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見聞】月是故鄉(xiāng)明(散文)
也不知道是我記性好,還是心閑記事多,最近一頭扎進童年的記憶里,竟挖出了許許多多的印象。我奶奶四十二歲病逝,爺爺就想分開過再找老伴。二十三歲的爸爸就帶著媽媽和三歲的我,住進了村子西南角老井和池塘之間的生產隊牲口棚里。
大集體出工收工,村里開會議事都在這里。我以小牛小馬為伴,也從此擁有了快樂的童年。每天一早牛馬驢騾載著黎明下地,晚上馱著月亮回村的場景也司空見慣。爸媽白天忙,晚上會指著月亮教我背詩,李白的《古朗月行》,《靜夜詩》早早就會背了。所以對月亮的感情也是非一般的濃厚。盡管后來時過境遷,國家富強了,我家也翻蓋了房子,那個艱苦的歲月也漸漸落下了帷幕,淡出視野;直至后來土地承包到戶,機械淘汰了牛馬躬耕,而我還是懷念那些年月。
十多年后,村里的土坯房也陸陸續(xù)續(xù)地換成了磚瓦房,我家又翻建并搬離了那里。而那口老井旁,樹蔭下和池塘邊發(fā)生的事情,卻依然讓我記憶猶新。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人們,趁著月光聊天談事的場景也常會出現(xiàn)夢中。那些人,如今,有很多也已經作了古,不知生活在世界的哪個緯度。而那些月亮下的故事,幾十年以后的今天,我還在這個緯度里時常想起。那些或溫馨、或快樂、或安靜,或熱鬧的畫面,已深深刻在骨子融入血液一樣。那畫面里面有皎潔的月亮,或圓或缺都高懸如鏡;有遠山如黛樹蔭涼,瑩火蟲圍繞身邊聽蟬鳴,熟悉的村落炊煙裊娜,兒童嘻戲大人忙。
我們的村莊很大,地塊也不少,所以就需要喂養(yǎng)很多牲口。爸媽白天得下地出工,晚上收工就得清理糞便,這是更加臟而累的活。但是我們都很喜歡這些牛馬驢騾,爸爸還根據它們的脾氣和毛色,為它們起名字。昨天棗紅馬不吃食了,今天大黑豆騾子的眼睛老張芝麻糊睜不開,都讓他操不完的心。別人都在井邊閑聊,他還在給騾子上眼藥,用扇子驅趕蚊蠅。
棗紅馬脾氣大,性子急,動不動就脫韁撒歡兒跑了,大晚上的村里老少爺們全出動去找。灌木叢常常會把幾個人的四肢劃傷,這樣反復幾次有人就沒了耐心,主張把它賣掉、或殺了吃肉。之前喂牲口的慶大爺和我爸爸堅決不同意,后來慶大爺對棗紅馬更尤其關心,倍加呵護。分單干時,每家分一頭牲口,大伙都同意棗紅馬歸他家。此后一直到棗紅馬走不動了,還經常見慶大爺為它梳毛。前年慶大爺病故了,而他家門前那棵拴棗紅馬的紅棗樹還在。我每次走過那里,看見那樹也不由我總要想起那匹馬和慶大爺。
正月十五,自然更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年每到這天晚上,即便生活再困難,媽媽也一定用剩下的黃米面包上紅糖,做一些元宵煮給我們吃。元宵煮好后,母親把它們盛在碗里端給我們姐弟三個,她只在旁邊坐下看著我們吃。我們都用小勺盛給她吃,送到嘴邊,她也只是象征性地淺淺咬一小塊皮,算是嘗過了。而那時的元宵,卻讓我永遠口齒留香,甜蜜入心。
日子慢慢好了,一九八七的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我們現(xiàn)在住的大平房蓋好了。也是我們村第一家蓋了這么寬大的房子,爸媽請村里人都來吃月餅和瓜子賞月,大家說說笑笑到月亮落山才回家?;蛟S一個人對家鄉(xiāng),對兒時的記憶,只有在離開家的時候,方才有了更深刻的感覺。家鄉(xiāng)變成了故鄉(xiāng),內心深處那份純潔的謄戀之情卻永遠都在。
那年月貧窮落后,也沒電視和手機,看一次電影就得講上半月一月的。農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的業(yè)余愛好,談什么事基本也都只能放在晚上。印象中那時候的月亮也好像特別亮,不比家里的煤油燈遜色。女人們會趁著月光一邊聊天一邊紡線,做鞋。男人們也會打撲克,推牌九,搟煙葉兒,搓麻繩。小孩兒們會扎堆兒抓石子,跳繩,看小人書,真的,居然能看清楚。
夏天,一到晚上村子里的老少爺兒們都會手拿蒲扇,到村頭吹吹涼風。我們居住的牲口棚更是納涼人們的好聚處,經常跟開會一樣,石頭上,樹樁上,磚頭瓦片上都坐上了人。說渴了用我們家的水桶去打水,嫌熱了就跳進白天曬熱的池塘水里打個撲騰。
大家有的干點活,有的東拉西扯地閑聊,有時還講鬼故事,把小孩嚇得直往大人懷里鉆。反正就都在外邊坐著,涼快到深入骨髓再回家睡覺。夏天草叢又多又密,常有蛇出沒,大家搖著蒲扇在那聊天嘻戲,爸爸就會讓媽媽打著手電筒照亮,他則拿起鐮刀經常去割那些路邊,井邊及附近的荒草。
印象中小腳的磨兒奶奶,那時得有八十多歲了。有天晚上,看別人回家了,自己的孫子小唐還沒回家,她便一路喊著尋來。沒走到井邊就嗷嗷大叫起來,爸爸飛快地跑過去,看見她被蛇咬了。馬上就著月光,脫下身上的背心為她系在腿肚子上。順著她手的地方,趴在她的腳脖處,為她吸毒。然后又背著她,把她送回家。第二天晚飯后,小唐爸媽來乘涼,端了一大瓢雞蛋送來,我爸媽推來推去就是不肯要。不要他們就不回,后來我媽干脆又給他們端著送回家。
月明風清時,常常也是給男女青年牽線見面的好時候,如今還記得玉霞大娘與狗蛋大爺見面的情景,那是玉霞大娘的老姨潘二奶奶保的媒。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那晚有好多人都在麥秸垛后偷聽。
只聽見狗蛋大爺說:“俺看你怪干凈利索哩,你相中俺了不?”
“俺姨說你能吃苦耐勞,就是你姓郭,俺娃朱,不中?!迸盒÷曊f。
“那咋不中?”嗓門提高,急了。
“那鍋不是煮豬嗎?”一聽見這話,我們都忙捂住嘴笑。
“沒事兒,我這鍋不煮豬,叫你這豬把我這鍋臺都拱翻了……?!惫返按鬆斣挍]落音,我們都忍不住大笑起來。把他倆羞的不行,潘二奶奶高興地說:“好小子,真機靈?!?br />
那年月,弟兄多的負擔就大,就不太好找媳婦,而機靈又能干的小伙子多大也不會打光棍兒的。他倆相敬如賓了一輩子,玉霞大娘去年疫情中去世了,大爺常常便會以淚洗面,令人感慨萬分。
還記得,有一次鄰村王莊的建華叔,趁晚上沒事到我家,給我爸爸說自己談了個同村的姑娘。但是他爸媽不同意,因為是他哥衛(wèi)華還沒對象,說什么大麥沒熟,你小麥急啥呀!所以就托我爸爸給他哥找個對象。我爸想了想就把我們村的麥葉姑給他哥介紹,去和井臺上坐著的麥葉爹商量。但是他嫌衛(wèi)華家窮,說了半天就是不同意。第二天晚上我媽又給來乘涼的春香姑說,她卻高興地滿口同意。過了幾天,春香和衛(wèi)華訂婚,麥葉爹見衛(wèi)華叔一表人才,后悔得不行。如今春香姑和衛(wèi)華叔生活的還很美滿,兒女都在省城買房安了家,老兩口也住進了城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離開家鄉(xiāng)二十載,轉身便是半世光陰流年。當懷揣著一腔鄉(xiāng)愁,眼含酸楚的淚水,再回到那里,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變了。故人已不見,開朗的笑聲也已遠,故鄉(xiāng)的容貌也已經改變了很多。往日的痕跡只有斑駁陸離,面對著頗感生疏的村莊,有時不免令人悵然若失。
還好,村里的氛圍也依舊是活力四射的,鄉(xiāng)村大舞臺每晚也都有人在那唱啊跳啊。農家別墅一排排錯落有致,平坦的水泥路一通到家,大街小巷都干凈整潔。在這里也確確切切展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化的新農村面貌。過去的一切,只有在回憶中才能找到,那些隨著時間慢慢被淡忘的記憶,在某一個特殊的日子里,還會不停的涌現(xiàn)在腦海,讓人無比懷念。似乎那才真正是生活最初的本真,是我們值得保留的樸素而純潔的鄉(xiāng)村記憶。但時代永遠是向前的,過去固然好,而未來更可期。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光下的鄉(xiāng)村,也永遠在發(fā)生著令人難忘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