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参观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随笔)
每天上班的途中,总会路过和睦路地坛街,街西面有一圈带有铁丝网的灰色围墙,东北和东南角有两个木制的岗楼,大门左右两侧有好几块巨石,巨石上刻着二战盟军战俘营的背景介绍,原来这就是二战时期日本设立的“奉天俘虏收容所”的旧址。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横扫南洋,俘虏了大批盟军官兵,其中一部分官兵被押送到沈阳服劳役,疾病、食物匮乏、严寒、非人待遇折磨着在沈阳生活的每一个战俘,很多战俘没有熬到战争的结束。
4月30日,雨后的早晨下起了轻雾,临近中午,阳光很足,一扫前两天的阴霾。
我和爱人从纪念馆大门进去,游客不多。现存的战俘营旧址南北长,东西短。南侧有一号战俘营、盥洗室和卫生间。一号战俘营楼体是旧址,二层整个大厅都是监舍,里面摆放的是两层的木制通铺,密密麻麻的,黑漆漆的,几乎看不到光线。
一楼有展厅展示盟军战俘的漫画。日本兵当时严格禁止战俘们记日记,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1475号战俘威廉·克里斯蒂·沃特克、438号战俘巴顿·富兰克林·品森和1658号战俘马康·弗蒂尔利用在日军控制的工厂内绘图车间工作的便利,偷偷运出铅笔和纸张,贴身隐藏躲过日军搜查回到营房后,创作了上百幅表现战俘劳作和生活的漫画。漫画的内容包括被日本兵搜身、思念远方家人、战俘因拥挤从床上掉下来、拆床板烧火抵御寒冷等,成为那段鲜为人知历史的珍贵见证。
北侧有日军办公用房,里面有3间日军办公室及1间关押战俘的禁闭室,日军办公室为木制地板,办公桌、电话一应俱全。而禁闭室内是一个不到两平方米的小屋,黑暗阴森、空无一物,“犯错”的战俘会被关在黑屋里,不许睡觉也不许坐着,真是残酷无比。
在遗址上广场上有一面“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满了240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在近3年的关押中,他们饱受死亡、疾病、寒冷、饥饿、毒打的痛苦和磨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纳粹俘获的美军战俘,在关押期间只有百分之一的死亡率,但被日军俘获的美国人,16%死于被俘期间。
在陈列馆外墙上镌刻着当时被关押在此的盟军最高将领乔纳森·温莱特中将的一句话——在漫长的被俘生活中,我不只一次在想,为什么日本人可以那样的惨无人道?
可惜,如今美国人似乎忘记了曾经的苦难……
