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瓦場紀事(散文)

編輯推薦 【東籬】瓦場紀事(散文)


作者:謝尚堯 布衣,293.4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353發(fā)表時間:2023-12-12 07:35:05
摘要:村口瓦場,遠去的記憶,農(nóng)村生活的縮影。


   孩童時,村口的瓦場是我們的樂園。比不上迪士尼,迪士尼是純粹的娛樂,瓦場則是有著生活的真實。
   家里無人照看孩子,父親和工友們常常把我們這些剛學會爬的孩子帶到瓦場,周圍用曬干的瓦桶圍成圈,任由孩子們在瓦場爬來爬去。大人們說,這里是瓦場兼幼兒園。每個人都肩負著多種職責,有時候是臨時的,不講稱不稱職,關(guān)鍵在責任心。
   母親說,我們兄妹小時候,幼嫩的雙手攀援著瓦桶沿,手指頭都磨破皮了,孩子們在陽光下曬得黑乎乎的,滿身泥巴,跟“地牛兒”似的。時至今日,母親的話語里還滿是心疼。母親無奈,這番話,就是嘮叨給父親聽的,父親笑笑,說什么好呢。
   瓦場在村子的西邊,離我家有兩公里山路。瓦場是集體開辦的,常年有四五個瓦匠在場里忙乎。父親是其中之一,他是村子里有名的瓦匠,也是瓦場負責人。我是沾了父親的光,不然怎么能有這樣的待遇。
   父親的手布滿老繭,但做出來的瓦一點也不笨拙,光光滑滑,厚薄勻稱。村子里家家戶戶屋頂上青褐色的瓦片,大多都出自父親那雙寬大、粗糙的手掌。每當走到新屋,父親總是仰頭看看,他在看他的作品,房子的樣子不在父親眼中,那一片片瓦才是父親關(guān)注的。我曾拉著父親走,父親好像和瓦片的對話沒有結(jié)束,紋絲不動。
   做瓦一般是在夏秋季節(jié),天氣熱、氣溫高,瓦片干得快。在瓦場,一人一個工棚,那棚子再也簡單不過了。隨意砍來的四根木頭做成木柱,上面還有枝枝杈杈,挖下坑穴栽上柱子,上面胡亂地鋪上柴草,就成了一個簡易涼棚。涼棚下就是父親們干活的地方,一個做瓦的車盤隨著父親忙碌的身影,“嗞嗞咕咕”地唱著不倦的歌謠。
   父親說,賣炭的,冬天挨凍;養(yǎng)蠶的,還能穿上綢緞?這想法本身就有問題。那炭火燒在別人的爐子,那錦緞穿在別人的身上,看著不好?瓦場簡陋點用什么關(guān)系,做出的瓦當好,比蓋在自家屋頂還耐看。是啊,很多人只看到瓦片上了別人的屋頂,沒有想到自己的手藝被人認可。
  
   二
   瓦工活是一個粗中帶細的活兒,既要力氣,還得要手巧。先是選泥,選配好做瓦的泥,這種泥要精選,泥土要有粘性,燒制出的瓦才經(jīng)久耐用。然后是踩泥,父親和他的兄弟瓦工們要挑選村子里最強壯的公牛,當然還得選一頭姿色上好的母牛,一個瓦工趕著母牛走在前面走,另外的瓦工每人牽著一頭或兩頭公牛,讓公牛追趕著母牛在泥池里繞著圈,反復(fù)踩著瓦泥,把瓦泥踩得又實又勻。當然這也是父輩想出了異性相吸的辦法,“群雄爭妃”盡顯無遺,讓公牛們的“愛美之心”蕩漾在一洼泥池,活兒干了,追求異性的“癮”也過足了。
   這是智慧。父親干瓦場,總是鼓勵瓦工多想辦法,出巧勁,做好瓦。
   瓦泥踩好后,父親們就開始背泥,把泥運到瓦場的涼棚下,堆成一座小山,泥巴運完,滿身滿臉都是泥漿,父親們把自己扮成了泥塑式的人物。父親是名副其實的雕塑家,在我的心中,無與倫比。曾經(jīng)注意到羅素這個人物,他說“用沾滿泥巴的雙手弄臟一朵花”,是雕塑家的特點。想想父親,正是如此,所以,對父親也有了雕塑家身份的認同。
   瓦匠做瓦的姿態(tài)都很優(yōu)美,腰間系著圍裙,隨著車盤轉(zhuǎn)動,瓦工們也就轉(zhuǎn)動起來。一手提瓦桶模具,一手揮舞瓦刀,瓦刀“蜻蜓點水”式地在車盤旁邊的水桶一點,車盤飛速旋轉(zhuǎn),瓦刀在瓦桶上快速上下滑動,兩三分鐘,一個圓柱型的瓦桶就做好了。車盤一停,便敏捷地提著瓦桶,那步履輕快如飛,直奔曬瓦場空當。如此反復(fù),一天要跑上千個來回。重復(fù),不都是枯燥的,稍不注意,說不定就出一片殘瓦。瓦工對工作的專心,就是在這上千個重復(fù)的動作里。
   瓦場的日子快樂并痛苦著,當瓦坯晾干,搬運進瓦棚,大家分外高興,遇到夏天“白雨”突然來臨,一陣嘩啦啦的大雨來個措手不及,瓦桶被雨水沖涮,頓時“土崩瓦解”,那一天的勞作就化為了泡影。那時的天氣預(yù)報很不準,白天的突然降雨根本無法預(yù)報,大家只能埋怨一頓,找到出氣口,天晴了,照樣還要干下去。
   瓦片庫存到一定數(shù)量,就裝進瓦窯,燒瓦的火候,火候掌握更是技術(shù)活兒,掌握不好,火猛了,瓦片就會燒成“豬兒朵”,火候小了,瓦片沒燒過堂,就成了紅瓦,易碎易爛。生產(chǎn)隊給瓦工們的工分主要看最后成品瓦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所以一般農(nóng)民是不敢來接這個活兒,既有運氣的成分,更有技術(shù)含量。
   火候,是關(guān)鍵詞,我也想學會怎樣把握火候,于是回家搶著給母親燒飯,母親要文火,我用一根柴轉(zhuǎn)著燎,要猛火,我就多加柴,拉響風箱。這些,對于燒窯沒多大的用處,但是生活的經(jīng)驗。把握火候,掌握大小方寸,也是人生的常識。起碼我是感覺到了,做事講火候,常常想著這一點,不冒失,不短火,也不猛火,方寸在心。
  
   三
   父親們用汗水換來的工分,往往比在田間地頭干活的村民要高出一截,村民們投來羨慕的眼光,但沒辦法,這是技術(shù)活兒,不會這門手藝也只能眼睜睜地望著。所以瓦工老董盡管身體不好,但始終不愿離開瓦場,其主要原因就是這瓦場掙的工分多些。有比較,自知自重了,那些喊著苦的瓦工,看著年終握在手里的工分,也都眉笑眼開的。
   瓦工老董年齡大點,五十多歲,娶了個老婆比他小十多歲,老婆姓周,人們叫她周三妹,人不賴,高個頭,體力好。老董病蔫蔫的,干不了這體力活,干脆就待在家做家務(wù)活,周三妹直接頂替了老董,成了男主內(nèi),女主外。
   周三妹來瓦場頂替老董,開始大家伙有意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周三妹干活利索,做的瓦坯質(zhì)量也好,再說,周三妹的到來,改變了瓦場過去死氣氣沉沉的氛圍。常言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周三妹成了瓦場的潤滑劑,有她就有笑聲。
   單身漢瓦工董甫光,老董的遠房弟弟,和堂嫂年齡相差不大,經(jīng)常以自家人的身份幫助周三妹干些瓦工活兒。開始大家覺得在理,時間久了,瓦工老陳看出了些端倪,覺得有些時候過于親近,加之周三妹到瓦場后,燒瓦燒成“豬兒朵”的時候多了。按老陳的說法,是董甫光和周三妹干活不用心。據(jù)父親說,她們倆的事,太張揚。不過也好,有根有據(jù),才可以以理服人。
   負責瓦場的父親經(jīng)過再三思考,找到老陳,叮囑他,為了兩個家庭,一定保密,不能添枝加葉,也不能泄露出去,但也不能手慈心軟,必須當斷則斷。父親私下找到董甫光和周三妹,曉之以理,建議一個人離開瓦場,免得別人說閑話。并說,事情保密不張揚,但必須悔過自新,安分做人。從此,瓦場又恢復(fù)了寧靜。董甫光沒過多久就去了鄰鄉(xiāng)當了上門女婿。
   農(nóng)村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父親的態(tài)度就是息事寧人,他對瓦工說,火窯燒制了個次品,無法改變了。就是整天嚷嚷著,也無法挽回,他們的德性是次品,但還要繼續(xù)生活,教育一下,讓他們自省,懂得應(yīng)該如何相處就可以了。
   當然,這些故事,我們孩童時候是不知曉的,也是不大懂得,直到長大成人后,才隱約聽到過去瓦場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故事。
   如今村子里的人們都陸續(xù)蓋起了平房,村口的瓦場早已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幾間堆瓦匹的茅房不見了,場地長滿了荊棘,只有滿是雜草的瓦窯還記載著一個時代的滄桑。
   父親的時代是在那座窯瓦場度過的,那些作品,盡管經(jīng)不住風雨,已經(jīng)殘破了,但父親的心中,那段時光永遠沒有破敗。那些故事,無論好還是壞,都封存在曾經(jīng)的瓦場里。
   燒瓦,如錘煉人生。我從父親的瓦場獲得了人生的一些經(jīng)驗,可以說,瓦場就是我童年的學校。
  

共 2914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一座屬于舊時光的瓦場,回憶起來,依然可見生活的火焰。瓦場在村口,點燃了一村的幸福生活。作者的童年,就在瓦場度過,那是作者的幼兒園,盡管沒有風和日麗的環(huán)境,受盡了苦難,但那段記憶卻是唯美。作者父親是瓦場的負責人,幾個瓦工,是瓦場的主力。瓦場出過多少瓦當,父親每遇村名屋頂?shù)耐弋敵鲎酝邎?,就拿不下眼,一番感懷。瓦場很簡陋,但從簡陋里制出的瓦當,卻是村民頭上的幸福,盡管自家沒有半片,但在父親心中依然溫暖。父親一代,在農(nóng)耕日子里,創(chuàng)造了新的生產(chǎn)方式,瓦工們滿臉滿身泥漿的樣子,更具美感,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雕塑家。制造瓦當,在作者眼中,是在加工一件件藝術(shù)品,在重復(fù)的動作里,沒有枯燥,更富詩意。風雨來襲,將瓦工的勞動成果化為泥漿,嘆息之后,依然等待著有一個晴好的天。燒窯瓦,有著技巧,要掌控火候,這些環(huán)節(jié)過程,更讓作者懂得了人生。燒窯瓦,是苦力活,但在那個時代,更是人人想干的技術(shù)活。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會發(fā)生故事,董甫光和周三妹的故事,很礙眼,但經(jīng)過父親的處理,恪守人性的善良,化解了一段恩怨與是非。作者說,瓦場是他的幼兒園,是他的人生學校,一點不虛。父親和瓦工的形象,成為作者最美的記憶,這種帶著泥污泥香的生活,感染了一個初入世道的孩子的人生。審美,永遠是提升社會品質(zhì)的最美力量。瓦場紀事,也是人生啟蒙,帶著一股原始的美感。特別是董甫光和周三妹 的不雅之事,在一個孩子心中會是怎樣的影響,無法得知,但父親的處理方式,一定是最好的。即使是這樣的事,也透著人性之光。文筆嫻熟,敘事生動,感悟頗有深度,是一篇難得的紀事佳作。【東籬編輯:懷才抱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3-12-12 07:44:03
  瓦場,不僅僅出瓦當,更出故事,出人才,出精彩的生活。謝老師以獨到的眼光,追索曾經(jīng)的記憶,還原那是瓦場的細節(jié),寫出“父親”等鄉(xiāng)鄰的生活原貌,很有時代性。值得我們轉(zhuǎn)身以觀。感謝投稿東籬,希望精彩不斷,遙握,問候冬祺,謹祝創(chuàng)豐!
懷才抱器
回復(fù)1 樓        文友:謝尚堯        2023-12-12 08:53:28
  懷才老師,太辛苦您啦。老師花費心血,從結(jié)構(gòu)、情節(jié)、文筆上作了大量調(diào)整和修改,不愧為真正的良師,通過您的斧正、修改、布局,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遙握問候老師,祝編創(chuàng)快樂!
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3-12-12 08:47:13
  澆滅一團不該燃燒起來的火,息事寧人,給當事人以做人工整錯誤的機會,這個瓦場布是大學校嗎?謝老師的瓦場故事很有份量,給人以溫暖的思考。父親這個角色是很有水平的。
懷才抱器
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3-12-12 08:50:20
  糾正:工整錯誤,應(yīng)該是“改正錯誤”。筆誤,見諒。“布是”,“不是”。請謝老師諒解。我是特別喜歡這個故事的,因為給人以啟發(fā)。
懷才抱器
回復(fù)3 樓        文友:謝尚堯        2023-12-12 08:57:14
  懷才老師太謙遜了,從做人、做事、作文上都給我們樹立了標桿。謝謝您啦!
4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3-12-12 20:00:42
  瓦廠,于我而言還比較新鮮,小時候,我們那里有磚廠,和瓦廠,有近似之處,燒的時候都要講究火候。老師生活底蘊扎實,細節(jié)寫得非常逼真,親情、鄉(xiāng)情,讓瓦廠生動鮮活。從容道來的文字,干凈利落,耐讀耐品。拜讀學習佳作,祝冬暖,筆健!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fù)4 樓        文友:謝尚堯        2023-12-12 20:50:16
  韓老師生活閱歷更為豐富,我們四川深山中的小山村,過去的年代,生活條件艱苦,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伴隨艱難困苦長大,當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大為改觀,但不能忘懷的是過去的苦日子,實則不言苦,更增加了我們生活的厚重,感悟了不一樣的人生。感謝韓老師美評,祝老師生活開心愉快!敬茶問好!
5 樓        文友:天方夜譚        2023-12-12 22:36:33
  我家這里都是黏土,最合適做紅磚,村里曾有兩個磚廠,后來隨著開礦都拆了,我還曾在磚廠打過工。男男女女那些事有有所耳聞。一排排縱橫的架垛就是修羅場。瓦當都是從外地賣的,想必比做磚要更細膩一些。不過都怕風雨。感謝投稿東籬,問候老師冬暖!
回復(fù)5 樓        文友:謝尚堯        2023-12-13 09:28:14
  感謝天方夜譚老師到訪和點評,老師還在磚廠做過活,想來也是經(jīng)過風霜磨礪,苦盡甘來。祝愿老師生活更美好!
共 5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