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lán)】《靜夜心得》系列之六十六(詩歌)
題記:歲月尋常,夜深人靜,思考人物,反省自身。偶有所得,即以書紳,日積月累,便得斯文。
1、 見殺生而感其之痛,見砍樹割草而思其之苦,此乃佛性之萌也。
2、 人生累于大有,快樂在于寡欲。
3、 凡作文者,皆從自身之感受而發(fā)起,以個人之視角看世界,從而悟出普世適用之道理來。
4、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人們常將其“尚能飯否”譯為“還能吃飯嗎?”誤也,此處之“能”不作“能夠”解,而應(yīng)作“特別能夠”解,應(yīng)譯為“他還是原來特別能吃的樣子嗎?”
5、 當(dāng)今之世,能靜心卒讀一本書者,鮮矣。若能者,則非等閑之輩也。
6、 人言鏡子可鑒真容,非盡然也。鏡有方圓菱梯之形,照之略見不同;更有哈哈鏡者,照之面目全非??v使平面之鏡,其所放位置高低,俯仰角度大小,人以照之,便見高矮胖瘦有所異哉。
7、 照相機攝得之相,與人眼親觀之相必有不同。譬如,用相機攝人之縱臥,其足因近而大如盾,其頭因遠(yuǎn)而小如拳,而親目直視,豈如此哉!
8、 人不尊重于爾,爾何必與之交焉,實宜敬而遠(yuǎn)之。
9、 不了解事物之歷史及來龍去脈,則莫妄評,一評必有謬誤之處。
10、 大團(tuán)體、大事業(yè),需要大量之人來從事運轉(zhuǎn),故不可對所有參與之人都要求完美,正所謂人有一特,馬有一色。有些瑕疵的,只要不礙大局也得用上。若人人都要求全責(zé)備,則幾無可用之人哉。
11、 天道趨衡。各種生靈都在尋求生活與繁衍,此乃生物之本能。是故須解其雀之啄穗、其虎之噬狐。然啄而不食、噬而不吞,則謂之貪。暴殄天物,違反天道。
12、 人若以眾之貧而獲己之富,則謂貪矣;致人以夭而益己之壽,則謂罪矣。貪富必招災(zāi)愆,謀壽反遭磨難。
13、 春燕銜泥壘巢,捕蟲育雛,日日飛忙,精心竭力,其計子女養(yǎng)老乎?其圖多子多福乎?其翼兒孫繞膝乎?全無所以也。小燕翮硬則各飛天涯,相逢純屬偶然而已。由此可見,燕之“護(hù)犢”,純屬天性,人之“護(hù)犢”,除天性外復(fù)加人性。若論世間生靈,人類更易偏離天道是也。
14、 今見以色列人對待巴勒斯坦人之做法,更似杜鵑產(chǎn)卵別巢之行徑,豈怪世人之側(cè)目乎?
15、 互聯(lián)網(wǎng)除了通信和交流的便利外,尚有兩個偉大作用,一是能使人人有發(fā)言之機會,二是具有社會監(jiān)督之作用。除互聯(lián)網(wǎng),其他形式之機器,皆莫能實現(xiàn)此兩個偉大作用的。
16、 虛名越少越自在,放棄越多越坦然。
17、 要注意節(jié)約幸福與歡樂。樂極則生悲,威福過甚,禍將臨矣。
18、 水蓄過滿則溢壩,柴積過多而愁火,凡事皆宜適可而止。
19、 無五光十色,則不成世界;無紛爭擾動則不成社會。人既生人世,則宜隨遇而安,以調(diào)整心態(tài)而自適之。
20、 群貧之聚,時有相憐而自合;群富之會,時有相比而自分;群雄之?dāng)n,時有相輕而自斗。
21、 學(xué)淺者所見皆奇,常言之滔滔;識深者見一知百,素惜語訥訥。
22、 意氣皆因經(jīng)歷少,理智只緣讀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