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廣場上站著一個人(散文)
廣場上站著一個人
廣場上站著一個人,生活在千陽的人幾乎都知道。
這個人一年四季、日日夜夜風雨不避地站在廣場上。只見他目光炯炯,莊重而嚴肅,衣袖寬大但卻顯得堅毅而深沉,雙手合抱一冊竹簡。每次從他跟前走過,我心靈就有一次震撼。
這個人曾3次赴魯,拜孔子為師學習知識。說到這兒,大家一定會想出廣場上站著的那個人,他就是燕伋。
燕伋的一生可以用兩個詞語概況:求學和授教。公元前五百四十一年燕伋誕生于一個“五世公族”的人家。他天資聰慧, 自幼刻苦讀書,遵守”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 父母卒后,二十二歲赴魯拜孔子為師,五年后學成歸來,在秦國做了一名小官;三十五歲再赴魯國繼續(xù)深造,四十歲返家,棄官在漁陽(今千陽)設壇授教十八年,并襟土堆筑望魯臺;五十八歲時獲悉恩師之子孔鯉去世,三赴魯國吊唁,并陪伴恩師四年。四年后孔子去世,又為其守孝三年并與師兄弟幫助孔子抄錄編定《六經(jīng)》、編輯《論語》留下偉業(yè)。 燕伋第三次辭魯返歸時已六十五歲,翌年便去世,享年六十六歲。燕伋是三秦大地孔子的唯一賢徒,是孔子七十二賢之一。他首開中國西部設壇教學之先河,是崇文尚禮、尊師重教的旗幟和典范。
秦魯兩地相距幾千里,在距今2500年的時代,交通非常落后的情況下,燕伋能三次去魯國拜見孔子,一路兵荒馬亂、狼蟲虎豹、風餐露宿-------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是很難做到的。在社會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的古代,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崇拜神、相信鬼,但燕伋卻堅信人的力量。他沒有那些虛無縹緲空洞的宿命想法,而是扎扎實實地立足于現(xiàn)實人的奮斗努力。燕伋和其他弟子一起完成經(jīng)典名作《論語》,這部書使儒家思想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發(fā)展幾千年,經(jīng)久不衰。
偉大的詩人但丁曾說過:人不應當像走獸一般地活著,應當追求知識和美德。不吸取知識之光,我們的心靈就會被黑暗籠罩,看不到光明,找不到出路,人類社會會永遠在原地掙扎、徘徊,只有在對知識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中,我們的靈魂才會被點亮,我們的社會才能前進。燕伋所在時代,眾人習武護身求取功名利祿,而燕伋眼光長遠,習文棄武,胸懷未來,不顧山高路遠、家人反對、歷盡艱辛,千里求學。面對生活的拮據(jù)、面對他人的嘲諷,他本來身無分文、衣食不飽支設壇從教教化眾生。他重視教育,窮其一生,矢志不移,堪為教育之楷模。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是我們的今天,也是我們的未來。國家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chuàng)造人類的美好未來。如果沒有燕伋,沒有像他一樣的人傳薪解惑,傳承文明,廣播文化,這個世界就不會有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感恩也是燕伋一生的一個標簽。燕伋從魯國回到家鄉(xiāng)后,每每想念恩師時,總要登高望魯,并用衣襟掬黃土堆在腳下,日久便堆成了十余米高的中華尊師第一臺“燕伋望魯臺”。當知道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時,他生怕老師經(jīng)受不起打擊就前往山東去看望,侍奉四年,孔子去世后戴孝守靈又三年,辭魯歸里時年高65歲,不久就告別人世。他這種感恩老師的行為縱觀歷史,無人可及。這份感恩不僅僅表現(xiàn)為對孔子的感激,也體現(xiàn)在對家人的責任和擔當。在2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一夫多妻制是家庭結構的主要形式,燕伋卻做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所認同的一夫一妻。不管是多年在魯國拜師學習,還是在家鄉(xiāng)教化鄉(xiāng)鄰,他與妻子都能相敬如賓,獨守一生,至死不渝。
燕伋的感恩之心更體現(xiàn)在他對當時社會的感念。燕伋生活在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這個時期社會結構急劇變化,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戰(zhàn)爭接連不斷。老百姓始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燕伋沒有獨善其身,而是在努力地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將周禮文化傳播到中原大地,又兼容并蓄吸收東方各諸侯國的優(yōu)秀文化,并跟隨孔子周游列國,將周秦文化傳播到東方,又將孔子的學說帶回關中,豐富了秦地文化。這是一份大愛、大擔當。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燕伋學成歸來,數(shù)十年如一日設壇從教就是通過自己的教化將文化知識、道理傳播給孩子及鄉(xiāng)鄰,造福桑梓。燕伋創(chuàng)西部設壇教書之先河,積極傳授孔子學說,成為一代教育家。他每天都去書壇崖頂遙望魯國,寄托師生情懷,由于每次他都用衣襟撩土墊足,引頸遠眺,日積月累便形成了高約十米,底徑三十余米的土臺,史稱燕伋望魯臺。燕伋也被后人稱為“中華尊師第一人”。
2003年,千陽縣在燕伋曾經(jīng)設壇授教的原址重新修建了燕伋廣場和燕伋望魯臺。一個集觀光旅游、弘揚儒家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尊師重教基地”“德育教育基地”于一身的望魯臺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同年9月,燕伋望魯臺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天下尊師第一臺”,成為千陽縣一張靚麗的名片。
現(xiàn)在來參觀望魯臺的人也越來越多。我不知他們來自哪兒,但我知道,他們來這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了解燕伋、感受燕伋。燕伋不但是個體的燕伋、千陽的燕伋、三秦的燕伋,更是中國的燕伋、世界的燕伋。他代表了中國人追求知識、追求目標、心懷感恩、做事實實在在執(zhí)著奮斗的時代精神。
燕伋廣場中站著一個人。他日日夜夜陪伴著這方人、這方土。
(原創(chuàng)首發(fā))
曾入此地見雄姿。
今有丁香展君作,
告知親友是燕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