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籮筐·遇見】記憶中的架子車(散文)
一
老家位于兩座大山之間,出了門,高低不平的溝壑縱橫交錯,展現(xiàn)在眼前??涌油萃莸耐谅泛盟蒲蚰c一般,上坡下坡,拐彎抹角,最后與大山外唯一的大路銜接。平日里,凡是進進出出運點什么東西,全靠架子車。我家那輛架子車就像一輛萬能車,不管是農(nóng)忙時節(jié)還是平時,忙得停不下來,用處大著呢。
我家養(yǎng)有一頭大牛,它可是家里的好幫手,尤其是大牛和架子車組合在一起,在農(nóng)家人眼里絕對是最佳搭檔,節(jié)省人力,方便實用。平時我和二哥一起放牛,每年一到臘月,我倆不用父母安排,會自覺住到牛圈外側(cè)的拐窯里。晚上除了給大牛添加草料,還要防止大牛被盜。夜晚,我們坐在發(fā)紅的煤油燈下,閱讀著父親珍藏多年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jīng)典小說,也與那頭大牛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它是家里耕地的主力,拉車的好幫手。農(nóng)忙季節(jié),拉地里莊稼,或是冬季到十多里外的礦上買煤,趕集拉貨,都得靠它。大牛就像一匹高大的駱駝,威風凜凜,個子不高的我站在它面前,就像小不點。
上學后,由于父親在一所偏遠山區(qū)學校上班,平時很少回家,我便由“放牛倌”變成了牽牛拉車的“副駕駛員”。拉架子車至少需要兩人,正常情況下二哥拉車,我牽牛。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大牛脖子上的鈴鐺發(fā)出清脆悅耳的叮當聲,聽到這聲音就知道對面有車。村里人沿襲這個規(guī)矩,即使相隔很遠,只要聽到對面?zhèn)鱽眄懥恋倪汉嚷?,或牛兒脖子上的鈴鐺聲,駕車的人都會暫停到路邊歇腳的地方,禮讓三先,讓對方先通過。一般情況上坡讓下坡,輕車讓重車。
農(nóng)忙季節(jié),架子車隆重登場,擔負起重任。記憶中,麥收前兩周,父親都會先整修架子車。換掉車體不結(jié)實的鋪板,防止運麥時麥粒從縫隙漏掉。然后檢查架子車胎是否完好,若是車胎漏氣,就先查看氣門芯是否老化,若沒有,他便會用撬杠撬開外胎,取下內(nèi)胎后打上氣,放在水盆里看漏氣,做好標記,然后補好內(nèi)胎。這個檢查車胎漏氣的方法科學實用,也讓我很受啟發(fā)。父親做事認真細致,有條不紊,我站在一邊看得入迷,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像父親那樣得心應手修理架子車。
父親還要加固拉圈,它可是架子車的“剎車盤”。有了它,只要把車桿往上一抬,掌握好向上抬的力度就能穩(wěn)穩(wěn)剎車。架子車車廂看起來不大,裝東西卻毫不含糊,特別是裝滿麥子時和手扶拖拉機拉的相差無幾。
二
大哥、二哥都是裝麥子的好手。他們站在架子車上,接過我們抱過來的麥捆,手腳麻利,很有次序平放在車廂里,時不時用腳踩一踩,把車上的麥垛踩實,這樣可以裝更多。裝車最主要的是掌握好車子的重心平衡。一旦翻車,也是很麻煩的事,輕則麥子掉到地上要重裝,耽誤時間。夏忙本來就是龍口奪時,爭分奪秒。重則會造成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shè)想。
在火辣辣的陽光照耀下,裝麥子讓人渾身燥熱,麥芒粘到身上,就像針扎一樣難受。但家里人忙著捆麥,裝麥,根本顧不上這些。麥子越摞越多,就像一座小山,將架子車壓在下面,從旁邊看,幾乎看不見架子車的身影。兩個哥哥,用粗壯的繩子將車上的麥子捆得結(jié)結(jié)實實,二哥駕車,我跟在車后,一家人小心翼翼把麥子從地里運到麥場,一趟又一趟。運完之后,父母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看著麥場上堆積如山的麥垛,豐收的喜悅沖淡了一天的疲勞。晚上,架子車就變成了睡床,麥場也變得沸騰起來。為了防止收回來的麥子有什么閃失,父親要晚上睡在架子車上看場。我和二哥長大后,就替代了父親。那時看場的有十多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我把架子車桿直接插在我家麥堆里,用锨把掩住車輪,防止?jié)L動。睡在架子車上,抬頭望著滿天星斗,舒爽愜意,什么都可以想。
小伙伴們在一起看場,純粹是圖一時新鮮有趣,人多熱鬧。有時候晚上睡不著,我們會把幾輛架子車,并排在一起,天南海北侃大山。有的打著響亮的口哨,有的學鳥叫,還有的甚至講故事講笑話,大家興奮得直到很晚才睡著。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大人來到麥場上,大聲喊:“娃們都起床了,看看麥子去哪兒了?”喊聲就像起床的號角,還在睡夢中的我們一下子被驚醒,一咕嚕爬起來一看,麥子還好好地堆在那兒,隨后又倒在架子車里,呼呼繼續(xù)做夢。
麥子碾打出來曬干后,還要交公糧,父親會提前一天把交公糧的麥子攤到麥場重曬一遍,我和母親,還有兩個姐姐撿出混在麥子中的沙粒。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父親牽出大牛,套好架子車,拉著麥子,向糧站進發(fā)。路上,交公糧的架子車一輛接著一輛,像一條長蛇緩緩前行。牽著牛的我心情舒暢,因為上完公糧,就可以和父親到街上買好吃的了。可交公糧的人實在太多,我們排隊一直等到下午四五點,才完成交公糧任務。因為時間不早了,回家還要趕一段很長的山路,父親只好簡單買了一點吃的。回家的路上,父親讓我坐在架子車上,他駕車。誰知回去半路上,車胎漏氣,為了保住內(nèi)胎,父親只好把車轱轆卸了,背回家補好后,又背了回來安好。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我們終于趕在天黑前回到家。
三
去二十多里的礦上買煤經(jīng)歷讓人記憶猶新。父親用荊條緊貼車廂內(nèi)壁圍一圈,用麻袋精心做了好幾層內(nèi)襯。就像是人在穿外套前又加了一身內(nèi)衣,因為去礦上所要買的煤,塊狀的少,細粉的多,這樣做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在路上你永遠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所以運煤回家時,就得時不時停下架子車回頭看,查看車子堵得是否嚴實。一車煤就是一家人一個冬天取暖做飯的根本保證。路況不好,坑坑洼洼,裝得又多,駕子車如一位負重的老人,緩慢前行。
運煤回家的路上,除了大牛,作為駕駛員的父親付出的艱辛往往比牽牛的我多很多。父親不只是腳上磨出了水泡,還有上坡用力拉所造成肩膀傷痛。每次拉煤回來,父親和我好像變成了賣炭翁,滿身塵灰和汗?jié)n。這場景讓母親心疼不已:你們父子倆不會少拉點么,看把人都累成啥了!
寒冬臘月,年關(guān)將至,家里人趕集置辦年貨,更離不開架子車。父母逮上幾只大公雞,或裝上幾袋紅薯和綠豆之類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拉到年集上賣掉后,再買年貨。從父親宣布趕年集的那一天起,我高興得好幾宿睡不著覺。趕年集,不僅可以開開眼界,增長見識,而且父母還會給我買一些糖果和小人書,以致于晚上做夢我都能笑出聲來。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趕年集那天,我隨父母一塊起床,吃過早飯,母親收拾停當,我牽出大牛,父親套好架子車。我牽牛,母親坐在架子車里,拉著我家的農(nóng)產(chǎn)品,沐浴著冬日的朝陽,出發(fā)了。路上,車來車往。自行車、架子車,車水馬龍,朝著年集方向奔去。
父母趕集目的明確,先賣掉架子車上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然后在這個攤位前轉(zhuǎn)轉(zhuǎn),那個攤位前瞧瞧。買年貨要貨比三家,才敢下決心去買。油鹽醬醋茶必不可少,大米、大肉、鞭炮、年畫、對聯(lián)紙,也不可或缺。當父親把采購的一堆年貨搬到架子車上后,他和母親便會在旁邊清點,盤算著那些東西買了哪些東西還沒買。東西沒買全時,父親就讓母親在車旁看著,我跟他再次進入年會市場?;丶衣飞?,大牛我不用牽了,父親讓我和母親坐在車上。背靠著年貨,懷里抱著父親給我買的故事書,手里擎著棉花糖,幸福感和滿足感爆棚,每每想起令人激動不已……
斗轉(zhuǎn)星移,時光變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家人手里的架子車,也悄然變成拖拉機,這些發(fā)展變化都得益于國家好政策的支撐。
1994年的春天,我們兄弟幾個告別了土窯洞和土坯房,住上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相繼也分別擁有了自己的摩托車,小汽車,還有農(nóng)用三輪車,架子車也漸漸退出了運輸史。但在老家那間閑置的牛圈窯里,那輛舊架子車依舊靠墻而立。父親一直不舍得扔掉,說以備將來應急之用。可如今,不管是種地還是運東西,都實行了機械化,哪里還會用得上架子車呢。
架子車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作用不可小覷。每每想起那些揚鞭趕牛的日子,心中不由得泛起陣陣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