是下鄉(xiāng)青年,但在城里也從未見著過這種陣勢,回答提問時也就語無倫次起來,臉色也是煞白煞白的,這就更能證明張主任的判斷是正確的。母親向幾位警察說明收音機是父親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期間,去大寨參觀后買回來的做紀念的。幾位警察聽了后半信半疑,拿著手掌大小的收音機翻來覆去仔細查看??礃幼邮菦]有趁手的工具,要是有的話,非得把收音機拆開看看是否藏有竊聽器不可。母親只好回家,把購買收音機的收據(jù)拿來。幾位警察又拿著收據(jù)和收音機仔細對比,最后還是些心不甘情不愿地把收音機交還給了母親。母親臨出門前給張主任扔下了幾句話:“大人之間有矛盾,不應該牽扯到孩子身上,孩子要是被嚇著了,你吃不了得兜著走……”張主任的臉一下子如退了色的紅布,汗珠子布滿額頭,掏出手絹不時地擦拭著。嘴里支支吾吾,也開始語無倫次起來,只是一個勁兒地“我錯了,對不起,是我的不是……”。跟在母親的身后,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地把母親送出辦公室。哥哥和金勇跟著母親走出張主任辦公室,立刻又生龍活虎起來。不想,這種“派系斗爭”又被有位紀老師引發(fā)到課堂,話語中影射父親是死不悔改的走資派……我一氣之下,起身奔出課堂,罷課回家了。
   81年因父親工作變動,全家又回到了縣城,我也接母親的班,到土產(chǎn)公司參加工作了。九幾年我去了一次白云,這時已經(jīng)改為鄉(xiāng)了。路兩旁的山上,拖拉機拉著農(nóng)具滿山跑,趟地耕地。山上再也看不到高聳的樹木和野生動物的影子,只有種植的農(nóng)作物和新開墾的山地。空氣中飄散著刺鼻的農(nóng)藥味,刺激的我一個噴嚏接著一個噴嚏。山林、濕地、草原大多都變成了耕地,再也沒有了“棒打狍子,瓢舀魚”的鮮活場景。只有山的深處,不時傳出布谷鳥的孤獨的叫聲。
   五十年后的這個季節(jié),我又一次踏上了這塊土地。一行人來到中儲糧一場(原59196部隊農(nóng)場),在兩名穿著迷彩服的領導的引導下,參觀了一場。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參觀了榮譽室,又來到辦公樓里的會議室。雖然那是五十年前的事,要是沒有那臺鏈軌拖拉機的拖拽,我們的“家”不知還要在路上游蕩多久。場部干凈整潔,辦公樓層層都有黑板報。雖然他們不再是部隊,但他們依然還保持著部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還記得小時候,喝過這個部隊農(nóng)場自制的“格瓦斯”。
   來到白云鄉(xiāng)地界,遠遠就看到了云河村、白云岱林場,接著就進入了鄉(xiāng)直。房屋建的與五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清一色的彩鋼瓦房取代了草房子。四處環(huán)望,又是滿眼深綠。在鄉(xiāng)直繞了半晌才找到學校大門,已經(jīng)與五十年前大門都不在一個方向了。見我們車駛近,韓光校長與工作人員出現(xiàn)在細雨中,打開大門,把我們迎進校園。步行來到教學樓里的會議室。韓光校長向我們介紹了今年初升高,白云學校30余名考生,考上高中的15名,升學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這一數(shù)據(jù)令我有些瞠目結舌,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簡單座談后,我們來到已經(jīng)坐滿三年級以上百余名學生上課的大教室里,由我市省作家協(xié)會員會閆曉東給學生們講授“如何寫好作文課”。我坐在最后面,看著聽著曉東的作文課,腦海里不斷出現(xiàn)當年我在這所校園里,聽南腔北調(diào)的老師們的授課情景,深深體會出了白云學校如今發(fā)展的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更令我欣慰的是,嫩江作協(xié)今年在楚主席的帶領下,嫩江的文學愛好者們通過共同努力,多次在省市級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白云學校在韓光校長的帶領下,僅用了短短幾年間,就把升學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這在全市也是極為罕見的……
   思緒多次被孩子們與曉東互動的聲音打破。在這成熟與天真的交流聲音中,我聽出了嫩江作協(xié)的勃勃生機,也聽出了白云學校的未來可期。至此,我的這篇文字也不再糾結了,感覺“深處”好似到了盡頭,而“生處”則代表作生機勃勃。因為我相信,無論是嫩江作協(xié)還是白云學校,未來都充滿勃勃生機。

共 377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五十年前,年幼的“我”跟隨父母來到來到白云鄉(xiāng)地界,在這兒生活了八年,期間不但學到了文化知識,而且也經(jīng)受了艱難的生活磨礪,甚至還經(jīng)見了因為政治斗爭引起的冷眼。五十年后的這個季節(jié),我又一次踏上了這塊土地。一行人來到中儲糧一場(原59196部隊農(nóng)場),在兩名穿著迷彩服的領導的引導下,參觀了一場。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參觀了榮譽室,又來到辦公樓里的會議室。遠遠就看到了云河村、白云岱林場,接著就進入了鄉(xiāng)直。房屋建的與五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清一色的彩鋼瓦房取代了草房子。我聽出了嫩江作協(xié)的勃勃生機,也聽出了白云學校的未來可期。語言流暢,結構完整,文筆細膩,主題突出。佳作推薦閱讀,問好作者南柯追夢人老師,祝福創(chuàng)作愉快,秋日安康?!揪庉嬃挚啤?/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鴻鳴        2023-10-14 17:20:22
  流暢的語言,寫出了當年那段特殊的歷史。對大自然的描寫,讓人想起了《瓦爾登湖》邊美麗的風景。美麗的風景同那段特殊的歷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問好作者,學習了。
回復1 樓        文友:南柯追夢人        2023-10-15 16:16:14
  謝謝您的評論!
2 樓        文友:文思若靜        2023-10-16 09:27:24
  發(fā)自己心聲是作者標簽。向老師學習致敬!
回復2 樓        文友:南柯追夢人        2023-10-17 14:37:18
  謝謝您的評論!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