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清泉壩的蛙聲(散文)
仲春時節(jié),我從市中心搬到了南充水鄉(xiāng)之一的清泉壩居住。那一夜,搬家的疲憊讓我早早地進入了夢鄉(xiāng)。一覺醒來,窗外銀月高掛,耳畔忽地傳來“咕咕咕”、“呱呱呱”的叫聲。我的困意瞬間消失,所有的聽力立即集聚起來,把那錯過已久的蛙聲一遍遍收入“囊中”。
清泉壩地處嘉陵江畔,原來屬于自然濕地,近年來城市建設已經完全改變了這里的面貌,一座座新建的高樓拔地而起,自然植物和人工栽培交錯生長,相互融洽,相得益彰,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環(huán)保理念十分明確。我們可以這樣形容今天的清泉壩:城市里的濕地公園,濕地公園里的城市!
我仔細地聆聽著那些蛙聲,有的嘹亮,有的低沉,有的短促,有的婉轉,有獨唱,有合奏,抑揚頓挫,彼伏此起,好似一場完美無瑕的音樂會。不知不覺間,我又放松了自己的神經,讓身心完全融入這自然的旋律中。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下,也是這樣的季節(jié),我也曾躺在故居的床上,無數(shù)次聽過這樣的蛙聲。那時候的蛙聲和今夜的蛙聲相比沒有什么差別,只是舞臺發(fā)生了變化而已。我在蛙聲中陶醉,也在蛙聲中入眠,每次醒來都是天光大亮。我也曾多次徘徊在田間地頭,或尋覓那些胖胖的蝌蚪,或睜著大眼尋找那些生長在田野里的“歌唱家”,想要將它們看個清清楚楚。而它們似乎很不喜歡我的打擾,不等我走近,便“咚咚咚”地跳進水里,張開四肢游向遠處,只留給我?guī)自S靚麗的背影。無奈之下,我只得悄悄站在一處,生怕弄出了半點聲響,靜待它們的聲音重新響起……
也記得在城市中心居住時,小區(qū)的池塘里也曾有過蛙聲。與今夜和鄉(xiāng)下的不同的是,那蛙聲顯得寥落、孤單,枯燥而有些乏味,似干吼,似哀鳴,靜夜中像一只無助的手緊緊拽住我們的神經。睡眠不好的妻曾無數(shù)次地抱怨過它們,致使喜愛蛙聲的我也變得心緒不寧,那時我才懂得了“蛙鳴蟬噪”這個成語的內涵。后來我還得知,池塘里原本有很多的青蛙,只是因為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它們才變得稀少,熱鬧的蛙聲才變成了令人厭煩的噪音。到后來,小區(qū)里的蛙聲完全絕了跡,小區(qū)的夜變得死一般的寂靜。
想到這些,我便開燈起來,準備記下我今夜的心靈旅程,誰知睡在隔壁的妻也在床上發(fā)出了響動。我便問她:“聽聽,外面是什么聲音?”“蛙聲!”“蛙聲!難道它們又打擾你的睡眠了嗎?”“不!這蛙聲聽起來柔和,不再刺激神經?!薄澳蔷秃?。你繼續(xù)睡吧?!薄昂玫?,你也快睡?!蔽也幌胍蜃约旱南埠枚驍_妻的休息,于是關燈重新躺下。不久,隔壁傳來了妻細微的鼾聲,我也在鼾聲和蛙聲中重新有了睡意……然而,我對清泉壩蛙聲的興趣并沒就此終結,時刻希望走近它們,見見它們的身影,聽聽它們的聲音。
一個黃昏,晚霞映紅了天空,倒映在江水和湖水里,赤橙黃綠青藍紫,整個清泉壩變得美輪美奐。留戀于眼前的美景,我便沿著濕地公園的小道信步走著。不出所料,這里的“晚會”已經開場,近處,遠處,幾只較大的青蛙展開明亮的歌喉,引領著無數(shù)的小蛙“呀呀”學唱著,那聲音,像泉水激蕩著巖石,像波浪親吻著湖岸,像潮水一波又一波地涌起……水草扭動著婀娜的身子在舞蹈,江水展開了笑顏奔向遙遠的天際,一些鳥兒還依在枝頭,不愿歸巢,一些蝴蝶還在翩翩飛舞……
我停在一處出神地聽著,又想起了稼軒的名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官場失意、志向難伸的他如同一只驚鵲或鳴蟬,一生都在“黃沙道上夜行”,一生也難得到安寧。失落之際,只有那些蛙聲和其預示的豐收才能讓他感到一絲欣慰和幸福!是啊,如果沒有蛙聲,我們豈敢奢望那醉人的稻花香?豈敢憧憬美好的生活和未來?如果沒有蛙聲,我們又怎能聽到這么多美妙的詩詞?人類文化豈不多了一份巨大的缺憾?
這樣想著,前方的水草中有了一點動靜,我仔細一看,卻見一片闊大的草葉上坐著“一大一小”兩只青蛙,顏色與那一片水草無異,若不是仔細觀看,絕對不能發(fā)現(xiàn)這個“奇跡”。大青蛙支起前腿,昂起頭顱,不時唱出“呱呱”的歌聲,威武的樣子讓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詠蛙》的詩句:“獨坐池塘如虎踞……”小青蛙坐在大青蛙的旁邊,學著大青蛙的樣子,虎視眈眈地盯著草叢中的動靜,一副躍躍欲試的架勢。
多么溫馨而又幸福的場面??!我想它們一定是一對母子,其中煥發(fā)著的溫情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也想起了我的孩子……興奮著,陶醉著,一個莫名的擔憂隱隱跳動在腦海:假如我們的周圍沒有了蛙聲,也沒有了其它動物或植物可愛的身影,我們生活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